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用强者     
项羽兵败垓下,天下一统,是为汉朝。一日,汉高祖刘邦问其大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有大臣说:“陛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无独有偶,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长眠…  相似文献   

2.
四指的距离     
郑衍文 《人才瞭望》2013,(10):90-90
一日朝毕,印度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题:用不超过三个字来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群臣听罢,纷纷开始议论,却无人应答。看到这种场面,阿克巴便对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啊,这很少见呀。"伯博并不谦让:"陛下,我之所以沉默不语,是想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别人都没有答案,你就快说说吧,真理和谬  相似文献   

3.
魏泉 《人才瞭望》2013,(10):101-101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各派势力又进行了一场逐鹿中原的厮杀.这其中以项羽为首的和以刘邦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最终成为抢摘胜利果实的主力军.从公元前二O六至前二O二年,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的最终统治权,双方持续打了四年的仗,史称"楚汉之争".最后以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建立了汉朝而告终. 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得益于他的善听、善辩、善用.刘邦出身市井,学问不深,但颇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在他面前,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哪怕他对你这人非常反感,也会立即改变态度,虚心请教,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4.
"论功行赏"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论功行封"又作"论功行赏",表示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  相似文献   

5.
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善于用人.刘邦曾经置酒雒阳南宫,与群臣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傻瓜与智者     
东篱子 《人才瞭望》2011,(10):87-87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恼。有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这座城市,傻瓜便跑来向智者求助。"你有什么生命的困境呢?"智者问。"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看成傻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把我看成聪明人呢?"傻瓜说。  相似文献   

7.
让项羽斗志全无的"楚歌"到底指的是哪里的歌呢? 《史记》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下相即为现在的江苏宿迁,这段话写明了项羽在下相长大后才随叔父项梁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  相似文献   

8.
刘邦稳军心     
景祥 《人才瞭望》2013,(1):106-106
楚霸王项羽想用杀刘邦父亲刘太公来逼迫刘邦投降,没有成功,他气得亲自出战,站在阵前,大声喊叫:“刘邦出来!”刘邦在将士的保护下出来了。项羽说:“刘邦,这些年来,咱们二人争战不止。天下为之不安,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为了安定天下,你敢亲自和我决一死战吗?”  相似文献   

9.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 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 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 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 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 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 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 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从谏如流, 所以能在败局中有退路,逆境中得超越, 越挫越勇,最终开创雄汉基业,旺汉四百 余年。当然我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 们进行评论,那不是我想做的。唐代著名 政论家赵燕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 体也。"意思是说: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 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  相似文献   

10.
正许多学生作文时,常常咬着笔头冥思苦想:写什么呢?有没有新鲜的内容呢?往往思考半天也无从落笔。很多语文教师都想方设法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一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分析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新感觉",捕捉"新感觉",积累"新感觉",从而  相似文献   

11.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大风起兮云飞扬。 刘邦与韩信、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境),退至乌江自刎。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别姬自刎前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四面楚歌中,英雄末路,无力回天,项羽至死都没有找到或者不愿意承认他失败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为"天意"。 项羽的老对手刘邦在平定海内、建立汉朝之后,有一天大宴手下的各级将领。酒酣耳热之际,刘邦开门见山地问部下:  相似文献   

12.
量长而用     
作为一个领导,是不是处处都比属下高明?换句话,作为领导干部,会不会有不如属下的地方? 汉高祖刘邦灭项羽,定天下,立为帝王之际,在都城洛阳的南宫置酒大宴列诸侯将,请大家据实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能够失天下。在高起、王陵谈了功、利和对人才是否信任等因素之后,刘邦,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其运畴策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饭餽饢,不绝粮道,吾不如  相似文献   

13.
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走向社会呢? 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14.
王志轩 《人才瞭望》2017,(13):90-9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那么,"天下""国""家"分别指什么?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通用规范文字,它由繁体字"國"简化而来."国"是一个会意字,外边的大"囗"表示方形的城,也象征国界与国防,里面的"玉"代表宝贵的人民生命与财产.  相似文献   

15.
职场趣事     
1.同事问我:"如果你中了五百万,你准备做什么?"我:"去北京买套房。"同事:"那剩下的钱呢?"我:"剩下的按揭呗。"2.学驾照时,悄悄给教练递了个红包:"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您拿去抽烟。"没成想教练正义凛然地说:"对不起,我们有规定,不能收红包。"说完把红包塞回给我,留下了钱!3.到深圳出差归来。同事问我:"深圳好玩吗?"  相似文献   

16.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每事问"用得最好的当数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论学问、论武艺,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  相似文献   

17.
南唐翰林学士徐铉学识渊博,口才绝佳,是天下一等一的辩才,曾经把宋太祖赵匡胤和大宋的文武百官说得哑口无言. 南唐晚期, 后主李煜派遣徐铉出使宋朝进行谈判,谋求和平.宋朝的满朝文武知道他的厉害, 故十分紧张,商量如何对付这个"徐铁嘴".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就向太祖赵匡胤请示. 然而,赵匡胤却非常放松,胸有成竹. 他说:"你们先退下,我自有妙计. "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才交流》2015,(3):17-19
当被问到为什么来中国时,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平安集团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我坚信中国将有机会在未来10年中引领世界金融创新。我坚信5年内,纽约、伦敦的金融精英将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新世界开展最佳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做什么?评选活动专家评委、美国籍民用飞机适航与适飞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鲍盼麒说:"我很庆幸来到了中国。我见到了一个深化改革、走向全球的中国,我期待与我的同事们共同打造中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作文时,常常咬着笔头冥思苦想:写什么呢?有没有新鲜的内容呢?往往思考半天也无从落笔。很多语文教师都想方设法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一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分析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新感觉,捕捉新感觉,积累新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我看,人生无非就是两个词:“放下”与“执著”。比如我有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之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