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地审视置身于文化重构、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可以说.他们上饱尝行“过渡人”所持有的精神苦痛、灵魂煎熬、因而,在传统重负和现实冲击之下,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支点的寻求、现实人格的塑造,表现在心态户无疑是作常复杂,也是做为矛盾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挣脱与归依;二是对传统人治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全新走向的认问与担斥。这两个方面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当代知识分了的上述矛盾心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实有人格素质的缺憾。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心态思想是一个社会思想变迁的晴雨表。近代自觉觉人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普遍有一种从早年充满激情和理想,到晚年传统与保守的心态历程。看似矛盾的二元心态是近代知识分子在东西方两种文化夹缝中,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显现出的在激进与保守间徘徊的两难文化抉择。  相似文献   

3.
歌德以浮士德在知识、爱情、政治、艺术、事业等领域的探索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西方知识分子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雨王亨德森》对浮士德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尽管亨德森沿袭了浮士德对人生意义的五条探索道路,但他为西方知识分子找到的人生价值并不雷同于浮士德的既有结论.通过将“观念小说”《雨王亨德森》与“哲理诗剧”《浮士德》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洞察西方知识分子几个世纪以来追求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 1 “冲突是生活的实质。没有它,个人生命便没有意义,而且所获得的也仅是甚为肤浅的生存价值”。以文化研究著称的露丝·本尼迪克博士在剖析了浮士德型的人之后,写下了这段话。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都是现代社会的浮士德型人。他们渴望无限,追求超越;但他们又是背负着极大的传统文化包袱的跋涉者,他们常常要在极为艰苦的精神冲突中前进。一颗灵魂,裂而为数。搏斗、撞击、痛苦、幸福。综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的历程,我们发现乡情与理性的冲突始终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主要冲突。  相似文献   

5.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把知识分子比作“变压器”,指出,在两种文明发生碰撞交融之时,知识分子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是学习先进的文明并把其精华传播到全社会中去;另一方面是慎重地用全新的眼光“重构”固有文明,使之获得新生而延续下去。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正是在这种敏锐地承受、自觉地重构中,直面现实;在现实的困境中徘徊、在徘徊中追寻,追寻中自觉不自觉地挥洒着自身的文化精神。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在近期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投映得自如而淋漓;它承继和发展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特别是新时期十年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并形成了其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6.
隐士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崇高的文化理想和现实政治、精神人格和世俗生活多重矛盾中主动或无奈地选择了归隐之路。其归隐原因和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不同的心理。本文试图对隐逸心态下不同的心理做个解析,并阐明它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退场,先锋文学开始亮相。这一巨大变化,实质是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以来广大作家对中国进步文化政策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进步的现代、后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自觉接受与传递;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思维由“超验之思”向“体验之思”的权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那种主张理性至上、具有“超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先锋文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落后的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社会理性至上思维———超验思维的扬弃,并与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化那种主张人性至上、具有“体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每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便呈示某种强烈的转型特征的状态,文坛的特殊规律便是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集中出现。这些以知识分子为语义、意象的当代创作中,蕴含着在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饱尝了普通的精神危机、心灵失衡、价值失范的痛苦之后,对自我人格、心态的自省与重构。当代文坛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同世界文学大潮的同类作家、同类题材相比,其角色意识同在,表达了中国文学文化外求的时代声息和文化的融通欲望。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石兴泽著《老舍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说开去 ,在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分析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在与鲁迅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比较中分析老舍的精神气质 ,并就老舍城市贫民作家精神的某些特点作了精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者形象出现的作家 ,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时期文坛 ,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有鲁迅的影子,这影子就是鲁迅的文学传统,鲁迅的思想,鲁迅的人格,鲁迅的精神。鲁迅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他关注着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也都关心中国的农民和知识分子;鲁迅是面向世界的,他“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奉行拿来主义,新时期文学也是面向世界的,“拿来主义”在新时期文学中闪闪发光。面对鲁迅,新时期文学缺少的是自觉的启蒙精神、独立的人格精神和现实的批判精神。新时期文学应该把鲁迅的这三种精神作为自己的导向、标尺和座右铭,不断实现自我新发展和新超越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大量涌入、文学创作异彩纷呈的情况下,东北文学发展的路向更为贴近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出现了对本土地域文化中俄罗斯文化因素的有意识的描绘,对其生成原因也进行了自主的探索。这是新时期东北文学相对于其他地域文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吸收了俄罗斯文化新鲜血液的东北文学以其异质文化特色丰富了新时期的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世纪乡愁文学的流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愁文学既依托着浸润了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传统,又汲取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文化的营养;东方的“儒、释、道”理念与西方的“阿波罗精神”、基督教文明以及“浮士德精神”,在中国乡愁文学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和体现,形成了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思维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河床,"知识的统治"与"统治的知识"使西方政治文明既有形而上的知识维度,也有直面政治现实的形而下意味。西方政治文明之河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和现代性政治思维三种河床形态,现代性政治思维孕育出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文化危机。进一步消解理性基础和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是当代西方思想家采取的两种主要摆脱策略。在鉴别中国政治传统、处理知识理性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有效发挥知识分子的政治作用等方面,西方政治思维对当代中国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愁文学既依托着浸润了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传统,又汲取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文化的营养;东方的“儒、释、道”理念与西方的“阿波罗精神”、基督教文明以及“浮士德精神”,在中国乡愁文学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和体现,形成了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求知、爱情、审美、从政、事业阶段,象征西方知识分子300年来的精神历程,其体现出的"浮士德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马克思非常喜爱歌德,对《浮士德》多有引用,并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积极进取,对人类充满仁爱,可谓对"浮士德精神"的承传;浮士德精神中过于强调个人权利、经常陷于灵肉矛盾的弊端,则被马克思以战胜庸人习气的方式所克服,显示出马克思对浮士德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坛上,文学的悲剧思考已形成思潮.张承志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张扬了一种征服一切,蔑视现实的西方文化精神;而阿城则营造了一个超然与超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意识,在当代文坛上进行了交汇和碰撞.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有过引人注目的轰动,也有过艰难的求索,其精神走向是纷繁复杂的.它在"文革"后,恢复了"写真实"的精神品格,使新时期文学复归"五四"文学传统,由过去的"赞美歌颂"变为"批判的利器".在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喧嚣中,现实主义文学由歌颂"理想"转向表现"世俗",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关怀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努力走近存在之本真,体现了一种新的精神走向.现实主义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主潮,也一直以宽容的心态,不断吸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营养,提升精神品格,使其视野开阔,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