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犯罪心理结构历来是犯罪心理学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揭示了犯罪心理结构便揭示了犯罪主体犯罪心理的本质,因此历来为犯罪心理学所重视。犯罪心理结构定义各学者虽各不相同,如“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犯罪主体在某种状态下或从事某项犯罪活动中,各心理成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多水平多层次的一种构成方式。”①“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导引其走向犯罪的多种畸变心理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人们除了重视自身的生理活动,如生理疾病、生理健康外,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心理活动。特别是今天的法治社会,对人与法的研究已从行为本身深入到研究支配行为的心理因素。犯罪心理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现代犯罪心理研究成果显示:犯罪心理十犯罪机遇一犯罪行为,即仅有犯罪心理而没有犯罪机遇就无法产生犯罪行为。这一研究成果仅限于犯罪心理形成之后的状态及发展趋势,并尝试在犯罪心理形成后犯罪行为实施前这一阶段找出预防犯罪的方法。本文是从犯罪心理形成前探讨常态心理和犯罪心理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从人心理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行为的多样性; 犯罪行为的疯狂性和暴力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狡诈性;犯罪行为发展的渐进性;农村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具有地缘性、亲缘性和纠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则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动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动力因素。同时,”犯罪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态度等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都是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影响而对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居高不下,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动机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受其犯罪心理支配的,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家庭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结构的缺损、家庭环境的恶劣、教养方式的不当等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很大的。受犯罪行为的实施这一客观事实的影响,一般会产生犯罪现场重忆、犯罪心理的扩大、积极防卫等心理状态,并会与之相适应地出现对犯罪人而言的一些反常行为,因此,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可能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和技术理论”是一种研究少年犯罪心理的社会学理论,它指出奉行传统价值观念的犯罪人如何使用中和技术抵消其内心的罪恶感,从而将其犯罪行为合理化。这一理论可以拓宽青少年犯罪研究视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当然,“中和技术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其内在消极而强烈的需要与不良的心理反应是导致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要从社会、个体两方面着手,通过消除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结构,帮助她们实现自我的内在控制与外在的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促进她们人格的完善,以达到预防她们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对犯罪形成原因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角度加以分析,并形成各自的理论观点.本文以犯罪形成是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为起点,从中提取道德因素,分析道德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及犯罪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机理,以期展开一个研究的新视角,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犯罪主体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犯罪惯技是犯罪人或犯罪团伙所选择的特定的犯罪途径或方法,标记行为是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独特行为方式。准确区别这两种典型犯罪行为,有助于确定案件性质、找出犯罪嫌疑人、勾画其独特个性,进行串并案、提高犯罪心理画像信度,为侦查破案和犯罪预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犯罪心理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的实质 ,是建构犯罪心理学大厦的基石。因此 ,对犯罪心理实质的探讨 ,对于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演变及其规律 ,促进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不敢苟同把犯罪心理的实质界定为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以及把犯罪心理实质等同于犯罪心理基础的观点。笔者认为 :首先 ,犯罪心理是以关系实在方式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是社会矛盾关系在个体生活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和激化 ;其次 ,犯罪心理是一个不断生成、建构、变化和解构的过程 ,是犯罪人的内在心理特质与外在社会环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自组织系统 ;第三 ,犯罪心理具有主体组织性和适应性机能 ,能自主能动地收集和加工处理刺激信息 ,并调节内部各成分和要素间的活动和联系 ,以保证机体对外部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最佳反应状态。据此 ,笔者所理解的犯罪心理实质 ,就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或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的 ,被个体化和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实在和关系实在  相似文献   

12.
对犯罪行为配置刑罚是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坚持的重刑传统和严打政策却忽略了刑罚的威慑效应与心理感受性的关系,导致死刑、无期徒刑等重刑的惩罚功能大打折扣。刑罚的配置应当着眼于受刑人或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决策过程,要利用对犯罪心理的对抗来增加他们的威慑效应认知和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影响犯罪的选择和犯罪决策阻碍因素的评估,也只有合理运用刑罚以及刑罚替代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有其复杂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片面的人生观和薄弱的法律意识,不成熟的认知结构,情绪易激动性和意志的双重性,盲目从众性心理等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同时,不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再论犯罪心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论犯罪心理结构栗克元,刘建勋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必源于其内在结构,犯罪心理结构学说就是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探索个体犯罪心理发生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论。它主张构成犯罪心理系统的诸要素不是孤立地、匀衡地发挥作用而是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所...  相似文献   

15.
从犯罪经济学视角来看,信息与犯罪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信息影响犯罪行为被发现概率,从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水平。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犯罪行为的产生则源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道德风险。就烟草行业而言,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供求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信息不对称。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分析了烟草行业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信息机制,构建了烟草行业违法犯罪行为的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并提出了有效预防与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运用条件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益复杂化、智能化、职业化的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应当根据犯罪分子心理复杂的特点展开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受实地勘验水平、现场访问技巧、分析能力高低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操作应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犯罪心理、嫌疑犯分析等美剧在中国大陆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兴趣,在侦查人员实际办案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犯罪心理画像的科学性,准确性究竟有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有用呢?其是否具有证据力,证明力,犯罪心理画像需要经过怎样的转换可以进入法庭并被法官采纳?这始终是困扰诸多心理学家、犯罪学家的问题之一.文章从犯罪心理画像原理在侦查中的作用,其证据力和证明力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一侦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异常心理是一种危险心理状态,如疏导不当或不及时,极易诱发犯罪心理,使虞犯转化为犯罪人。异常心理向犯罪心理转化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内因集中于主体的自身素质;外因则是基于社会化链条断裂和外界情景刺激。  相似文献   

19.
犯罪心理预防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当犯罪心理学揭示了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之后,便需要按照规律予以抑制和预防。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犯罪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及犯罪心理预防的特点、手段、方式方法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物因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主要通过遗传学、体型论、脑电说、生化因素及精神障碍等方面来解释。文章在此并非宣扬先天生物决定论,而是要全面看待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积极有效地减少犯罪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