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使其享有到了更多的诉讼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存在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不当情形。本文试图指出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否认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不利于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不利于抚平被害人的心理创伤,其违背了法制统一的要求,在刑事诉讼法即将修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赋予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所作的责任认定,其性质、地位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对责任认定能否提起行政诉讼、责任认定能否在损害赔偿诉讼中直接采用的问题.对此,在理论上争议较大.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行为是一种可诉行政行为,即行政确认行为.它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仅是一种普通证据材料,相当于专家的证言.  相似文献   

3.
适格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限于环境公益可能或已经受到损害的场合,并非指特定多数人实际受到环境损害,而是指不特定多数人可能受到环境损害。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类型应限于行为之诉,不包括环境损害赔偿之诉。考虑到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和基本类型受到严格限制,应从制度层面处理好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私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尊重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进一步细化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4.
<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一并解决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赔偿的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是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避免讼累和防止人民法院出现自相矛盾的裁判。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的交叉点上。长期以来,法学理论界存在着分歧意见,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一致。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以公诉方式追究犯罪的现代刑事诉讼体系中 ,面对强大的国家公诉机关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成为人权保护的关注对象 ;但是人们却忽视了针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我国《刑事诉讼法》排斥附带精神损害赔偿诉讼 ,就是漠视被害人人权保护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排斥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弊端 ,并从人权保护的平衡角度 ,论述了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根据及其可行性和诉讼范围的设置  相似文献   

6.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它不同于股东直接诉讼,因此在正当当事人确定、诉讼管辖、证明责任分配等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正当原告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正当被告应该是侵害公司利益的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公司不是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以此为基础,对股东派生诉讼应实行特殊的诉讼管辖以及证明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第一审程序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充实第一审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有利于提高法院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当下,有必要通过完善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使法官和当事人协同促进诉讼来加强第一审程序.向后挪动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资料、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的时间界限,允许当事人提起预备之诉,强化法官的阐明义务,坚持"适时提出主义",是强化第一审程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说认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刑事诉讼可以与民事诉讼相分离;被害人单独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更具现实和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剧增 ,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仅就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精神损害赔偿涵义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 ,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是针对精神损害的后果所应承担的财产责任 ,即精神损害赔偿就是指侵害人致他人精神损害 ,应当承担一定的物质赔偿责任 ,以弥补、减轻或消除受害人在生理、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从理论上讲 ,精神损害赔偿这种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 ,其一 ,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疗事故纠纷近年来不断增多,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比例逐渐增大。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当前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然而,该《条例》与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存在冲突,给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不便。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及其法律依据入手,探讨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有助于我国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卞传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处理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损害赔偿的一种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我国刑诉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3.
论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对传统法律提出了挑战。现代法认为,精神损害不以受害人对其损害具有感知能力为前提,对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肯定。在我国立法上,承认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司法实务中,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主要根据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来确定,而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则不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两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两诉”问题刘卫翔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由于不存在各国共同适用的统一的诉讼程序法,加之当事人为各自利益所驱使因而经常出现原告向不同法院就同一事实提起诉讼,或者原被告就同一事实分别向不同的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势,也就是“一事两诉”问题。它...  相似文献   

15.
转嫁抗辩与间接购买者的诉讼地位问题,是欧盟反托拉斯损害赔偿诉讼统一协调立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该文对欧盟主要成员国处理该问题的现行立法及实践进行了比较。欧洲法院在判例中确认了遭受反托拉斯损害的“任何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权利,但将转嫁抗辩问题留给了各成员国自行解决。在白皮书中,欧盟委员会针对间接购买者的诉讼地位以及转嫁抗辩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这些措施立足于欧盟法律文化及传统,从政治层面尊重了各成员国的传统民事法律秩序,但也同时存在一定的技术性缺陷。  相似文献   

16.
司法效益的方法论思考——以审判资源的成本配置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受到成本与效益原则支配,降低个案处理的公共成本,促使法院审理更多的案件,才更为符合司法正义精神。应合理配置司法职权,而不是根据案件数量增加司法资源的总量。在理念层面,成本效益原则要求改变对司法公正与司法成本关系的认识;诉讼制度的设计应当更加便利当事人提起诉讼;要通过程序机制解决纠纷,保障诉讼效率。在审判管理层面,要建立纠纷解决分流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案件规模化处理,从而节约诉讼资源,实现司法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其中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从根本上解决了近年来困扰审判实践中关于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是否受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这一问题的定论。无疑,这对统一全国的审判思路,避免这类案件在立案、审判上出现不一致的现…  相似文献   

18.
打官司找熟人 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在未提起诉讼前或一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法院找熟人、拉关系。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有的甚至还会上诉讼掮客的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恶意诉讼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侵权责任法》对恶意诉讼侵权责任也未作出特别规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人们的利益意识不断强化,立法需要对恶意诉讼侵权加以规范。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是指当事人因为故意引起恶意诉讼,给相对方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商业领域的恶意诉讼侵权责任与一般民事侵权责任存在差异,在制度设计上宜借助侵权责任一般条款加以规定,采纳惩罚性赔偿,并适用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导言传统的诉讼理论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一并解决由被害人等所提起的因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的赔偿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本属性质相异的两种诉讼活动,但因两种讼诉活动系同一行为所生,为避免裁判之抵触及减轻讼累,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故许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利用刑事诉讼程序提起民事诉讼,以补偿其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