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立松轩的批语本来写在他的手钞本《石头记》上,王府本(蒙府本)就是松轩本的过录本。他的批语,批注侧批和总评三者总数竟达八百二十七条,这些批语虽写在雪芹、脂砚身后,但却在畸笏的生前,它提出了后三十回原稿的问题,远非道光以后的评点派各家的批语可比,与“脂批”相对待,立松轩的批语完全可以称之为“松批”的。“松批”的发现还证  相似文献   

2.
脂批中“深得《金瓶》壹奥”条,甲戌本作“写个个皆知”和庚辰本作“写个个皆到”的差异,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在不同的认知和思考下形成的:“写个个皆知”是脂砚斋对曹雪芹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的响应;而“写个个皆到”则是畸笏叟主导《红楼梦》批点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原有脂批作出的调整和修改。脂批所认为的“《金瓶》壹奥”是指“全无安逸之笔”而言,是对世情小说的叙事手法细腻性特点的体察。  相似文献   

3.
畸笏叟是最早的《红楼梦》两大评论家之一。他既是《红楼梦》最早的阅读者;抄录者和写作之参与者,也是《红楼梦》早期抄本批阅时间最长、批阅评语最多的人。其影响完全可与他同期的另一大评论家脂砚斋并重齐美。由于他在红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多年来,人们不仅对畸笏叟的批语反复研究,并对他究竟是谁的问题进行过多次商榷。俞平伯先生猜测他是曹雪芹的舅父。徐恭时先生亦认为“畸笏应是雪芹的舅父。”石昕生、毛国瑶同志更进而推断他是“马齐之子,被政废的富兴。”戴不凡同志则云是曹頫。海外学者赵冈、陈钟毅、皮述民等人亦撰文论述畸笏叟应归之于曹頫。而吴恩裕先生既否定“舅父说”。认为“舅父之说。终于缺乏证据”。又否定“曹頫说”、断言畸笏“不是曹家的人”:但吴先生终未明确地论述畸笏究竟是谁。只是笼统地指出:“他是深知曹家的历史并且也参与曹家一些家庭活动。甚至他本人就是一个久居曹家的近亲。”由于资料的缺乏,证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世纪以来,《红楼梦》版本源流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如甲戌本《凡例》、脂砚斋及畸笏叟、后四十回等,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并仍存诸多疑点和难点,有些将可能成为永远无法求得正解或共识的“公案”。  相似文献   

5.
徐乃为 《南都学坛》2003,23(3):42-46
秦可卿故事的改写是《石头记》成书过程中的重大变动 ,将原稿中的“淫丧天香楼”改成“死封龙禁尉”是曹雪芹遵照后于脂砚斋的评批人畸笏叟的意见所致。曹雪芹改写的时间当在壬午年年初 ,其改写起讫的章回是第 1 0回至第 1 3回。这一改写所留下的信息 ,为版本流传、创作过程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探研空间。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石头记》正文下面的双行批语都是脂批,本文认为庚辰本双行批语并不都是脂批,杂有他人批语,并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庚辰本有相当数量的双行批,其来源和去路等都不是双行批。第二,庚辰本某些双行批语,并不是脂批。  相似文献   

7.
脂砚斋、畸笏叟等评点家是曹雪芹的有关亲人,他们非常熟悉曹雪芹的生活和《红楼梦》的原始素材及创作过程。因此,研究脂砚斋已成为《红楼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学术界对脂砚斋、畸笏叟是谁,他们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政治思想、现实主义文学观、典型观、技法论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成绩,井成为新世纪研究《红楼梦》的基础之一。总结上个世纪的脂砚斋研究,会对新世纪的《红楼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眉批"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做出的新的解释,可以对<红楼梦>早期抄本中的王府本、戚序本系统本子的来源,提出一个全新的说法,并对立松轩其人提出某些新的看法,以此来充实<红楼梦>成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楚辞名称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之名不见于先秦,首见于<史记>,但汉人辞、赋混称,模糊了楚辞与汉赋的文体差异,其后,治丝益棼.又由于刘向、王逸在编注<楚辞>时,都把自己的作品列入<楚辞>集,致使其篇目取舍缺乏客观标准,出现畸窄、畸宽两个极端.本文对导致混乱的诸多现象予以澄清,对"楚辞"的文体辨析、<楚辞>书名的内涵边界及作品归属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村时彦(1865-1924),日本明治大正间汉学家,尤精于楚辞.他对楚辞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集收藏《楚辞》类典籍一百余种,其中有善本(明刻本、清初刻本)二十余部,日本刻印本十二种,西村手抄本二十七种,多为中国学者所未见;(2)西村藏书多有批校、考证,并完成研究性著作四种:《楚辞王注考异》一卷、《楚辞纂说》四卷、《屈原赋说》二卷、《楚辞集释》不分卷.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论情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教育评论情境,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教育评论情境对教育评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博翻译尤其是展品解说词翻译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方面都有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文博展品中语言、功能、文化等各类翻译失误仍然存在,翻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翻译目的论突出译语读者的感受,对文博展品解说词翻译等应用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指导,着重剖析其文本的语言翻译失误问题,论证了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是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杜诗中的议论是一种抒情手段,具有韵味深长的基本特征。诗人一方面保留议论的普遍特征如意见的外指性、判断的鲜明性以及推理的层深性和曲折性,一方面又通过对日常逻辑的变形使其成为诗的议论。其特殊表现功能,在于由此派生的互相对立的表现效果之融合。杜诗中的议论还具有积极的结构功能:或是对形象和抒情加以点化以升华主题,或是在诗中起组织的作用而兼得气势与骨力之美。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解说词大体上属于公示语的范围,它除了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自己亲手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以功能主义的目的论为出发点,通过探析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初步分析博物馆解说词的最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归纳和分析英汉博物馆藏品解说词在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上的差异,并揭示其对中国博物馆藏品解说词英译的重要启示,即应在英译时采用编译、改写等变通翻译策略。基于平行文本比较的英汉博物馆藏品解说词英译充分考虑了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译文的接受问题,对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跨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在借鉴、利用古注材料建项释义方面着力甚勤,成效显著,然百密之疏在所难免。文章从其第二版第一卷中选取或有疏误的条目略陈管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误解误用古注释义,包括对古注理解或引用有误,对古注瑕疵未予甄别,对古注实际含义认识不清;二是沿用古注单字释义,其中有的属临时义不宜立项,有的意义欠明确易引起歧解;三是依据孤例古注释义,致使义项内容单薄,不具概括性。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为通行之后八百年的权威性读本。朱熹在阐释《诗经》时创用了七种方法,即以序统合、视域融合、行文评点、语境通释、发越为理、寓教于释和唤醒体验。这些阐释方法的使用是《诗集传》能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西方阐释学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中国经学研究的再受重视,中国的经典阐释学研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因此,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方法的研究就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尊尊与为尊者讳是最重要的春秋公羊大义。尊尊主要表现为尊王、尊君和尊礼三个方面,而为尊者讳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批判。尊尊与为尊者讳涉及公羊大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在紧张,体现公羊大义所蕴涵的政治理想主义和政治现实主义二重属性。理性审视公羊义的二重性,对于克服将公羊家政治儒学完全理想类型化或完全意识形态化两种思维偏至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关于唐代汉传因明(佛教逻辑)的一篇概论。玄奘是汉传因明开创者,他又是当时印度因明的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因明著作。本文对玄奘弟子所撰的三种疏记中的因明思想钩玄提要,全面评介其成就和不足,并从中总结出玄奘的因明学成就和汉传因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针对当前《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研究多集中于其版本、著述权和文艺理论等方面探讨的研究现状,文章主要从接受角度入手分析《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的接受特点。小说评点者作为“特殊的接受者”,其接受具有四个特点:(1)多层面的接受视野;(2)积极的劝世、讽世导向;(3)“释厄”之说的时代新视界;(4)独特诙谐的鉴赏方式及风格。其接受可以说是历史见解、时代见解、个人见解的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