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1、我国《尔雅》派字书中,《尔雅》、《小尔雅》之外,以《广雅》最为重要。《广雅》为三国魏张揖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案今河北临清县东  相似文献   

2.
严元照的《尔雅匡名》在清代上百部《尔雅》研究之作中较有特色,尤其是其以《说文》校正《尔雅》的研究方法给后人很大的启迪。他以《说文》为参照,从古代用字角度、书体演变角度、汉字构形角度研究了《说文》与《尔雅》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澄清了《尔雅》收字情况、《尔雅》流传过程中的讹变等问题,为后人研究《尔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善本。  相似文献   

3.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4.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汉语语言学(又谓小学)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部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按此区分各种字书韵书,把《说文解字》列在字书之首,把《广韵》列在韵书之首,把《尔雅》列在训诂之  相似文献   

6.
对华山命名用字变易及其相关问题,根据历代著名辞书与汉语音读转换及用字的分歧,从古音通假与时地不同、字有更革的角度,探究华山命名的正字为“”,而“”字只是其通假字。对章太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所论“中华”与华山有关亦有辨议;并对“敷水”、“阳盱”、“阳纡”等名称亦从古音通假角度证明其与华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元、明、清四朝公私目录及宋人传记资料中述及了一些宋人著汉文西夏史籍 ,其中刘温润著《西夏须知》对西夏国情分条记事 ;《羌尔雅》是刘温润依汉语字书《尔雅》体例编写的一部西夏语字书 ;孙巽著《夏国枢要》重点介绍西夏王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对后世学者编写西夏专史影响很大 ;单行传世的《西夏事略》是一部删削之伪作 ,属好事者节录王称《东都事略》卷 12 7《西夏传》部分 ,另外 ,王称之名被四库馆臣臆改为“王 ,应加以辨明  相似文献   

8.
《尔雅》释义术语的特点是:术语应用已十分普遍集中;训诂术语释义已近于固定化与程式化。其缺失为:术语分布不均,轻重失衡,比例悬殊;少数术语采用假借字或用字前后不一,影响释义效果;部分释义格式欠严整规范则与术语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风”是个多义字。新编《辞海》“风”字收有十几个义项。《尔雅》释“风”、《古今图书集成》“风”字条、《经籍纂诂》“风”字条均收有多个意义。在“风”的诸多意义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新编《辞海》)是其本义,又是其常用义,《说文》:“风,八风也”,“八风”,即“八节风”说的正是“风”字本义。“风”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一般字书中均有训释,也不乏用例,本文不涉。但“风”字有一个“景象”义,颇令人费解: 《辞海》:风,景象,如“风景”“风光”。“风景”中的“风”字,为何训释为“景象”,不见典籍,小学和训诂中也查无先例。  相似文献   

10.
《干禄字书》是唐代一部重要的正字字书.它对唐初的社会用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规范整理,对异体字做了俗通正三体的详尽分析,确立了标准汉字的写法,为当时的社会用字提供了标准字样.它反映出灵活变通的正字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和整理汉字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尔雅》看周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书,它的成书和撰人历来说法不一。刘歆、郑康成等认为是周公、孔子为解释五经而作,欧阳修、高承等则认为是秦汉间学《诗》者为解《诗》而作。自西汉时起,《尔雅》即被列入经书,但《尔雅》之作并非专为解经,更非专为解《诗》。通观其文,释《诗》者不足十分之一,释五经者不足十之三四。所释内容虽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有很多音义不明的未识字,这些未识字大部分是从历代字韵书中辗转传抄下来的。历代字书在编纂时,对其中的未识字大都未详加考辨,只是简单地注上音未详、义未详或音义未详,极大地影响了字书的编纂质量。本文选取这两部字书中的17个义未详的未识字进行了考证,供未来的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两千多年来,我国字书辞典的编检法,可归纳为三个大类——义、声、形:义是按文字意义列字,如《尔雅》、《释名》、以及“类书”等;声是按文字声韵列字,如《玉篇》、《广韵》、《佩文韵府》等;形是按文字形体归纳为若干部首列字,如《说文解字》、《类篇》、《字汇》、《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等。三种编检方法,创始有先后,一经建立,即并行不悖,发展过程中,各有修订,直到现代,有些专科字辞典,仍各有沿用。音韵、义类等方法,不适于一般文化程度的人使用,以下我们单述字形部首编检法近三百年来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类玉篇海》基础上编写成书的,前者在字书史上影响甚微,而后者在字书史上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篇海》诸多失误被后世字书所吸收,给字典的编纂和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由于两书同出一源,因此利用《新修玉篇》不仅可以纠正后世字书的某些失误,还可以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所收的某些疑难俗字作出辨识。  相似文献   

15.
窦秀艳 《东方论坛》2021,(6):93-10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部敦煌、吐鲁番出土了大量魏晋至元明时期的文献,其中就有我国古代重要辞书《尔雅》.目前敦煌发现的雅书研究论文已有数篇,而对吐鲁番出土的雅书研究成果较少,对出土雅学文献的研究也是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此,目前藏于日本的3351号、8095号《尔雅》残片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对其发掘、收藏、出土地、书写时代、体式、用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尔雅》和雅学出土文献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和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上海楚简《孔子诗论》中的《诗经》篇名用字与《诗经》通行本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裳裳者华》等篇名的分析,指出通行本《诗经》的有关篇名用字为正字。在出土文献的整理中不宜轻易改动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尔雅》的训释从三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描述:《尔雅》辑录故训,兼采并蓄,其训释的性质与方式有着种种不同的复杂情况;《尔雅》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笔,其编次与训释的条例既有出自初编者的主观构想而产生的一定条理规律性,也有源于不同编集者构想安排的参差以及不同传注训诂材料的客观原貌而形成的某种凌乱糅杂性;《尔雅》的训释术语、形式,前三篇比较单一,后十六篇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类篇》是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间王洙等人受诏根据《集韵》编修的一部字书。司马光继任编修时,书虽然基本完成,但他亦进行过细致整理。《类篇》现存版本中影宋抄本质量最佳,体例上富有特色,注音与《广韵》比较,其反切用字在声调、韵尾、等、呼上作了调整,大量增收了读音,与《玉篇》比较,字数、字义增加,注释却简洁、精炼,并继承了唐宋字书的优点,是现今研究唐宋时期文字学水准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二义同条”是《尔雅》中一种重要的释义方式,“二义同条”的训字有的代表一个词,有的代表两个词,其训字与被训字之间的“二义”更是有着复杂的关系。以《尔雅》中的“二义同条”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王引之、郝懿行认定的“二义同条”条目为分析语料,分析训字与被训字的具体义项,考察“二义”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阅读古籍常常会遇上这样的情况 :书面上见到的是“A”字 ,却要读作“B”字才能正确理解 ,而由“B”字演化的“A”字的变化机制则是多种多样的。提出将这样的“A”字统称为“异位用字” ,并以《千金方》校释本中对异位字的误认为例 ,分析了 4类代表性的异位用字 ,指出其致误原因和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