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OT投资方式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是一种私人资本参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资方式.我国基础设施落后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采用BOT投资方式将会有效缓和这一矛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利用BOT投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我国目前的BOT法律制度尚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OT投资方式的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BOT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利用BOT投资方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设施业实践BOT投资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BOT投资方式的运作模式及其对加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业实践BOT投资方式实际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成为今后我国引进外资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它做出具体规定,调整BOT投资方式的立法仍不健全,尚未形成BOT项目实施的法律环境,有的法律规范甚至与BOT投资方式相抵触,各地在实际运作中仍会遇到许多法律障碍,不利于BOT项目实施和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BOT投资方式的制度与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用BOT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成为今后我国引进外资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它做出具体规定,调整BOT投资方式的立法仍不健全,尚未形成BOT项目实施的法律环境,有的法律规范甚至与BOT投资方式相抵触,各地在实际运作中仍会遇到许多法律障碍,不利于BOT项目实施和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BOT投资方式的制度与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BOT投资方式是近十余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跨国投资与融资方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较常采用该方式,以引进大量的外国资本参与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BOT投资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在我国出现,它是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我国实施仍有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有关BOT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一种崭新的方式,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BOT的作用,需要对BOT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对BOT特许协议的性质、BOT政府保证的性质和范围等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BOT的几个法律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多元化不够等问题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此 ,可通过引进技术贸易或投资、采取BOT和ABS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积极、稳健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及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BOT作为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外商直接投融资方式 ,一方面解决了项目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 ,另一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外国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攻坚阶段 ,西部大开发战略也进行得轰轰烈烈 ,但受资金短缺的影响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动力不足 ,积极采用 BOT融资方式可以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BOT项目的融资方式及其演化形式做了简单介绍,讨论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BOT融资的可行性,并对高校内哪些基础设施建设可使用BOT做了说明,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高校内使用BOT的投资模式完全有可能实现双赢,既可解决就业问题,还可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BOT是私营企业参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方式。本文对BOT的法律性质作了分析,认为BOT是民事合同,而非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适用东道国法律。从利用外资的角度和立法欠缺的现状来看,我国应尽快制定关于BOT整个制度的综合立法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BOT投资模式是近年来被多国采用的新型投资、融资方式,它不仅能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更能有效吸引外资、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BOT涉及多方当事人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并保护投资者正当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讨BOT特许权协议的性质,文章旨在发掘政府特权背后更为重要的公共利益问题,在明确公共利益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关于BOT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 8 0年代初 BOT融资方式出现后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 BOT的研究和利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制订各种政策和措施以运用 BOT方式来吸引国外资金 ,促进本国的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用 BOT融资方式的成功实践 ,积极运用 BOT方式发展基础设施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对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吸引民间资本以BOT模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方式既包括国际BOT方式即吸收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又包括国内BOT方式即吸收本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我国目前采用BOT方式主要用于吸收外国投资者投资,对采用BOT方式吸引国内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有不少因素影响我国民间投资运用BOT模式,其中政府信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应当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BOT法律体系,特别是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的行为,使政府提供有效的保证,才能减少民间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心,放心参与BOT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资金短缺是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之一.目前国家正常渠道不能满足西部建设的资金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谨慎操作.而巨量的民间资本却寻找不到满意的投资去向.如何将这两方面有效整合,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BOT方式为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合理途径.只要政府积极引导,以BOT方式参与西部建设的民间资本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投资方式,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也正在进行BOT的试点项目。但由于BOT在我国刚刚起步,加上BOT项目具有周期长、风险多、主体多元、法律复杂等诸多特点,实务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对此认真研究和探讨,以求对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BOT、加速进行我国大型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介绍BOT融资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BOT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优点,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的财政实力,认为BOT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有效的融资方式,为大型体育设施的兴建和维护找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BOT基础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T投融资方式目前引起了我国的广泛重视 ,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亦即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本文认为 ,BOT基础协议是具有国内私法性质的特许权协议 ;有关该协议的法律争议应当通过国内法、国际法规定的途径 ,适用协议履行地国即公共基础设施所在国的法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社会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未以来,BOT投融资方式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逐渐兴起,几乎西部十二个省区均有BOT项目引入,一定程度缓解了政府主渠道投资不足的压力,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西部投资社会环境总体较差,投资者在西部投资后的盈利可能和经济安全相对缺乏保障,故西部目前的BOT项目仍然面临多重问题的困扰。为此,有必要大力改善西部BOT投资社会环境,使BOT项目能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BOT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国家对宏观投资环境的调控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求的扩大,亟需引进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形式。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改善这种状况,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外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到我国亟需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上来。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采用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尤其是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建设—运营—转让”的BOT(BU ILD-OPERATE-TRANSFER)投资方式,实施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这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金短缺导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长期不足,充分开展项目融资吸引外资可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更广泛的天地。BOT、TOT、ABS和PPP作为国际融资的不同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领域各有所长,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分运用。本文对这四种项目融资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四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