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2005年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4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到论文60多篇。论坛由中南民族大学许宪隆教授主持,由台湾交通大学庄英章教授致开幕词,中南民族大学校长高瑞教授致欢迎词,并聘任台湾学者李亦园、乔健、庄英章、臧振华为我校名誉教授。本届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雷振扬教授也出席了开幕式。论坛首先举行了两…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山大学六十周年而举办的人类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这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次国际性的人类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和我国各地及香港的人类学专家、学者、教授共八十多人。提交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有七十多篇,包含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杨成志、吴汝康、岑麒祥、梁钊韬、秒浦、高华年、严学宭、石兴邦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人类学家郑德坤教授,日本人类学家竹村卓二教授、王崧兴教授,美国人类学家颇特教授、顾尤勤、顾定国副教授及加拿大伯兰特教授等在大会及分组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或发言。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相互切磋,广泛地交流了人类学学科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着重对我国南方文化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士/先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海内外人类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下,进入了第五年。2006年将由吉首大学承办第四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年会,为了高质量的开好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坛主题:人类学与当代社会生活子题:1.人类学与公共卫生;2.人类学与旅游休闲;3.人类学与当代时尚二、时间:2006年10月13日报到;2006年10月14日—17日开会,考察三、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具体地点待定)四、论文:本论坛以文会友,从2006年3月1日起到2006年7月1日为征集论文时间。论文请按照学术规范撰写,并用电子版于7月1日前发至秘书处电子信箱(rlx67843136@126.com)…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史研究中的困惑 ,并力图解开这些困惑而开始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的。但开始是不自觉地应用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人类学专家和论著 ,才进入到自觉阶段。自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开辟人类学专栏、出版“人类学文库”和组织“人类学高级论坛”后 ,才把人类学的“蛋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3至24日,由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和凯里学院主办的人类学与原生态文化: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原生态论坛),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的凯里学院及有苗疆腹地之称的台江召开。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及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就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什么是文化转型、还是文化变迁、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关系、以及人类学家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关怀等问题展开了认真、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研究与文化沟通——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6月21日至7月12日,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举办这样规模和规格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中国大陆还是首次,它在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王俊敏就“人类学研究与文化沟通”这一主题,采访了莅临研讨班授课的东亚五位著名人类学家,他们是:费孝通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本刊顾问中根千枝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民族学与人类学联合会名誉会员李亦园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乔健博士,原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现为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创系系主任及讲座金光亿博士,韩国文化人类学会副会长,韩国国立汉城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教授  相似文献   

10.
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11日至12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的"灾难人类学:环境意识与历史记忆工作坊"在重庆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等国内外24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讨论有关灾难人类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在工作坊的开幕式上,高研院人类学中心主任周永明教授和本次工作坊的召集人、人类学中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医学人类学     
有学者指出,医学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从生物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保健问题及其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医学人类学以其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和研究方法审视疾病、健康、治疗、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加强医学从业者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关怀。在我国,人类学学科最为完整以及整体实力相当强大的中山大学在医学人类学学科建设方面走在了国内前沿。本期特邀约刊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邓启耀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近期研究成果,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人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对于整个社会科学范围,无处不在的现代性、科学和技术包围与统治的现代社会,以及生活于其中的我们,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明军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5):14-18,30
文章记录了作者在2012年高等学校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的学习心得,分别对高研班上叶舒宪教授的现代性反思与人文学科的人类学转向、重估大传统与多重证据法,徐新建教授的文化表述理论,彭兆荣教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养制度"保护和仪式理论,王明珂教授的移动的田野、两种历史心性等理论以及赵毅衡教授符号学的相关概念作了一些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活动为例,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目的不仅是为了反思学科发展的成败得失,而且更为了应对学科本身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对话的需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的缘起,描述人类学、民族学传人中国及其传播、实践的过程;其次,以人类学系停办但其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和民族学掩护下仍继续进行,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情况;再次,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目前的研究特色和学科探索,介绍中国人类学的重建与兴盛;最后,提出以中山大学人类学学科发展为经验的反思,讨论作为学科的人类学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我国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了探讨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的关系及民族博物馆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6日-18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并向来宾们简要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学校加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与民族博物馆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国家民委政法司毛公宁司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烟台大学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于2016年10月13—14日在烟台大学召开。与会的370多名专家学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主题下,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18个专题会议为分论坛,展开广泛的研讨与交流。本次年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既展示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动态,又显示出学界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贵阳花溪举行。文章从人类学对传统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学范式看人文社科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研究或文学创作、质疑和反思等四方面介绍本次与会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24日,我校召开"人生境界与学术追求"暨劳承万先生从教60周年论坛。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首岭师,畅谈教育人生,追求学术创新,共叙师友情谊。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我校康德-牟宗三研究所劳承万教授,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刘海涛教授、原副校长刘周堂教授及文传学院部分教授和老师50多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