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丹 《决策》2010,(2):I0019-I0020
综观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尤其是与城市市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障碍较多:一是在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顺畅,征地补偿过低,尤其是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二是在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方面,售房受到较强限制,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各房地产公司在业务操作模式中大量采取收购项目公司股权形式获得土地或通过出售项目公司股权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这种做法利用国家法规漏洞,极大的规避了国家对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监管、逃避了税收.为此强化立法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解密“土地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决策探索》2010,(9):71-73
2009年全国土地收入为1.42万亿元,而拆迁、补助农民收入的支出为5180亿元;2008年土地收入1.0375万亿元,拆迁、补助农民费用为3778亿元。政府花1块钱,从农民那里买来地,从城镇居民拆迁获得地,转手卖给地产商,可以获得3块钱。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丹 《决策》2010,(Z1)
综观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尤其是与城市市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障碍较多:一是在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顺畅,征地补偿过低,尤其是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二是在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方面,售房受到较强限制,征用拆迁时难以得到合理补偿,农房难以出租且房租较低。三是在农民资  相似文献   

5.
贺雪峰 《决策》2014,(4):21-21
现在有一种认识,认为当前农民进城了,农村宅基地却没有退出,出现了农村人口减少和农村宅基地面积扩大的倒挂。又有人说,现在农民工进城后,出现了"两只老鼠":在城市租房住,是地下室的老鼠,而留在农村的住房又是老鼠在住。如果允许农民将农村宅基地和住房与城市住房相交易。就既可以改善农民在城市的居住条件,又退出了农村宅基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仄 《决策探索》2007,(13):52-53
一、令人关注的留守儿童 (一)数量庞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农民工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进城,既繁荣了城市经济,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相伴而生的是形成了淤积后方的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  相似文献   

7.
最近,调查了几个山区农村,发现在山区农村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一些政府在农村用力做的很多事情,农民们并不热心.如土地确权,农民们认为,村组之间、户与户之间、甚至兄弟之间的土地始终都是清楚的,只是面积多与少而已.现在又不缴纳农业税,亩数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不大,农民对确权不关心.反而是那些外来的人承包、征了农民土地的人,才十分关心确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落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婷 《决策与信息》2006,(11):60-61
农民工是从农民向工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过渡性社会阶层,它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特殊矛盾的产物。农民工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双重经济地位,既作为农民获得农业收入,又作为雇佣工人获得工资收入。两种收入之间相互补充,构成农民工独特的经济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连喜 《管理世界》2004,(6):151-153
<正>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相似文献   

11.
杨鹏 《战略与管理》2001,(1):118-120
九十年代中,中国很多地方希望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实现现代工商企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的结合。农民按公司的规划进行农产品原料生产,公司提供籽种、技术指导、甚至部分化肥农药,最终按合同回收农民的产品。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农民拉入现代工商业的体系之中,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城市资本、技术、信息等外源要素,受到工业生产组织的训练。 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制于基本国情,人均土地资源太少(不到2亩)。以如此稀少的土地资源,在技术存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无论玩出多少花样,也难有收入的持续增长。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土地的保障程度取决于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土地提供的收入稳定性和重要程度。问题是,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实际有多大比重的人口拥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农民拥有的土地是否能够提供稳定充分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收入稳步增长.根据相关资料反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由1980年纯收入191.33元增长到2005年的4140.37元;在同一时间条件下,我国物价水平的增长按每年值增长9 5%来看,物价水平增长了7倍.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长是我国物价水平增长的3倍.但从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显然但是这样的收入增长却无法跟上农村教育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反映在"三农"领域,归根结底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以引导农户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分工、专业化发展,进而提升农户效用水平的过程予以理论证明,揭示了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实现机制,并利用全国17省68个县(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加入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劳动力分工、收入结构分布、土地经营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金融负债均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收入和不同来源收入以及不同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启示在于:体现互惠合作原则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一种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分工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并进一步使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内部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下,提出政府应如何改革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实现惠农目的的建议 从合理利用农村土地的角度出发,建议改革当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现状,明确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权益,初步实现缩小收入差距,为今后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家征用农地制度遭受愈来愈多的批评,南海土地股份制则被视为发达地区农地制度选择的普遍模式,是国家征地制度改革的第三条路径。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尽管普遍施行土地股份制,南海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家庭经营和非公有制企业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渠道,南海土地股份经济不仅收入渠道单一,而且农民股权收益水平低并遭遇代理人侵害。南海土地股份制的实质是以土地为主的农村资产再集体化,在中国农村强制推行土地股份制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二元的土地市场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快发展,用地粗放、效率低下,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侵害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既不利于城市建设也不利于农村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业用地撂荒、闲置的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从政策导向、农民自身、自然风险三方面分析农业用地撂荒现象存在的原因,从"QQ农场"这款网络游戏得到启发,提出农业现实与虚拟的跨界融合.从农民自身发展、农业保障制度、农业生产与游戏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的发展思维方式,从而减少农业用地的撂荒现象.希望可以借本文抛砖引玉,开阔思路,促进新的农业合作模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0年以来,重庆市黔江区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但是,城市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三农”问题也必然是黔江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考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大转换时期的综合性问题。目前近郊区农民的收入大体来源于征地补偿费、农业生产所得、各种农业补贴、从事非农业生产所得以及出租房屋所得等。其中征地补偿费只是发生在有征地情况下,农业生产所得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是很少的,从事非农业生产要求素质较高,农民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参与,私自建房出租所得较多,但属于违法行为。总之,当前农村和农民正常收入的来源还较少,集体经济还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几乎没有,劳务输出在农民收入中占很大比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还很不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我认为只有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才能有力促进农村面貌的改变。而集体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土地又是基础,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和使用得如何又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经营管理者》2013,(16):263-263
本文以农村实地调查一手资料为基础,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从农民收入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入手,探求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对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分析,查找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得到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