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稹集》于 1982年问世后 ,为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0 0 0年该书重印时 ,校点者对其中存在的疏误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其学术质量明显提高 ;但未扫尽的“落叶”依然有不少。兹将笔者读《元稹集》重印本看到的值得商榷之处提出来 ,供点校者和读者参考。这个题目下应涉及的问题 ,有一部分已在《〈元稹集〉断句之误例析》(《铁道师院学报》(社科版 ) 1997年第 3期 )中展示 ,可参看。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元稹集》在校理过程中存在有误收、错简、误断和误改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撰有《〈元稹集〉校理中的若干问题》,加以全面讨论。本文仅就断句之误结合例证予以辨析。笔者认为,揭示出误断方面的例证固然有助于提高书稿质量,若能结合实例作进一步分析,尽可能找出致误之由,将有助于对古籍整理规律性的认识,意义应该更大些。  相似文献   

3.
2002年,杨军同志《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问世,学界给与很高评价,该书荣获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政府部门和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杨军同志又积数年之功,为学界奉献出《元稹集编年笺注(散文卷)》,从而为元稹集全面整理和注释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2002年,杨军同志《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问世,学界给与很高评价,该书荣获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政府部门和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杨军同志又积数年之功,为学界奉献出《元稹集编年笺注(散文卷)》,从而为元稹集全面整理和注释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的姊妹编,旨在通过对元稹散文作品的全面整理及深入诠释,为读者提供解读元稹的可信文本。与已问世的诗歌卷相配合,元稹现存作品大备于此。本书收录的290篇作品主要来自宋人辑录之《元氏长庆集》六十卷,其余见于《文苑英华》、  相似文献   

6.
《元稹年谱》事关元稹通州行踪谬误计约31处,在标示《年谱》疏误之后,扼要指出《年谱》疏误所在,并列举新说及其理由,表述了元稹通州行踪的本来面貌,为理解元稹行踪及其通任内的诗文原意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元稹自己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原为一百卷,至宋代亡佚过半,刘麟父子及时整理刊行为六十卷,才得以保留部分作品传世。其后出现的元稹著述诸版本,最早的源头都是“刘本”。但是刘麟父重行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常有不得已而强行拼凑的情况,很难恢复原有的次序;而且辑佚下的工夫不多,没有辑到的诗文占元稹原有诗文的一半以上,竞然连当时流行的《才调集》中的57首诗篇也视而不见。据笔者整理《新编元稹集》考证,刘本《元氏长庆集》所载978.5篇之外,散佚的完整作品有241.5篇、非完整作品有53篇,由可靠资料推知已经佚失的诗文有1293篇。四者合计,元稹应有诗文2566篇。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2 6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35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约15首(篇),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并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正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元稹集编年笺注(散文卷)》,蓝田杨君研究元稹之新作,与前所问世之诗歌卷相璧合,则《元氏长庆集》无注之记载从而改写,厥功甚伟,可喜可贺。有唐一代,作家林立,元白挺生,并为第一流人物。《旧唐书》史臣论唐代文章,曰 :“国初开文馆,高宗礼茂才,虞、许擅价于前,苏、李驰声于后。  相似文献   

12.
(一)书名与姓氏之误《重选》词目下释文引:“《唐书·元稹传》:‘贞观以来,保傅皆宰相兼领,余官亦时重选。故乌周恨位高不为司议郎,其验也。’”查这段引文,实出自《新唐书·元稹传》,并非《唐书·元稹传》。又“马周”误作“鸟周”,唐人姓氏无作“鸟”者。 (二)引文节略不当,语意不明《量地》词目下,释为“测量土地”。所用第二个书证,引《汉书·文帝纪》:“计民未加益,以曰量地。”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黎廷瑞诗》在整理中的标点及校勘尚有若干问题,作为献疑,归纳为15条,以供讨论。其中包括整理时因工作底本(《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芳洲集》)之误,点校者不察,沿袭底本之误而误者,如"铜狄摩"误作"铜狄磨"等,大多属音形相同或相似而误。有标点断句之误者,如《东坡志林》,误作"东坡《志林》";又如杂言体《禽言》中的"衍字"、"字的倒置"以及标点断句之误等。此外,有改动底本未出校者。文中均一一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14.
作品简介:中唐诗人,元白齐名。但元稹诗文集直到二十世纪末尚无注释本,这无疑限制了元稹研究的深入开展。杨军教授从1992年起潜心于元稹研究,先后完成了《全唐五代诗·元稹卷》的整理,《中华大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元稹》的编纂,《增订注释全唐涛·元稹卷》的注释等工作,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向全国高校古委会申清到《元稹集编年笺注》项目,又继之以数年的精心结撰,终于在新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15.
胡三省论注书(下)陈国本五、详考本末,明其发展纪事有本末,地名有同异,州县有建置离合,制度有沿革损益,释《通鉴》者,必须熟悉全书史实,明其发展,成竹在胸,才能“悉疏其所以然”。史沼释《通鉴》,不能详考本末,以致人误、事误、地误,自相矛盾者不一而足。如...  相似文献   

16.
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是唐诗大变的主盟者之一,也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理应与白居易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应有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无稹因所谓“变节”问题,蒙受不白之冤,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近年,有人找到了元稹“变节”原因,进一步肯定了元稹的“变节”问题(见《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元稹“变节”真相》,以下简称《真相》,并见齐鲁出版社1980年6月版《元稹年谱》、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元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宋史·真宗本纪》系年辨误王智勇近读中华本《宋史·真宗纪》,其系年间或有误者。始以为多为中华本排印之误,是以遍勘诸本如百衲本、殿本、库本等,其误均同。遂考辨订正,比事质疑,今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页为序,勘误如次。(1)卷六《真宗纪》一(110页...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寄陆补阙》诗中的陆某 ,文学界一直以为“名不详”。其实 ,这位陆补阙 ,就是与白居易、元稹同登贞元十九年吏部科目选科的陆复礼。由于元稹《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注将其姓名误作“李复礼”,于是后人对陆补阙是谁也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9.
元稹交游考     
《元氏长庆集》,为之作笺释者殊为少见,近人陈寅恪先生始有部分笺证(见《元白诗笺证稿》)。年来,笔者拟全面整理元稹诗歌。其首要工作则为考证元氏之交游动向。元稹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宗六朝,位至宰相,当时重要的政治斗争和文学运动都与之有牵连,有名的政治、文学人物都与之有交往。为此,先写其交游考。这里选择五人,或与时人考证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作者据其《乐章集笺注》前言第一部分之第三问题扩写而成。文从析《镇江府志》之真伪入手,考其王安礼葬柳永之说不可信,由此推断柳永卒于皇五年(1053)亦误,并考出嘉桔三年(1058)柳尚写词赠刘敞,柳之卒年最早当在此后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