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北红军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这一相对偏僻的地方,不但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及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陕北红军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由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陕北红军建立后,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最终落脚陕北,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35年是陕甘边、陕北红军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一年。二月陕甘边、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敌人对于两支红军和两块根据地的统一深感不安,故决定对陕北进行第二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一连解放六座县城,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引起敌人更大恐慌,国民党蒋介石随之进行第三次“围剿”。这一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也在陕北恶性发展,并进一步发展为肃反运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这个严重错误,使陕北成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日后北上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经历了入甘前将陕甘苏区作为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整个战略方针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和俄界会议上决定走向陕甘苏区但未决定落脚,以及榜罗镇会议上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这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央红军(即陕甘支队或一方面军)和十五军团(即红二十五、红二十六军会合的陕北红军)的会师问题,我查阅了解放后三十多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苏区根据地,县红军长征时期创建的。它体现了党中央遵义会议关于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正确决策,使得历经长途转战的中央机关和红军得以相应休整和补充,确保了革命有生力量。为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及党中央实施川陕甘新方针,创造了必备条件。进一步充实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常斌强 《中华魂》2017,(1):61-63
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正处于中国革命最黑暗的低潮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在西北擎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旗,发动和带领广大群众,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形成陕甘苏区,成为国内二次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为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又是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7.
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前期,刘志丹在北方独擎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大旗,领导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刘志丹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党性原则,对当时陕北苏区危机的发展结局和党中央落脚陕北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并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指挥部,是关系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之重大问题。但是,党中央怎样选定陕北为长征落脚点的问题上,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党中央出腊子口进入甘南后,才知道陕北有苏区、有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到了哈达铺才决定去陕北。其实,党中央选定陕北为长征落脚点是有一个过程的。本文根据有关文件和老同志的回忆,提出个人管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六月,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地区胜利会师。八月,为创造川陕甘的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两支主力红军编为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头北上。左、右两路军分别到达阿坝和巴西地区后,张国焘不服从党中央关于继续北上的正确战略方针,坚持其南下的错误主张,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军、红三十军从阿坝、巴西地区南下,并于卓木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非法作出《关于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公开成立第二“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等,并由他自任“中央主席”,严重地破坏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使其分裂党和红军的罪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两河口会议与红军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并有迅速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和制定统一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的实施乃至后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斗争最复杂,创造的奇迹最多。红军在四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成立了四个省委,进行了民族政策的初步探索,而且还在大小金川、康区北部成立了两个省级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红军在与少数民族相处中,还留下许多佳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过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及其它重要会议。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重现长征历程,促进四川贫穷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从之前的“团结、教育、改造”到之后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和“依靠知识分子”。这种变化与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执政合法性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张村驿战斗的经过,通过对张村驿战斗的且的、战斗中发生的事情、战斗胜利以后红十五军团行动的分析,佐证了徐海东所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对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敬仰和拥护;同时,张村驿战斗为直罗镇战役作了必要的准备。张村驿战斗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长征之初,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致使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走到了最危险时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党的建设,改变了中央红军被动的局面,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重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为主要战场的红军西征战役是长征史上的重大战略行动,它把陕北苏区拓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征红军在宁夏驻地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一方面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回湖南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另一方面十分关注湖南战局的变化,对国民党政府坚持湖南抗战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先后派遣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到湖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各地党组织积极参加和领导湖南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为坚持湖南抗战起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各地党组织组建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为湖南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形成 ,展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正确性 ,但这条正确路线瞬间中断 ,令人惋惜。八大路线的中断 ,既有内部原因 ,也有外部原因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 ;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当时的现实原因 ;既有理论上的不足 ,也有实践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军和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而朴实的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和描述了刘志丹为创建、发展、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不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而且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