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丝特的反抗精神--评霍桑的《红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描写了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形象.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重读<红字>,从几个方面探讨海丝特·白兰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2.
爱的圣徒——海斯特&#183;白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善良美丽,性格开放,为人热情,心胸宽广,忍辱负重,聪明能干.然而,内心中,她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对爱的追求过程中,她进入了自由的思想国度,领悟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感觉到即使自认为最幸福的女人其实也是不幸福的,如果要改变女人的处境,整个社会就必须重新建构.海丝特最终将思想勇敢地付诸于行动.虽然她的行动并没有成功,但是她的所想所为使我们看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20世纪兴起的新兴文艺批评手法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霍桑小说《红字》中女性角色海丝特·白兰、珠儿以及各种有名无名的妇人.结合19世纪女权主义浪潮的历史语境,本文指出通过霍桑对角色各异、性格鲜明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海丝特和珠儿前后矛盾对立的描写,揭示了霍桑的《红字》是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霍桑在作品中仍宣扬和肯定了当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思想,即作品反映了霍桑的男权意识、社会意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抗争--评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一位倍受侮辱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坚强女性———海丝特.白兰。本文旨在探讨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并对她的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美国曾进行过一系列对国家身份、价值和命运的探索。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也加入了对价值观和命运的讨论。在其著名的小说《红字》中,他为主人公海丝特违背当时宗教和社会法律的"罪过"进行正名,同时积极地倡导自然法则高于上帝之法的启蒙思想,并通过对海丝特命运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激烈抨击,以及对美国人权主义人文理念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以浪漫主义小说《红字》驰名文坛。小说描写了17世纪中叶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幕恋爱悲剧:英国姑娘海丝特·白兰早年嫁给伪善的老学者罗格·齐灵沃思,丈夫被掳失踪后与青年牧师狄姆斯台尔暗中相爱,生一女孩取名珠儿。白兰因犯奸淫罪遭到胸戴红色A字(英文“奸淫”Adultery的缩写)的惩罚,齐灵沃  相似文献   

7.
夜色朦胧--评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传统的、叙事学的、符号学的以及文体学的理论方法分析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早期作品-<牧师的黑面纱>,旨在展示他的艺术特色,并加深对其思想根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海丝特·白兰和阿瑟·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两人私通后的心理活动和自我救赎之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入手,运用自由意志、理性意志、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等理论,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海丝特痛苦挣扎的内心,分析海丝特的精神世界和伦理选择,并追寻作家霍桑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1,21(4):65-67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讨人性与宗教、道德习俗关系的作品,它讴歌了个性解放之于宗教的狭隘意识及道德习俗偏见的胜利,呼唤顺应人性正向追求的健康的宗教与道德体系的建立;同时,它也是一部反映妇女不幸的哀歌和女性追求解放的颂歌。这一切主要由海丝特·普瑞思反抗的人生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白兰是《红字》这部爱情悲剧的两位主人公。丁梅斯代尔是一位有虔诚宗教意识的年轻牧师 ,受爱情驱使与年青、美丽、善良的海丝特·白兰相爱 ,并犯下了“通奸罪”。为了维护爱人的名誉海丝特·白兰勇敢地承担起罪责 ,宁愿终身佩戴血红的“A”字这一耻辱的标志 ,而不愿出卖爱人的名字 ,而丁梅斯代尔虽因良知的折磨但始终没有勇气和海丝特·白兰一起来分担这罪名 ,最终丁梅斯代尔因多年的精神折磨 ,而过早地丧失生命。造成悲剧的原因既不是丁梅斯代尔也不是海丝特本人 ,而是当时的虚伪的宗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 ,使一对有情人不得不人间天上两分离  相似文献   

11.
《红字》中的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首先通过四个主要人物海丝特·白兰、丁梅丝代尔、齐灵渥斯、小珠儿与红字象征层面上的关系,以及以红字为联结的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发掘每个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次,通过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阐述霍桑对宗教及人性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霍桑的《红字》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海丝特的爱情悲剧。作者笔下的新英格兰社会的各种矛盾及他对善与恶的探索在海丝特的悲剧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成为导致她悲剧的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海丝特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哪个悲剧像它这样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深深地为她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13.
霍桑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他通过对不同类型女性各自命运的诠释 ,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出路进行了探索。他在作品中表现了女性应获得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独立的思想的看法 ,表达了男女两性应当建一种新型关系的愿望 ,同时 ,在女性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过程中 ,霍桑又不断地强调了女性对家庭的依附性和母性的意义。但无论霍桑对女性的观点如何 ,在他的传世之作《红字》中 ,他却塑造了一个妇女争取自身的独立和解放的楷模———海丝特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这一反叛形象,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女权主义者的经典形象之一。霍桑在《红字》中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女主人公向读者展示了17世纪父权制度下自然与男性、自然与女性、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表达自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海斯特与自然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红字》作为纳撒尼尔·霍桑以清教为背景的代表作,被许多人认为是其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霍桑的女权意识。本文从霍桑的家庭背景和这部作品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中女性“天使”形象和恶女形象,切入备受争论的《红字》女性主义问题。本文旨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审视这些女性形象隐含的意蕴,即...  相似文献   

16.
历来人们对苏轼评价陶渊明<闲情赋>的一段话,都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其实,苏轼这段话,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前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一样的"好色而不淫"的爱情赋;后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屈原<离骚>一样的借写追求美人以抒写追求政治理想的有寄托的赋.  相似文献   

17.
<觉醒>是美国女小说家凯特·肖邦大胆而成熟的作品,对女性的存在作了深刻而严肃的探索.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分析<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得娜的觉醒意识.在一系列的觉醒经历之后,她成为了一名完全独立的女性.然而,她的觉醒使她陷入到一种与众不同,完全孤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解析《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红字“A”的象征意义丰富,在海斯特·白兰身上成为爱与反判的象征,在她的情人亚瑟·梅斯代尔身上成为罪与罚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霍桑与海丝特在追求和境遇上的种种相似之处的考察,论证了霍桑在《红字》中所表达的一名艺术家的苦涩和孤独。由于这种孤独感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社会大众对艺术和自由思想的漠视有关,霍桑只能将它隐藏在“面纱”之后加以传达,以免使作品遭受读者的冷遇,同时他又精心设置了铺垫,帮助真正能读懂自己的读者去认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而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