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出场人物:小艾、小D、榛榛、小王背景:今年9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对外宣布“上海2005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据悉,2005年上海市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为99548人,比去年增加14126人,增幅16.5%。实际录取硕士生22539人,比去年增长7.2%。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约为4.4:1(去年为4.1:1,前年为4.3:1)。豆博士:在职业咨询过程中,我对3500个独立个案进行了统计。发现近年来“考研”就如同考公务员一样,本来由应届毕业生垄断的局面正被逐渐打破,成了广大在职人员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2.
据说当年足以代表中国出版水平的某书局招考编辑,在报上登出广告是:“男女兼收,择优录用。”经过严格的笔试和口试,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却全部是男士。名扬中外的出版单位如果公开招考“要男不要女”,那肯定会遭到社会的普遍谴责,所以负责人想出了广告归广告、录取归录取的这一绝招。广告是公开的,录取通知书是寄给个人的,那些女同胞没有接到通知书,还在内疚没有考好呢!  相似文献   

3.
约从一九一三年起,我在龙山望海亭下,蒙泉旁边读书时,越王台上是驻军的,朝朝晚晚都可以听到使人兴奋的军号声。操场紧靠越王台,因此枪操和拳术我都感兴趣,练习得很起劲。我和一道在热诚小学毕业的沈福同同学,本来都是到杭州去考第一师范的,说我有肺病,不录取。他是录取的,为着不愿意分开,就一道回到绍兴考第五师范第二次的招生。我考了第一名,他的名次却在我的后面。我实在没有肺病,晚间在船上受了凉,有点伤风咳嗽就是。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一个酷爱绘画的初中生来讲,能进上海华山美术职业学校是一种幸运。1988年9月,我通过努力,以“七里挑一”的比例考入“华山美校”。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因为我看到了其中的荣誉和未来的希望。进“毕山美校”后,一直迷恋纯绘画的我被录取到了动画专业,这与我原来的想象有许多不同,我一心向往的纯绘画变成了基础课程,动画专业课程更多地代替了素描和色彩。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开始讨厌专业课,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考美术院校就是因为喜爱素描、色彩,而不是因为动画这个专业。现在想起来,幸亏自己没有对一时讨厌的动画专业做冷处理或者选  相似文献   

5.
祁建 《中国农村》2007,(12):11-13
近来公众纷纷指出公务员考试成了“中国第一考”,国家公务员网上显示,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取仅1.3万人。报考人数却达53万人,报考录取比例约为41:1。为何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争过公务员报考这“独木桥”?个中折射的原因也不言而明:千方百计踏入“政治道路”,当上吃皇粮、拿固定工资的公务员,而且有机会升迁这长那官。  相似文献   

6.
我叫邱欣明,来自江西一个偏远的小镇,于1994年7月考进上海市园林学校,迄今为止我在上海已生活近十年了。初到上海的我没有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迷惑,相反,我深感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做人、做事的本领,将来能更好地为家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董月玲 《社区》2005,(9):38-40
耿稚平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夫。有一天,她在一所医学院监考,很快她就发现有个男生异常,偷着打“小抄”。考完试,她留下这个学生谈话。“大夫,跟您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医。”“那你干嘛考医学院呢?”“这是我爸妈的意思,是他们非叫我学,替我报了这个学校。上学后,我一点也不爱学,而且,我害怕上解剖课,从没进解剖教室上过一课,我不敢进。”交谈中,她明显地感觉出这个学生消极压抑的情绪。过后,她跟学生的班主任建议说,你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孩子最好不要学医了,即便他能凑凑合合毕业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且他会活得很不开心。没想到,…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知识可以让人知道无知的程度。缘定清华1930年,我高中毕业,到北平来考大学。当年报考中学时那种自卑心理一扫而光,有点接近狂傲了。当时考名牌大学,十分困难,录取的百分比很低。为了得到更多的录取机会,我那八十多位同班毕业生,每人几乎都报七八所大学。我只报了北大和清华。结果,我两所大学都考上了。经过一番深思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的历史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华诞百年的前夕,我十分高兴地把我多年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感悟,以“伟人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为题,向同志们做个汇报,以寄托后辈缅怀之情。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来到人间,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里。他从小资质聪明,5岁进私塾启蒙,后转入新式小学。14岁考进广安中学,第二年到重庆进“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刚刚过完16岁生日,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便同82名四川学子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轮,赴洋探求救国之路。70多年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使…  相似文献   

10.
假期莫虚度     
“如果可以回到四年前的夏天,你会告诉刚步入大学校门的自己什么?”毕业前夕,我在网上看到这一话题后,与同寝室的姐妹们进行了交流。我想告诉自己,要在寒暑假多实习、多体验,积累社会经验——这正是自己大学四年里非常欠缺的。高中时,面对繁重的学业,我曾听人说“等上大学就好了”,仿佛在大学里不会像高中时期这样紧张。可事实上,等进了大学并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考进大学,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的最后一天,在我的眼中,整个上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我走在张灯结彩、人潮涌动的街头,一个人慢慢回想在上海这几年的生活,任思绪跨越时空地驰骋……异地求学七年前,我被上海环境学校录取。那时,对于家在广东省珠海市的我来说,上海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爸爸听说这一消息的当晚,就和我商量:“别去了,上海太远了……”当时,我不太懂事,只想到可以“自由”了,不再受父母的约束,便毫无回旋余地否定了他的这一建议。现在想想,我不免有些后悔和心酸,是自己忽视了父母对儿女的那份牵挂,以至于七年后,他们那充满怜爱与不舍的眼神依旧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显现……  相似文献   

12.
嘉靖初年的“大礼之争”,表面上是在争“考”争“庙礼”,实质上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嘉靖由藩王入登大位之时,左右无植根之党,皇权弱于阁权。在母妃蒋氏支持下,他利用干进之臣张璁、桂萼辈排陷阁臣,抑制阁权,从而不仅取得了争“考”、争“庙札”的胜利,而且大大强化了皇权。“大礼之争”影响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形成,改换了明代中叶的政治面貌。  相似文献   

13.
面对如何成功的话题,作为职校毕业的我曾一度深感失败与无望。但是,当我经历了“寻找工作的学生、营业员、台资企业员工、事业单位职工,直至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这样一个过程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理解,我似乎看见了成功的曙光。笨鸟先飞1991年9月,曾一起嬉戏、学习的同学都取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考进了大学。这时,我深切地感到:我是一个失败者。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青浦职业技术学校,即现在的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成了我唯一可抓的  相似文献   

14.
这个炎热的夏夜,是容易产生一些故事的。当我还在“轧马路”的时候,当记者的老同学就打电话来说:“这么一直没接手机还按掉了,不会在做‘床上运动’了吧?”我愤愤不平:“你没那么羞的品味吧?这么早就上床,也学着有文化些,营造点情调,不可以吗?况且,女主角也还没出现呢。”这家伙,那年头被师院录取,拼着老命顶住家里和亲戚的压力,去补习了一年,考了个更差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7年,正逢“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前的8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力排极“左”路线的干扰,毅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等教育考试的决策。于是,已经中断了12年之久、有570万年龄不一的考生参加的高考破天荒地在1977年冬日举行。这是一场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集12年人才于一考的盛事,当年录取了27.3万人,录取比例为20:1。正是从此开始恢复的高考,  相似文献   

16.
丁愚 《成才与就业》2013,(21):44-45
他来自江西婺源,青少年时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他技校毕业在老家务农一年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到上海后他刻苦学习,拿到了维修电工高级证书,还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被徐汇区业余大学录取;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2010-2012年终身学习优秀学员”,并享受户籍进沪政策。他说:“学习有助于工作,我要学习、工作两不误,将学习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7.
一、“并轨”招生的内涵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办法的改革。这项改革在招生计划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将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委培生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一条分数线(双轨)来选拔新生的办法,改为按总的招生计划划定一条分数线(单轨)进行录取,在同一地区实行同一标准。将执行招生计划的“双轨”变为“单轨”即为“并轨”。招生并轨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在招生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以文化考试为主的入学考…  相似文献   

18.
A………………“哟,这不是土根家的小铃铛吗?几年不见,都认不出来了!”我和夏威夷在超市里买东西,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我回头一看,是同村的桂花婶婶。桂花婶婶怎么会来省城呢?“我在东塘一个老师家当保姆。”桂花婶婶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真是女大十八变啊!漂亮得跟明星一样。土根真是好福气!这是男朋友吧?多俊啊!”好不容易等桂花婶婶说:“我要回去做饭了,小铃铛,再见!”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夏威夷冲我做鬼脸:“小铃铛,以后我也叫你小铃铛。”我红着脸:“夏威夷,你再说我就不理你了!”我叫杨梅红,小铃铛是我的小名。我讨厌我的小名,更讨厌别人叫我“土根家的小铃铛”。我努力考进大学,努力留在这个城市,就是希望远离那个熟悉的村子,远离那些知道我是“土根家的小铃铛”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境)人,是唐朝王室的后裔,常自称“宗孙”或“诸王孙”。但他父亲李晋肃,只做过“边上从事”一类小官,家境不很丰裕,成为没落贵族。又因父名晋肃,“晋”字和“进”字同音,为了回避父讳,也不能考进士,失去一举成名的机会。后来大约还是通过荫子制度,敝了“从九品上阶”的小宫——奉礼郎。他郁郁不得志,二十多岁就离开了人间。留下诗作二百多首,受到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相似文献   

20.
签字     
“怎么办?怎么办呢?”我拿着昨天刚发的数学试卷,怎么也不敢送给爸爸签字。试卷上鲜红“的66分”好像在向我瞪眼,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老师也真是的,上个单元我考了90分他不要签字,这个单元我考了这么一点,他偏偏要签字,这不是存心跟我作对吗?”我一边埋怨,一边在想着怎样“蒙混过关”。唉,早知这样,当初认真审题,也不至于考这么一点,真丢人!咦,有了!我何不学爸爸的笔迹,做一“回家长”?我拿起笔刚想签,不行,在这儿签太危险了,要是这时爸爸进来看见了,非揍扁我不可!对了,卫生间,那儿最安全。我把笔和试卷揣进兜里,鬼鬼祟祟地躲进卫生间,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