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20世纪兴起的新兴文艺批评手法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霍桑小说《红字》中女性角色海丝特·白兰、珠儿以及各种有名无名的妇人.结合19世纪女权主义浪潮的历史语境,本文指出通过霍桑对角色各异、性格鲜明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海丝特和珠儿前后矛盾对立的描写,揭示了霍桑的《红字》是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霍桑在作品中仍宣扬和肯定了当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思想,即作品反映了霍桑的男权意识、社会意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2.
《玛莎的母亲》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女性主义思想作品之一。女性经济独立、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以及拥有自由空间是该作品中重要的主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乔伊斯夫人如何在跛脚后重新实现自身价值并为其他女性创造自由空间,探讨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以及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红字》作为纳撒尼尔·霍桑以清教为背景的代表作,被许多人认为是其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霍桑的女权意识。本文从霍桑的家庭背景和这部作品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中女性“天使”形象和恶女形象,切入备受争论的《红字》女性主义问题。本文旨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审视这些女性形象隐含的意蕴,即...  相似文献   

4.
田甜 《南都学坛》2014,(3):68-70
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是一部以描绘各种矛盾为主导的作品。作品最大的矛盾在于霍桑对人性的赞颂以及对自我"原罪"思想之间的结合,霍桑被生命的热情所感染,同时自己却被传统的宗教文化所影响。清教教义与人性之间的矛盾,是霍桑思想矛盾的根源所在。深受霍桑矛盾思想的影响,《红字》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存在矛盾之处,但也正是这些表述和写作手法上的矛盾所在,反而使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霍桑出生于一个资深的清教徒家庭,基督教文化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霍桑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  相似文献   

6.
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 ,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匠心独具的人物命名 ,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 ,达到他所提倡的“道德自新”。《红字》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本文试从《红字》中珠儿形象塑造的角度来探讨霍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作家张贤亮在他的作品中集中刻画了一系列相似的女性形象,其女性群象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类型化塑造;而他作品中两性关系的主角男人则显得虚弱和虚假,他构筑的两性世界是一个倾斜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常常把女性作为他作品中真正的主人公 ,他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受父权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他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都带有明显的异化特征。因此 ,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十分完美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的珠儿是作者霍桑着力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是自然、完美的象征。她的形象映照出小说人物的矛盾关系和当时的社会宗教矛盾,同时展现了作者霍桑矛盾的思想。她的完美揭示了矛盾的存在,并在这种碰撞中给作品以希望的闪光。  相似文献   

10.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在纳撒尼尔.霍桑一生的创作中,清教主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他的每篇作品都渗透了当时美国殖民地的浓郁的清教色彩。清教的善恶观,加尔文体制和“净化”思想等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名作。霍桑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对人性、宗教和人生的睿智思考在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反应,因此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自1850年问世以来,《红字》一直备受各大评论家的推崇,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主要涉及小说中人物性格、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女性主义等。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红字》从背景、人物、主题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索福尔斯和霍桑对主人公塑造与故事建构的互文关系。分析萨拉与海丝特这两位独立坚强,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及造成主人公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这一反叛形象,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女权主义者的经典形象之一。霍桑在《红字》中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女主人公向读者展示了17世纪父权制度下自然与男性、自然与女性、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表达自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海斯特与自然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梦中的迦南--关于《红字》中的森林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Hawthorne)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使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美国文学史上最为常见的森林意象这一文学母题。但霍桑并未将森林与现实社会截然对立 ,通过森林象征的运用 ,霍桑表现了自己的社会探索精神和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 ,使人们获得本真的存在和实现正常的人性欲望的思想。他还通过森林象征表达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由于霍桑对北美大陆的深深眷念 ,他对森林象征的运用寄托了通过社会改造在新大陆上找到梦中迦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从《红字》及其序言看霍桑的创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美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的发展时期,霍桑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色彩。霍桑曾多次宣称他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传奇”。在《七个带尖角阁的房子》序言中,他曾对传奇的概念作了扼要的概括,在《红字》序言中,他对这一文学形式的体裁和写作风格作了详尽的论述。兰·乌斯比在提到《红字》及其序言时说:“《红字》或许是霍桑最受肯定的成就,既然如此,探讨这部小说如何使传奇的概念得以阐明是很有稗益的……(序言)乍看起来它不过…  相似文献   

1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合为一体.海丝特·白兰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红字>中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典范.在海丝特漫长而卓绝的抗争中,她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追求,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改变了周围人们的看法和社会的世俗观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她同样也实现了对社会的改造--这或许就是霍桑所认为的探求当时社会罪恶与寻找社会出路的最理想的道路.由于当时的背景和霍桑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霍桑把这一重任赋予了女性,赋予了<红字>,赋予了<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换言之,这一鲜红的A字,鲜活的海丝特女性形象,正是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煎熬的纳撒尼尔·霍桑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塑造了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等反抗封建父权制度的女性形象,他称自己"对于妇女运动是赞成女权主义的"。事实上,他的"女权思想"充满了矛盾,更多是出自对于女性审美形象的关注。在以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社会制度整体构成的整个民国机制下,女性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男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以及对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抗争--评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一位倍受侮辱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坚强女性———海丝特.白兰。本文旨在探讨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并对她的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20.
试析霍桑作品中的魔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深受清教“人性本恶”观念的影响,又认为自己生活在充满魔性的世界中,因此,在他看来,每个自我都有恶魔的本质。文章通过对霍桑作品中刻划的三种类型的魔鬼的分析,旨在揭示霍桑心目中以魔鬼所代表的各种邪恶,并以魔鬼对上帝的对立来昭示人类现代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