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赛梅 《南方论刊》2007,(Z1):32-33
从教学设计中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这一侧重点谈"情景—说理"这一教学模式,再具体到这一模式的各个环节,以及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相关论著中也提出了这一重要思想,但是后人在马恩的基础上去理解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时,却争论不断,因而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把握马恩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回到马恩的语境中理解它的内涵;其次,需要把握这一论断的目标;最后,需高瞻远瞩,理清这一论断实现所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具有与市民社会相同的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背离市民社会人的发展这一宗旨,竞争法在防止经济社会背离这一目的上起着基本的作用,这也是其作为基本法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以竞争法为中心的经济法体系在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上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政治边缘化是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13~18世纪中央王朝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区设置,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的政治变化状况。通过这些政治变化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在这一时期是经历了政治边缘化的过程的,而这一状况主要是由当时政治大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规范性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论证先后经历了事实论证阶段、天命论证阶段、理学论证阶段与心学论证阶段,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完整表述了这一命题,清末民初的梁启超等人结合现代政治学概念,转换了这一命题。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内涵,规范了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伦理责任,并且成为中国政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实际影响。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下社会政治建设与理论建构仍有积极意义,但必须适应现代社会价值,在论证方式与内涵方面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莫信忠 《南方论刊》2001,(12):47-48
2001年11月10日,一个值得记住的好日子——正是在这一天,中国结束了十五年的长途跋涉,正式加入WTO,也正是在这一天,地处粤西化州北部的那务中学举行六十周年校庆。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在这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诞生了在中国商界驰骋三百年的徽商;在这一片相对闭塞的土地上创造了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在这一片相对人口稀少的地域诞生了众多的文化、经济名人……  相似文献   

8.
聂长建  李国强  徐鸿 《兰州学刊》2009,(10):129-132
“杀盗非杀人”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是法律命题而非逻辑学命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批判这一命题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一命题并非否认“盗是人”这一逻辑问题,而是强调“盗亦或非盗(人)孰应当被杀”的价值问题。由于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灵魂,形式逻辑与价值没有关联,法学的涵摄推论不同于逻辑学的涵摄推论,“杀盗非杀人”这一在逻辑上不真实的命题在法学上是成立的,只有从法律价值判断的视角才能理解这一命题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受道教欲要破迷,引迷入悟的思想影响,古代文言小说中悟道成仙故事类型形成了两大叙述模式,一是梦历模式,一是点化模式,有时这两种模式是交织在一起的。由这两种模式所揭示的人生如梦的哲理已经成为一种原型意蕴积淀在汉民族的心理中,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又将新的时代思想灌注其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这也正是这一故事类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国家 ,近年来 ,我国也逐渐引入这一制度 ,试图解决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但这一制度究竟在我国适用与否 ,本文试从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的背景和实施成本 ,这一制度在国外实践的情况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政策框架下的作用 ,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中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9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孙丽君 《中州学刊》2015,(2):159-163
在现象学视野中,《红楼梦》主题的探讨方式来自于读者的建构,中国读者生活在强调血缘关系的文化中,这一文化使得中国读者在现实中经常获得一种宿命性体验。《红楼梦》通过故事和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强化了这一宿命性体验。《红楼梦》对宿命意识的强调构成了中国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本质原因。宿命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就来自于这一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2012年,是环境保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恰逢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50周年,该书的出版引发全世界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事业。这一年,又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40周年,这次大会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与会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一年,还是"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召开20周年,这次大会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年的6月,人们迎来了又一次里约热内卢会议,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学术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从总体上看,对冯先生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是否定的。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的文化热潮,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冯先生的这一主张,而冯先生对自己的这一观点也进行反思,一方面承认其中有些提法欠妥,另一方面仍坚持这一基本主张。究竟怎样看待冯先生的这一主张?在现实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对这一观点进一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姜女故事以传说、戏曲、歌谣、诗文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为流传,而其流传形式也因地而异、因时而变。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这一民间戏曲与当地宗族的祭祀活动及传统仪式习俗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黏合,体现了诞生于北方的孟姜女故事以民间戏曲的形式在这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戏成为本族正统的族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它指涉着“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在考察这一问题的实质及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阐明历史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诸方案之得失,并简略地阐述解答此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从“以钢为纲”到绿色G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主席和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战友们,在治国方略方面,有着很深的"钢铁情结"。这一情结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经济学的马克思时代尚无微观和宏观之分,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却有一部分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两大部类平衡问题。列宁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一因素引进来,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仅第一部类要走在第二部类的前面,  相似文献   

18.
1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一书中开篇指出,"物是什么"这一问题既是古老的,却又是根本没有被完全触及和回答的"新问题"。①所以说是古老的,是因为这一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被提出来,并奠定了迄今一直作为主流哲学对此问题回答的基本理念。康德和黑格尔甚至都没有偏离古希腊哲学家对物之物性的追问方式。而所以说这一问题又是"新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和日常经验虽然关注"物是什么",但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的实质。因为在自然科学和日常经验当中,"物是什么"根本不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日常经验和科学在"物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进  相似文献   

19.
葛兆光 《东岳论丛》2004,25(4):5-15
南宋学者陆九渊关于“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这一具有普遍主义意味的观念 ,在南宋时代、明中后期以及晚清民初这三个不同时期 ,都曾经被人们热烈地引用、阐述和发挥 ,但是 ,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 ,这一观念的意旨与重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的考察旅行 ,以讨论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就就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这一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这一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在新世纪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理论,高举这一旗帜,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