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法律并未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非国家级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许多地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出现转让过程尚不规范,某些转让行为亦有悖于国家的有关规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如何规范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对风景名胜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后进行市场运作。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优势、弱势明显 ,威胁、机会并存 ;从国内外景区管理模式及旅游业资本运作模式对比分析看 ,政府、旅游经营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参与景区经营与管理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是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1997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洞正式转让45年的经营权,首开国内景区经营权委托经营之先河,从此揭开了我国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序幕.随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热潮.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相继推开,对旅游经济实现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场主体。抵押应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土地经营权抵押两种类型,前者应满足转让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政府应支持农户之间的土地抵押实践,以消解对金融机构的路径依赖。入股应衡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保属性与《公司法》的股东出资要求,出资形式应仅为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属于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发掘其美学价值和观光休闲利用来发展旅游是遗迹地进行地质遗迹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资源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中,地质遗迹类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基本问题在于保护,对于这类特殊旅游资源应注重其保护和加强管理,提出了经营权转让中应注意从完善制度、机构改革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规范其运行。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以万佛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保护、开发和建设景观资源,调控区内人类活动的双重任务。通过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该类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旅游发展应抓住重点,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丰富;旅游发展要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培育“大旅游”、“大发展”观念,从周边区域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后劲;理顺体制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整顿旅游服务环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引导管理,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都市点击     
《社区》2006,(7)
政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不设标志将被定为不合格在建设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凡是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将被定为不合格:没有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没有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没有设立国家重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上看,我国现行法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但实质上,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一方面,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存在一些弊端;另一方面,从比较法看,各国都对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转让采用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因此完善承包经营权转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科学教育工作部业已成立。经建设部批准,该部挂靠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常工作。科教部主要负责统筹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部和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教育与科技的对外合作交流,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风景区职工的岗位培训等方面,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景区的经营权转让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正反双方各执己见,反方担心经营权转让过程中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权转让后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由于作为转让方的政府和作为受让方的企业处于一个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中,企业为了其长期利益必然会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政府通过转让经营权来实现景区的综合价值,推动景区发展是完全可行的。要达到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既定目的,政府必须在转让前后做好立法、景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串谋现象造成了经济组织效率的低下和社会福利的损失,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的串谋行为则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运行,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在国内外防范串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串谋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串谋孳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原因,并提出了“胡萝卜”政策和“大棒”政策有效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以及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有效结合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原因何在,该不该转让,如何转让,在转让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旅游景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保护景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国家以景区所有人的身分,充分挖掘政府、企业、旅游景区三者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将经营权从中剥离出来,通过有偿的方式将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社会受让企业进行有序开发和建设是国内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改革新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受让企业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循一个中心(即保护旅游资源)两个基本点(即旅游资源特色和永续利用)进行规划和开发,转让经营权和保护景区资源双管齐下,确保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形成"保护—利用—效益—再投入—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旅游市场拓展系统由旅游景区、客源市场与周邻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等结构要素组成,它们构成了引力与动力、竞争分流与协作聚集的关联,影响着旅游市场的合理拓展。旅游市场拓展的组合模型包括对应类型分析、拓展类型分析和竞争修正系数微调三个步骤,通过这些分析可以选择出合理的旅游目标市场与目标市场区域。实证表明该模型为旅游市场拓展类型的最优选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宝力根寺风景区旅游市场营销力度相对薄弱的问题,对其旅游项目开发与宣传进行策划,提出适合于阜新地域特点和具有宝力根寺风景区特色的旅游项目及宣传营销策略。指出根据宝力根寺风景区的特点,主要面对乡村旅游市场,其形象设计应定位为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休闲度假村,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为开发佛家斋菜、野菜宴、骑马射箭、生态农业和经典别墅等旅游项目,实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开拓旅行社和散客两大群体的营销渠道策略,品牌宣传、区域与户外广告相结合的宣传促销策略,并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备受关注。在区域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将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力划分为风景名胜区资源吸引力和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地位两方面,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04-2009年天池景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出天池景区资源吸引力日益增强而市场竞争地位有一定波动,最后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的视角,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个案,通过调研收集了有关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以及满意度,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从景区运营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二个维度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景区可以从智能管理、资源保护管理、智慧景区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是旅游景区迫切需求的中高端人才,但大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却有业不就。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办较早的高校之一,其2009级、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率仅为9.52%,且区域、类型、级别和所有制上分别倾向于华东地区、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有企业。主要受行业忠诚度、传统景区管理体制、景区人才需求特点等宏观因素和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和学生个人观念等微观因素影响。学校、学生和景区三个层面均有必要提高学生景区就业意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的管理在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多头与管理越位、缺位并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景区管理体制"瓶颈"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问题。河南省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对四种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