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金字塔底层(BOP)市场,企业进行商业运营时与多元化组织与个体构建具有特定关系与结构的合作网络能够更有效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享。本研究基于社会嵌入的两面性、动态性与层次性特征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舜华鸭业公司的发展历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BOP网络演化的过程特征与内在机制。研究表明,BOP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决定了成员的社会嵌入状态,进而产生相应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组合,影响成员间的合作行为与网络绩效。企业会通过主动调整网络关系与结构来推动网络演化,其中引入代表BOP生产者集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形成分层治理是简化与优化网络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给中介组织让渡部分网络权力来降低与BOP生产者的关系嵌入程度,提高运营效率。本文最终从对BOP生产者进行组织的主体及其关系强弱归纳出BOP网络演化过程中的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BOP网络演化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交叉领域,创业导向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受到"新生弱性"困扰的新创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基础和实力,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外部关系网络来增强创业导向成为新企业面临的关键难题。结合社会网络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对网络导向影响创业导向的内在过程进行剖析,发现网络嵌入机制和创业学习机制是影响新企业网络导向与创业导向关系的两种主要机制。运用多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新企业网络导向影响其创业导向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网络导向与创业导向之间呈倒U型关系;(2)新企业的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在"网络导向-创业导向"主效应中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不过其中的利用性创业学习调节作用不显著;(3)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互补性,其中关系嵌入与利用性学习、结构嵌入与探索性学习具有显著的协同调节效应。本文研究深化了网络与学习双重视角下的创业导向前因理论研究,研究结论有助于新企业把握网络导向影响创业导向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新企业对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行为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3.
如同身陷"盘丝洞",面对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有些创业企业不是缺乏网络资源而是需要提高对优质网络资源的识别能力。如何适度地嵌入社会网络从而获取充足、优质的社会资源,如何提升企业的认知判断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新创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对新创企业创业困境的关注不足,本研究是对目前创业理论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其特点是从创业绩效抑制变量入手,建构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和创业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并以组织认知偏差作为中介作用变量进行讨论,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和研究假设的建立、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过程,从而检验假设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适度地进行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获得社会资本可以使组织更容易获取创业资源和知识,但是社会网络的关系嵌入过度会导致组织产生创业认知偏差;第二,组织的创业认知偏差在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与创业资源获取之间产生中介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背景下,大量制造企业“借力”数字服务企业来推进其数字创新进程,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网络嵌入用以表征这一现象。相比于具有高价值、相对静态、不完全流动和专有化等属性的传统战略资源,数字资源具有更强的可流动性、非专有性及高价值依附属性,因此,基于传统创新网络嵌入的“祝福”及“诅咒”机制来解释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会陷入理论解释力不足的困境。本文从数字资源的属性出发,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大数据能力为中介变量,组织结构柔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创新网络嵌入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过程机制研究框架,以探究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理论路径。本文以华南地区559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研究框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2)大数据能力在适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是,在高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情境下,大数据能力在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均无显著的中介效应;(3)组织结构柔性正向调节数字创新网络关系嵌入与大数据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且存在有中...  相似文献   

5.
新创科技型企业嵌入集群网络既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也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机会。本文构建了新创科技型企业、集群在位企业、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用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博弈结果。研究表明:演化稳定策略受成本、政府扶持力度,激励、惩罚以及各方初始参与意愿的影响;企业嵌入集群网络关注的是网络化优势带来的长久获益,而非单次合作获益;在结网初期,集群在位企业的参与比政府参与更有助于新创科技型企业成功嵌入集群网络;在结网后期,当新创科技型企业和集群在位企业参与意愿较高后,政府可以逐渐退出对企业结网行为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董事网络嵌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其中的调节机制。研究表明,董事网络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对企业成长均具有倒U形影响,而数字化转型进程使得前述倒U形曲线趋于平缓。进一步地,发现数字化“底层技术转型”使得结构嵌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曲线变缓,对关系嵌入与企业成长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数字化“技术实践应用”使得关系嵌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曲线变缓,对结构嵌入与企业成长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战略网络中嵌入关系的决定因素及其特征和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分析在战略网络中企业间嵌入关系的决定因素以及嵌入关系的特征和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嵌入关系是企业间的主要连接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于环境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业性、企业间的交易频度以及任务的复杂性;嵌入关系的特征和影响主要有信任、信息交流、协商解决问题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企业集团网络环境下的子公司主导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子公司主导行为与网络嵌入的关系,为企业集团网络环境中子公司主导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内在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企业集团的正式组织结构嵌入在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网络之中的观点.网络环境下子公司的主导行为可以分为内部主导行为和外部主导行为,而服从理性原则的子公司不会无限制增加对企业集团网络的嵌入程度;网络嵌入为实施内部主导行为创造条件;实施外部主导行为的子公司基于理性原则要降低网络嵌入.最后,通过分析海信集团的实际运作对命题进行初步例证.  相似文献   

9.
联盟网络可以划分为企业、联盟关系以及联盟网络整体3个层次。本文针对当前网络与创新关系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层次要素分析的现状,从跨层次视角分析联盟网络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首先从资源基础观、关系嵌入和网络嵌入视角回顾企业创新理论的已有研究,分析企业属性、联盟关系属性以及联盟网络整体属性等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间的跨层次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构建企业基于联盟网络的跨层次创新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技术的界限,创新研究对象由单个企业扩展到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涵盖知识和商业两个层面,其组织间联结形成了复杂交互的网络,但已有研究或囿于知识经济或商业经济某一视域,或侧重于宏观环境或微观个体某一层面,缺乏从社会网络中观视角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与市场联动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把创新生态系统解构为组织间交互联结而形成的知识网络和商业网络,从网络嵌入视角构筑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商业双重网络嵌入分析框架,提出双重网络嵌入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结合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取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中某重点城市数控机床产业相关企业开展实证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50 856家机构的商业网络、48 310家机构的知识网络,获取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双重网络嵌入信息,并进一步对其中349家核心企业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以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网络嵌入连通度和支配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作用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网络嵌入支配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商业网络嵌入连通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网络嵌入支配度与商业网络嵌入支配度的交互作用能正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知识网络与商业网络嵌入连通度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弥补了已有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彼此割裂的缺陷,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与市场联动和协同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的网络内涵,为中国构筑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界的关注,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的过程机制并未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能力占据独特的网络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为企业带来优势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代表网络位置的中心度与核心度在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对于一般的网络图而言,当网络弧在生长时将有益于网络可靠性的增强。然而事实证明该论断并不完全正确。对于某些注重最短路径长度的网络而言:(1) 当网络>G受到随机攻击时,以网络最短路熵作为网络可靠性的判断依据,分别计算在增加一条弧前后网络结点或网络弧受到攻击而失效时的网络最短路熵,比较网络最短路熵的大小,熵值越大,可靠性越弱;(2) 当网络G受到恶意攻击时,根据悲观原则定义了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该指标值越大,网络可靠性越强。结果表明:(1) 当G与G'的最短路径长度相等时,G'的可靠性不弱于G;(2)当G与G'的最短路径长度不相等时,G与G'的可靠性相对大小关系不唯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弧生长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最后用简化的江苏省城市间高速公路网络图为例来说明该研究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网络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的跨国公司合作关系理论和实践出发,将企业网络组织理论运用于分析跨国公司合作的新动向--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研究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理论、特征及影响,并尝试利用价值链理论将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类型进行分类;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企业如何进入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孔峰  张睿  吴甜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1):145-152
本文发现在GPRs搭接网络传统算法中,针对某些可分解的关键工序,通过工序的分解会产生分解悖论和咖啡时间悖论。通过对这些悖论现象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存在帕累托改进。对此,提出了两个分解优化定理及网络的分解优化方法,使网络的总工期和总时差的分布都得到了优化,为项目WBS和资源优化提供了更科学的,更充足的条件。并将该分解优化定理同流水作业原理相结合,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为流水作业中施工段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matching of individuals in teams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functioning of an economy. The network of social ties can potentially transmit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abilities and reputations and also help mitigate matching frictions by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s among “screened” individuals. We conjectur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two individuals forming a team falls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individuals in the network of existing social 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test this conjecture. We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coauthor relations among economists over a twenty‐year period. Our principal finding is that a new collaboration emerges faster among two researchers if they are “closer” in the existing coauthor network among economists. This proximity effect on collaboration is strong: Being at a network distance of 2 instead of 3, for instance, raises the probability of initiating a collaboration by 27%. (JEL: C78, D83, D8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网络会计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网络会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共享经济商业网络的扩展特征和布局方法,本文将影响共享经济商业网络发展的正网络效应和负网络效应考虑在内,构建起共享经济商业网络的成本和收益模型,逐步分析各类网点的利润特征,据此将共享经济商业网点分为六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共享经济商业网络布局的两步差分聚类萤火虫算法。研究发现:正负网络效应的综合影响使各类网点呈现出不同的利润特征,而不同类型网点布局的先后顺序,将对整个网络的利润产生影响;两步差分聚类萤火虫算法不仅能提高算法前期搜索的效率和精度,同时通过对候选网点的归类,可便捷地识别各候选网点的布局顺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阐明网络位置对网络成员决策和资源获取的影响,提出了"位置嵌入"概念,由此把社会嵌入的"关系一结构"构成理论发展为"关系-位置-结构"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海外子公司的东道国网络结构,分析了网络学习方式在东道国网络结构与网络学习效果间的调节效应,以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1)探索型学习负向调节了关系嵌入强度与网络学习效果间的关系;(2)探索型学习正向调节了网络密度与网络学习效果间的关系;(3)利用型学习正向调节了网络密度与网络学习效果问的关系;(4)利用型学习正向调节了群体中心度与网络学习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in managing sustainability (social, ethi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supply networks. It is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eight economic sector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utilities,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retail, tourism and leisure, construction, chemicals and the public sector. It was found that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organisations, the incorpo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ssues is a new area of activity and many have yet to begin managing them in their supply networks. Of those that are active, most have so far only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drivers, such as legislation, market pressure and media attention, and a lack of external pressures for social and ethical issues in most sectors. So far, tools and strategies have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risk. However, cutting edge organisations are exploring partnership approaches for sharing knowledge, solving shared problems and harnessing opportun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相似文献   

20.
Recovery of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catastrophic failure is crucial to the economy and welfare of society. Recently, centralized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ddress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ostdisaster recovery scenarios of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systems that minimize total cost. In real-world systems, however, multiple independent, possibly noncooperative, utility network controllers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recovery decisions, resulting in suboptimal decentralized processes. With the goal of minimizing recovery cost, a best-case decentralized model allows controllers to develop a full recovery plan and negotiate until all parties are satisfied (an equilibrium is reached). Such a model is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for planning and negotiating, and time is a crucial resource in postdisaster recovery scenarios. Furthermore, in this work, we prove this best-case decentralized negotiation process could continue indefinitel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ccounting for network controllers' urgency in repairing their system, we propose an ad hoc sequential game-theoretic model of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network recovery represented as a discrete time noncooperative game between network controllers that is guaranteed to converge to an equilibrium. We further reduce the computation time needed to find a solution by applying a best-response heuristic and prove bounds on ε-Nash equilibrium, where ε depends on problem inputs. We compare best-case and ad hoc models on an empirical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simulated earthquakes to demonstrate the extent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optimalit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ur method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modeling sociotechnical systems in a way that mirrors restoration processe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