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苏鲁格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形成而产生的。“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先民不知生育为交媾所致,误认为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图腾神话是解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所以成为氏族图腾的神圣故事。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中传承的此类神话包括图腾救助始祖的神话、雌性图腾动物与男性成婚神话和雄性图腾动物与女性成婚神话。这些神话追述着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先民的关于图腾的各种观念以及图腾崇拜的内涵及形态表达。  相似文献   

4.
图腾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形态,是在人类文明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文化原点之一。在我国北方草原先民和阿尔泰语系诸族文化中以草原猛兽猛禽为主的动物图腾信仰兽广泛存在和延续过。其中"熊""狼"等草原森林猛兽的崇拜较为发达,具有一定的"图腾"崇拜所有的典型特征。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图腾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形态,是在人类文明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文化原点之一。在我国北方草原先民和阿尔泰语系诸族文化中以草原猛兽猛禽为主的动物图腾信仰兽广泛存在和延续过。其中熊狼等草原森林猛兽的崇拜较为发达,具有一定的图腾崇拜所有的典型特征。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壮族的青蛙图腾中有着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固然不错,但一概而论,却未免以偏概全.其实,图腾作为一个历史、动态的人类学事实,其中的性别意识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从母系向父系的发展,青蛙图腾亦由女性神格向男性神格变化,并最终完全去神话化.就与壮族青蛙图腾有关的蛙婆节和人们对青蛙的称呼而言,反映的就是一个男性逐步取代女性而女性由神化逐步去神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精神图腾是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是理性自我建构起来的。中国精神图腾的演变过程:一是传统社会精神图腾,从动物图腾到植物图腾,植物图腾与中国的"心文化"息息相关;二是近代的狮图腾和龙图腾的建构;三是新时期的精神图腾,表现为虚置的龙和庸俗的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精神图腾的建构仍有意义;要继续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以引领大众文化;中华文化自信心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一度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图腾祖先是狼,但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表明,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始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的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结合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可以知道,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民族学角度考证,着重考述有关"蒙古"之称渊源问题。确认黄帝正妃西陵氏所生子女玄嚣和昌意降居之地江水、若水之称,分别源于蒙古族乞颜、涅古思二氏之称。乞颜、涅古思二氏之称则分别源于虎和龙图腾之称。江水别称岷江(岷水)源于蒙古(蒙)之称,蒙古(蒙)之称同样源于虎图腾之称。乞颜、涅古思二氏传说经伏羲(玄嚣)、女娲(昌意)演变为蒙古族祖先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是故原来的虎、龙图腾也随之演变为狼、鹿图腾。  相似文献   

12.
车师(姑师)是汉文史籍对突厥语OБUZ(乌护,乌古斯)一词的音译,应读作gūsī/gūzī。OБUZ的本意为“初乳”,鸟孙国为其源头。该部族的得名及其狼图腾文化的形成,与汉代乌孙首领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密切相关。其后,进而演变为包含有24个部落的部族名称。其中分布在东部天山地区的8个部落后以“滑”“八滑”“滑国”“八部”或“高车”等名见诸于史籍,民众则以OБUZ的略音便译形式“滑”或“车”为姓。乌古斯属蒙古人种,是部落及人口最多的一个突厥语部族,也是构成前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的主体部族。  相似文献   

13.
对原始蒙古语辅音系统的构拟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 ,现代突厥语辅音系统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 ;另一种倾向认为 ,蒙古语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和中世纪文献资料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突厥语言不应该是构拟原始蒙古语辅音的基础。拟测出来的原始形式一要能合理地说明现实语言的歧异 ,二要符合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狼图腾》的文本解读出发,认为对以“图腾”为原型的作品而言,文学批评的真谛在于对其图腾文化的实质的解读与阐释;挖掘作品蕴涵于图腾之中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趋向;梳理在图腾形成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审视创作主体、作品主体和接受主体面对精神图腾的灵魂剖析与自我反省;以期揭开图腾的隐秘,探寻通往作品精神实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其中专场讨论了中国当代作家姜戎的《狼图腾》。与会者围绕作品就当前中国民族身份认同、生态关系、“狼”和“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蒙古语的词组能够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我们称其为词组分析法。使用词组分析法对蒙古语中由同义或近义的两个词构成的词组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此方法可以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  相似文献   

17.
从远古时期起,满—通古斯诸民族先民和朝鲜民族先民就生活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到三江流域的有着广阔原始森林的严寒地带。鹿是他们主要的捕猎对象,也是他们所崇拜的图腾。原始先民观念的发展大体相继出现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从满—通古斯诸民族和朝鲜民族的民间叙事文学看,上述各观念阶段出现的神鹿分别象征着宇宙动物、人母、天地之间使者等。  相似文献   

18.
"塔里雅沁"在清代西域文献中指天山南路佃种官地的农民,也指被迁往伊犁屯田的维吾尔族农民。学术界关于该词语源的认识有歧异。文章将该词的出现由清代文献上溯到蒙元时代的蒙古语和汉文文献以及成书于哈喇汗王朝时代的《突厥语大词典》。该词在蒙元文献中相对应的汉文译写形式为"塔里牙"、"塔里牙赤",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相对应的是T arl¨o。其基本含义都与"粮食"、"耕种"、"农民"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