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选取261名"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和130名民考汉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新疆区内初中班民考民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及差异。得出结论:民考民学生与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除了在家庭环境、朋友关系和心身健康上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素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均是民考民学生优于民考汉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技术维度上,各因素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文章认为应该加强对民考汉学生及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民汉兼通”和新疆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双语教育是一种追求“民汉兼通”的“添加性”的双语教育。“民汉兼通”的方针准确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新疆双语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民语”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的“添加性”双语教育性质。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是实现双语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方晓华  张兴 《新疆社会科学》2012,(3):113-118,142
文章回顾了"民汉兼通"提出的过程,指出"民汉兼通"是双语教育的目标,而不应该确定为汉语教学的目标,从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两个方面,阐释了作为双语教育目标的"民汉兼通"的内涵,分析了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的三个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4.
秦汉至明清时期汉民族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影响着不同时期的西域各少数民族,民汉民族之间彼此接近、相互凝聚、相互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民汉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1)汉语文在西域广泛传播,许多少数民族上层通晓汉语文,下层间通汉语;(2)民汉双语翻译蓬勃发展;(3)民汉语言互相影响、互相借用.  相似文献   

5.
1986年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争取在十年内(1986—1995)民汉高考录取线基本接近”的要求。1991年自治区党委在《关于自治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又提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突出地位,强化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实现自治区党委1986年提出的,争取在10年内民汉高考录取线基本接近’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调查了新疆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区、不同学习类型(民考民、民考汉)、不同专业等大学生的双语教师从教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双语教师的培养主体应该是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学生及民考汉学生,高等师范院校应该设置双语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双语教师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产生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汉一民"双语类型最为普遍.从历史到今天,"民一汉"、"汉一民"双语人才在促进新疆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民汉族际间的交往、语言文字翻译、语言研究和语言社会实践方面贡献卓著.文章认为当今社会,更应大力培养双语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双语人才,这是新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婚姻沟通方式的异同以及婚姻沟通方式与婚姻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文化中的"要求/退缩"的概念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要求/退缩"的婚姻沟通方式受到文化因素和教育时间、收入等的影响;在地区差异中,美国被试呈现最多的"妻子要求/丈夫退缩"的沟通方式,其后依次是中国城镇被试、中国农村居民和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中国农村被试呈现最多的"丈夫要求/妻子退缩"的沟通模式。"要求/退缩"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宁 《理论界》2010,(5):211-212
本文通过对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跨文化沟通的三个阶段,及对跨文化沟通阶段原则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提出了建议,为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了跨文化的内涵,包括跨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及原因;其次,探讨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指出了跨文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跨文化沟通的基本途径;再次,提出了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维模式(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影响人们交流的重要因素,文化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以及人类的活动追求等方面。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并且要对不同文化意识形态有着清醒的认识,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综合不同的文化。高校是跨文化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主动开设质量较高的国际化课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文化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广宁 《理论界》2008,(9):209-210
本文基于对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的重要作用及其跨文化考核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考核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即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共同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达到考核文化的统一;运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王鲜萍 《天府新论》2009,(2):154-156
跨文化能力是全球化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取向,在"主体"这个认识论基本范畴的统摄之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学校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能力主渠道.在学校跨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明确学校跨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设置科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确立以跨文化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内容、注重教师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大学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新疆 ,接受大学预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等民考民 ① 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 (有的预科两年 ) ,开设以汉语为主的课程 ,进行汉语强化教学 ,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 ,充分利用汉语这一工具 ,参阅专业书籍。不仅如此 ,有许多专业由于可参考的民族文字资料少 ,甚至没有相应的课本 ,直接采用汉语讲授专业课。因此 ,学生专业成绩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汉语水平的高低。在大学预科阶段 ,汉语教师是沟通民汉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商务沟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具有文化属性。由于跨文化商务沟通各方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会产生如文化堕距、文化休克等现象,构成了商务沟通中的障碍因素。欲消除这些障碍,首先要从认知层面上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其次要从文化结构角度分析各文化视闻的特征,最后通过交际要素去探寻商务沟通中异质性文化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是我国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宝贵契机。探索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IWTC)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论文通过对2023年中国成都第十一届“世界体育舞蹈节”系列赛事的实证分析,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城市形象感知的中介模型,证实了互动动机、沟通技能、态度及体育技能等变量可以通过城市形象感知显著影响跨文化传播意愿。最后,论文强调了大型体育赛事在推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文化功能、加强对城市形象的管理和塑造、建立赛后文化互动的长效机制等实践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从幼儿园抓起,双语兼顾,培养多语人才;加强民族师资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建立健全民汉合校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临夏方言语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位于甘肃西南,是一个汉、回、东乡、撒拉、保安、土、藏等族人民杂居的地区。临夏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仅就临夏市汉民所操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作一简略比较。  相似文献   

19.
新疆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大批"民汉兼通"的人才脱颖而出,新疆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发展,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在新疆成功的实践和发展,对促进新疆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巩固和稳定各民族大团结,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大多组织的员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对于跨文化的组织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主要以双S模型来构建,突出跨文化的社会性和一致性维度,划分四类文化基本类型,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本文着重对英国组织文化中的双S模型及文化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英国组织文化中是如何解决跨文化冲突以达到文化的和谐和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