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玉 《学术探索》2012,(6):159-161
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它所托的文化环境,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造成极大威胁,打破了语言生态平衡。为此,民族外语教育应以加强学生文化认同为目标,从教师、教材及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方面改革来抵制文化帝国主义,从而构建和谐语言生态。  相似文献   

2.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危机,威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强化文化自觉,构建新的文化认同来化解当前文化危机,就要强化外语教育中文化安全意识,避免外语教育中的自我殖民化倾向;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传媒作用,开展全民先进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外诺教再的文化生态失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发展进行了探讨,由此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外语教育及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文化生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则必须研究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英民族之间语文与文化的差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冲破母语“文化束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等教育发展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征之外,还因西藏独特的区情、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而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本文以外语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为基础,结合西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就西藏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来看,广大教师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如何采取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方法来改善这一现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文化互动的视角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教学模式,以期得到更多同行专家的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7.
贾宁  孙绍荣 《阴山学刊》2012,(1):119-123
大学的专业结构设置是受教育文化影响并可以反映教育文化的,探讨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就必须考察教育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与作用。我国大学专业结构设置所呈现的教育功利色彩及创新文化缺失导致我国大学专业结构设置调整动力不足,应该以制度改革为基础并从教育文化本身出发纠正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外语专业轻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单一外语"倾向,并对其弊端和潜在危害进行了揭示.围绕西部外语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阐释了母语基础、传统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作用,提出了西部高校外语专业必须转变"单一外语"的传统思维,夯实母语基础,提高中外文化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宋君健 《云梦学刊》2004,25(2):83-85
我国外语学界,长期以来重语言轻文化的态势应有改变。外语专业的学生仅有语言技能而缺乏文化学识等于有载体而无物可载。而今公共外语水平提高后外语专业的生存受到挑战,因此要刷新观念,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拓宽外语高学位和留学生培养方向,实行学分制,以培养学者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尹立  胡园媛 《天府新论》2006,(Z1):284-285
我国大学俄语教学应该向语言的载体功能的具体体现方向转变.培养学生的俄语文化素养是当前我国大学俄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俄语教学的对象是非俄语专业学生,因此,俄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与他们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文化导入作为大学俄语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是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热点。近年来在西方发展兴盛的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对西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思维,笔者借鉴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的主要观点,重新审视并探讨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提出了重视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情境提高文化适应力、通过文化比较加深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互动促进文化融合等强调学习过程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汉文化因素,运用好文化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对各种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文化为底座 ,又受制于文化这个底座。文化的差异性决定着表现特定文化的语言也具有差异性 ,这会给人们的交流、语言学习带来巨大困难 ,因此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努力提高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外国文化知识具有可习得性 ,但学习的内容应有所选择并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之间的抽象形式联系的学科。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 ,论述了文化与语言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关系 ,探讨了英汉语之间的差异 ,提出了外语教育必须辅以外国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霸主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汉语热"现象在国外悄然兴起.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令人堪忧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具体的导入方式包括教学大纲的改革、测试内容的完善、英语教材的重新编写,中西文化对比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丽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99-101
本文以Arthur Waley《道德经》的翻译为例,结合深度翻译理论,解析深度翻译策略在典籍英译中对传递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羊”诸字文化意蕴初探——4/试论古人对羊的认识及有关思想观念@彭慧$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1~~~~~~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与澳洲大学生相比 ,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更强 ,对外语学习及外语学习能力更持乐观态度。但在对待语言学习技巧方面 ,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则更为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 ,而对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却不如澳洲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马婷 《理论界》2014,(7):59-61
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却令人忧虑。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英语形成了语言霸权,二是我们自己重视不够。然而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坚守汉语的地位。目前可从汉语国际传播、汉语使用规范、教育选拔制度、汉语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巩固、加强汉语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