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丽娟 《南都学坛》2005,25(2):19-21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汉代艺术形式,其中的人物艺术形象,为我们研究两汉人物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艺术的审美心理、画面布局、人物形象、造型技法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对更深入地理解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及其艺术渊源、今天的人物画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子强 《南都学坛》2009,29(4):18-19
汉画像石是南阳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独特的造型元素在南阳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以及应用的策略,能够清晰地表达与南阳本土文化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特色,反映南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山东、苏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地区的画像石相比,南阳的汉画像石表现内容在共有的生活场景、宗教诉求之外,更多地把当时在天文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结合神话传说,以画像石独特的叙述语言呈现出来,这是其楚文化与古代天文学关系的一种外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星宿图对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占全国汉画像石四大分区的两个区域。南阳区仅画像石时代分明,每时期有典型墓葬,且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变,并以完美画面高扬线性韵律,表现神秘意境,揭示出汉代艺术精神。苏鲁豫皖区汉画像石在豫之商丘、登封密县两地出现,它们反映了汉墓壁画与画像石刻的形成与结束关系,表明了河南中部汉画像石对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南阳汉画像石是公元前后近三百年间东方古典艺术的典型,它是纯粹的汉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汉代封建贵族营造豪华冥宅墓舍的特殊材料,汉画像石保存了丰富的汉代社会历史内容。自东汉末年盗墓之风兴起之后,南阳汉画像石墓几乎十室九空,至今尚未发现一座完整的墓葬。大量的汉画像石被拆出抛弃于荒野,任其风剥雨蚀,或被置于门前任人践踏,或沦为桥基和房基。千百年来,珍贵的艺术瑰宝二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相似文献   

6.
王蕊 《南都学坛》2004,24(3):16-1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7.
郭宇 《南都学坛》2012,32(4):139-140
<正>从南阳汉画像石、砖等文物载体上的图像资料来看,汉代的舞蹈,以其功能可以分为自娱、待客娱人和娱神驱鬼三种类型,其艺术造型也各具特色,本文试分类论述之。一、自娱舞蹈两汉作为非专业艺人所表演的自娱舞蹈是一种即兴舞蹈,它不仅可以倾诉生活中的内心情绪,也可以排解政  相似文献   

8.
王四朋 《南都学坛》2010,30(4):24-27
南阳汉画像石的视觉表现语言,利用"通感"来表现听觉的音乐感,利用"频闪"来表现听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让人感受到听觉艺术的魅力,并给人以音乐般的独特审美感受,从而表现了汉代艺术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孙照金 《南都学坛》2005,25(5):16-17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列于同类艺术品中,它构图凝练概括,散点透视、置陈布势,意象造型、充实灵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使南阳汉画像石产生了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和生命感,研究它的构图美学,有助于我们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0.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不自觉地依从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对汉画像石蕴含的内在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视而不见.对汉画像石的研究,需要在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变革.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期实现汉画像石研究视角的转变.以跨学科的手法,分析了汉画像石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因缘,深入发掘了汉画像石的文化功用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苏兆伟 《东方论坛》2016,(2):118-121
汉代骏马艺术作品类型主要有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陵墓石刻、青铜制品、玉器制品等材料形式,其图像艺术具有简、整、圆、拙、势的特点。反映了汉代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3.
西汉墓前石雕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与中原传统的造型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显现出较少的艺术传承性。该文拟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从题材、摆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西域欧亚草原石刻对西汉墓前石雕造型观念的影响,说明西汉在平定匈奴、外通西域的过程中,艺术上不断地吸收欧亚草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石雕风貌。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研究二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艳萍 《南都学坛》2010,30(5):9-16
第一,山东嘉祥武氏祠东阙画像中的多头兽应当是开明兽而非天吴或"天昊",它旁边的双头兽可能是屏蓬。第二,画像石伏羲、女娲中间的"抱持神"可能不是高禖,而是神农氏,这或许是汉为火德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画像砖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在这艺术的背后,隐藏着艺术创作者巨大的心理力量,构成一种强大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丰富的艺术想象与联想、真挚的情感、突如其来的灵感和原始集体无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出土的山东汉画像石中,有几块极为罕见的送殡图和祭祀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丧葬风俗,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详和粗糙,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齐鲁葬俗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