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5):47-51
两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各种文体逐步定型、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时期,"箴"体文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文体性质,长时间以来并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然随着文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古代实用文体进行细致的探讨。两汉时期的箴体文创作,出现了继西周以后的又一次繁盛,不仅数量上十分可观,而且艺术上也表现出很多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句式上整饬严谨,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表达方式上注重用典。两汉箴体文的创作成就,逐步实现了这一文体由官箴到私箴的转变,拓展了文体功用,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技法,对后世箴体文的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箴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种文体成立的基础是所谓“官箴王阙”,是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箴的标准文本是从周初流传下来的《虞人之箴》。从那时以来到晚清,除战国时期一度“委绝”,代不乏作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文由官箴发展为私箴,进而出现君箴。箴本是使用范围很小的应用文体,但从汉代扬雄开始,经六朝而至唐代,著名的箴体作品,大多出于文学家之手,他们往往把文学方法用于箴文写作,遂使箴体文获得浓厚的文学性,足有可观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从魏晋时期开始注重对对象的文体进行辨体批评,包括对文体的分辨、归类、比较;文体特征的认识;文体风格的判断和确定。这种对文体形式的批评集中体现在对文与笔、韵文与散文、诗与词、文与史的比较辨析中,既由此而形成了文体论,又由此而指导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从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优秀传统和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元遗民戴良,与宋濂同乡、同派、同门,散文成就颇高.其文内容或阐述诗学思想,或以文存史,或叙写山川名胜,价值不容忽略.就文体而言,戴良散文可分序体文、记体文、题跋文及其它诸体文等类,均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散文史上,戴良应该有他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晚清“新文体”是作为“桐城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新文体”是一个动态的总概念,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冯桂芬、薛福成式的散文、王韬式的“报章文”和戊戌期间的“时务文”、经梁启超改造的“新民体”,乃是它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而“新文体”在与梁式“新民体”同时或稍后的发展,则分别导向了仿效“新民体”和转向白话文的两个分支。本文还对晚清“新文体”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影响问题等,提出了若干新看法。  相似文献   

6.
汉魏以来,因应不同场合与需要,赞文创作蔚为大观,可分为散文之赞和韵语之赞两类.散文之赞主要有经赞和史论赞,分别重在阐明与评论;韵语之赞主要有仪赞、画赞、史述赞和杂赞,为赞文之主体.其文或与仪式活动相关,或阐明图画、赞颂人像,或用于史书中概述大意、兼行褒贬,或随地取材、因材施赞.其体以四言体为主,兼有五言、七言、杂言,甚或骚、赋诸体,通篇押韵,多为隔句用韵,或一韵到底,或每四句、六句抑或八句、十句一换韵,或无一定之规,通篇灵活换韵.入选萧统《文选》的赞文,在类型上分属画赞、人物杂赞、史述赞和史论赞,其得以入选,主要在于情辞之美.  相似文献   

7.
戒文发展至两汉时期,与先秦相比,类型上更加丰富了,尤其是反映着汉代人的家庭观念的家戒文篇量更是引人注目.本文拟就戒文在汉代的这两大特点进行共时的探索研究,以期对此时期戒文的自身文体特点和时代特征有较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禀承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章的教化价值 ,其文以“笔”类应用文体为主 ,骈散相间 ,文风质朴 ,成为唐代散文革新的先行者。富吴体以儒家经典为本 ,风格高雅 ,对天宝古文家有着直接影响。陈子昂和富吴体为中唐散文革新成功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讽刺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早在夏商周三代,就盛行着“箴”这种文体。它以攻疾防患为其要旨,被比喻为治病用的“针石”。它揭露人们和社会的过失,但与诬蔑、诽谤、制造谣诼毫无共同之处。在文字上则非常讲究扼要准确而有深义。“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刘勰深刻地总结了“箴”的特点和传统。另外,又有“谐隐”这种文字。它也箴戒嘲讽,振危释惫,但或者以一种幽默悦  相似文献   

10.
家训文化在中国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严格地讲,家训有古今两个层面上的定义:今人所说的家训泛指家庭(族)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直接起源于家庭产生后亲人之间的口耳相授生产、生活技能的实践;古代的“家训”,是家长以“训”这一文体形式来教育子弟,文字是其唯一的形式,直接起源于周代文王训子的《保训》。以现代意义的家训定义而言,宋代的确是中国家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时期。从家训的文体表现形式看,有韵的家训是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教育子弟;无韵的家训是以“训”、“铭”、“箴”、“戒”、“规”等散文体形式来训诫子弟。从宋代家训的文体形式中我们可以更完整地把握家训这一文化现象,厘清“家训”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
老子乃“周守藏室之史”,其史职特征奠定了《老子》写作的基础。在先秦众多的实用类文体中,箴句式整饬,声调和谐,是极具训诫性、经验性等特征的权威性文体,《老子》八十一章具有箴言体特征。从形式上说,《老子》箴言以四言、三言为主,多用韵语,借礼乐、《诗》乐之“势”,以庄重凝练之语自重其道;从内容上说,老子经常引用、借用已有的箴言,又大量自作箴言,包括以道之名作箴言、以圣人之名作箴言、以侯王之名作箴言、以“上者”口吻作箴言等四种形式。《老子》箴言体的表达形式,与其思想内容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老子思想的传播力,使《老子》在后世成为道家、道教的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波 《东方论坛》2005,6(1):17-21
现代散文的文类向来比较混杂,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从现代传播媒体与散文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辨体.现代传媒对散文文体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而古代文章的分类在现代媒体中失去了"辨体"的意义,现代传媒为现代散文辨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散文文类大体可以分为叙事类、杂感类、小品类、杂体类.  相似文献   

13.
论体文是西汉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单篇的论体文,如贾谊的<过秦论>;一类是专题论著中的论体文,如桓宽的<盐铁论>.西汉论体文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借秦为谕的史论文;二是总结学术的文论;三是表现文人参政议政的政论文;四是表达"士不遇"的讽论.西汉论体文以其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为以后论体散文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连珠的文体特征问题上存在偏颇,从而导致对其起源认识的诸多看法。其实连珠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穿贯事理,如珠在贯的特征,同时它是指一组作品。因此,尽管先秦时期已存在连珠的核心体制,但作为一种文体,则是由扬雄开创的。连珠最初是作为奏议而存在的,发挥规谏的功能,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也成为抒发个体情感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5.
从文体形态上看,周作人散文可以分为议论体、记叙抒情体和文抄体。这几大类散文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们不仅是周作人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同样是时代审美的选择。周作人的散文虽因形式不同各有所侧重,但又具有博采众体的自由,不落入窠臼。这种自由地运用文体,自由地表达,充分体现周作人杂家的一面,也是其散文的韵味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元结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道德人格因素,面对"浇浮"之世充满忧切感,也具有救时拯世的自觉使命感。其道德人格追求上,秉持"元气自然"的道德观,也重视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其文学创作追求"文道合一",是道德人格和文学写作的融合。"箴铭"类文体是元结主要写作对象,"箴戒"主题写作更是体现在各种文体中。元结是"风雅"精神的接受和继承者。纵观其作品,文辞、文意以及文学精神,皆表现出"真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学则体”可以《管子·弟子职》为开端,它标定了这一文体的早期文体特征,包括以童蒙生徒为适用对象,所述重在日常杂细,具有行文具体、明确、易记等特征。“学则体”作为一种文体,其确立有赖于与相关文学背景及相近文本的比照定位,它虽脱胎于礼仪制度类文章,但足以独成一类文体。从历时演变看,“学则体”在朱熹倡导下得以复生,蒙学学规成为这一文体后期发展的有力接续和重要内容。“学则体”的日常属性和口诵属性在后世向条文化演进,与其他文体之间的融合也有效扩展了其文体属性,推动了“学则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韩愈的诗文中,尊体与破体是互动的,他在破体为诗的同时破体为文,即在散文体裁中借鉴、吸收其他文体的特征,或是对于一种题材,打破传统所用的某种特定的文体格式,尝试用另一种文体来写作。另外,韩愈也有许多尊体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赞体文可溯源至上古时期,至两汉成型,先秦、两汉时期分别是赞体文创作的萌芽期和成型期。魏晋南北朝赞体文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文体形式上,都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咏人、咏物、咏佛等题材大量出现,赞文篇幅和文体样式也有所变化创新,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悼祭文是祭文中的一类,特指悼祭死者的文章,与同属哀祭文体的哀辞、诔文、吊文等有所不同.其文体形成于汉魏之间,经过六朝的发展,大盛于唐宋.早期悼祭文形式自由,韵语与散语皆可用.晋、南北朝时期的悼祭文以四言韵文为主,讲究音律,句式骈俪,有一定的格式规范.唐宋时期作品和文类大为丰富,除传统的四言韵文外,还有骚体、赋体、骈体、散体等.元、明、清三朝承继唐、宋,诸体均有发展,其中散体悼祭文的创作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