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写好工作总结是检验机关干部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统筹谋划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谈谈写好工作总结的"三步曲"。一、撰写前做好充分准备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撰写工  相似文献   

2.
1、找准自己的兴奋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步入职场之前,仔细审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设计具体的实施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此,做起  相似文献   

3.
阎学通 《领导文萃》2012,(21):48-50
现在部队中有一句话特别火——"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很多人把孙子这句话误解为不使用武力。孙子这句话中的"不战"是说不进行攻城的热战,而不是说不进行使用武力的冷战。这句话的另一个核心是"屈人之兵"。这是说未进行热战的结果是对方屈服而不是自己屈服。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的美     
每个人都憧憬美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美。但什么是美的生活,如何创造美的生活,这又是很多人不能立即清晰回答的问题。 罗曼·罗兰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揭示的是美的主体性:没有人,也就不存在美。的确,美是善于审美的人的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逆耳之言?按照词典的解释,逆耳之言就是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后面还有一段话——"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如果没  相似文献   

6.
为官的忌讳     
<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忌讳的东西是很多的,为此有关部门为我们规定了很多"不准",我们应当铭记在心,认真执行。我体会到,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最基本的、带有根本性的忌讳有四个:这就是想发财、图省力、求回报、带私心。把握好这些底线,避免了这些忌讳,其他"不准"就有了自觉性,对其他底线或忌讳的坚持就有了一定的生成机制。因此,我这里提出四句话,与大家共勉。第一句话叫当官不想发财。因为当官不是发财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秘书之友》2012,(9):43-45
加班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八小时之外的晚上和周末常常会被加班挤掉,有的公司甚至"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在这个"不拼命毋宁死"的职场年代,加班几乎成为每个职场人的常态,不光"思念是一种病",加班更是一种"毁人不倦"  相似文献   

8.
梁衡 《领导文萃》2015,(3):115-116
魏晋风度,崇尚隐逸。东晋时的大官刘惔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无官官之事"不是让你玩忽职守,掉以轻心,而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去干事。这句话类似"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把握主旨,不一味地抠词掰句;又类  相似文献   

9.
罗玉亮 《决策》2008,(9):56-57
结构化面试是当前公务员招录和公开选拔领导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作为安徽省录用公务员面试考官,提请考生注意八个方面问题:做好面试准备要了解面试考官的组成情况、面试的工作程序、面试的相关礼仪、面试的题本类型、面试考生须知、面试的考场设置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把握之仗”。要了解上述情况,建议考生在面试之前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尤其是模拟考场的演习。任何一个人要了解一项工作的过程,虽然知道的途径很多,但是没有亲身经历,感受不深。特别是第一次参加面试的考生,必须要身临其境去感受,才能在真正面试中得高分。培训不仅仅是从理论上获得面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马云 《领导文萃》2014,(16):104-106
正很多人知道我喜欢金庸的小说,喜欢风清扬。一个人一旦成为武林高手,围绕在他周边的人就会很多,这些人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朋友,一类是敌人。朋友与敌人天下把我当对手的人很多。我认为这个对手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能够让你成长,让你的客户成长;与此同时,你的对手也变得聪明了,也在不断成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最怕的是"蛮打"。如果一个拳师碰上一个蛮师,你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一个拳师碰到另外一个顶尖高手的时候,大家才能互相成长。所以,在与对手博弈的过程中,我们要欣赏地看待对手。我刚创业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总觉得对手干的都是坏事,都是自己的敌人。他干的事情一定是针对我来的,也就是同争一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知道这件事会让你别扭,但我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我做了你没办法怪我,我不做你也未必会感谢我。那么,要不要这样做,就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了。请注意,是人品,不是情商。情商决定着"你能不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而人品考验的是"你想不想让别人不开心"。大部分人有"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的情商,却没有"不想让别人不开  相似文献   

12.
答辩在岗位竞聘中举足轻重,很多岗位竞聘者在笔试阶段表现出色,却因答辩时难尽人意而落选。其实,对于竞聘者来说,答辩前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掌握答辩的诀窍,在答辩中能随机应变,就能赢得主动,力拔头筹。打有把握之仗:答辩前的充分准备认清考点。答辩的目的首先是考一个人的反应是否敏捷、应变是否机智以及思维是否有条理,其次才是考一个人的知识面的广度、思维层次的深度和理论水平的高度。在答辩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的情况是接不上话、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漏洞百出。因此,首先应特别注意答辩时接话要迅速,条理要清晰,一般来说,用“第一、第…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绿卡"的认识,中国有为数不少的人恐怕还是从旅美华人的长篇小说<绿卡>开始的.一张"绿卡",曾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啊!为了能拿到国外一张"绿卡",中国人留下了多少心酸事.如今,中国政府也开始为外国人办理"绿卡"了.中国,世界东方这片神奇的热土,同样令许多"洋人"们神往.  相似文献   

14.
语录     
赵玉平 《领导文萃》2008,(24):151-151
1、没有英雄干不成事。英雄太多容易出事! 2、企业可以有闲事,但是不能有闲人。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 3、人生是需要战斗的,但不是每一场仗都要打。每一场仗都打,那不是战斗是找死。  相似文献   

15.
闾丘露薇 《领导文萃》2012,(19):103-106
很多学生朋友让我给他们写一句话,第一个跳入我的脑海的,就是"先做人,后做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的隽语,但我真的相信,一个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小的时候,不管是课本也好,还是看的电影也好,或者是大人告诉我们的也好,这个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人只有两种,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老同事,当过多年领导,常给我教诲。他的名言,我还记得一些,比方说:“新领导上任了,头一拨扑上去的都是‘坏人’”。坏人要打引号,这句话也要打折扣,但这句话也有几分道理。新领导走马上任了,谁都希望给上司留下一些好印象。热情一点,勤快一点,笑脸多一点,都正常。不如此,一定是精神有毛病,缺心眼,少教养。对新人不欺生,当然对领导也该一样,欺生欺到新上司头上,大概是不食周粟者,准备撂挑子跳槽了。这也是事实。新官上任,最积极,最殷勤,最奋不顾身,同时也给新首长留下深刻印象者中,常常少不了那些官瘾十足的钻营者。换句话说,这类人绝…  相似文献   

17.
吴迪 《秘书之友》2023,(5):28-29
<正>有这样两句话,一句叫“隔行如隔山”,一句叫“熟能生巧”,这两句话背后折射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逻辑”。比如起草机关综合文稿,围绕一个主题,功力浅的人300字都写不出来,功力深的人有血有肉写3万字都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写作逻辑的掌握程度不同。下面,试以一个开汽车的人与一个骑电动车的人撞到一起,双方吵架评理为例,来揭开写作逻辑的神秘面纱。“吵架”之初级水平:双方直接就事论事,互相责怪对方没素质。汽车司机责怪电动车骑手没品德,骑车时不看红绿灯、不看路上车辆通行情况,只顾埋头往前冲,而置交通信号灯于不顾,拿个人生命开玩笑。电动车骑手责怪汽车司机没眼色,不知道礼让行人,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个特殊时段、在人员如此密集的路段,还把汽车开得如此之快,以汽车欺负电动车,简直是一种倚强凌弱的施暴行为。  相似文献   

18.
智珠     
实话著名科学家杜威尔,对待副业一丝 不苟,在回答各种科学问题时,是就是, 非就非;对于自己还没有彻底弄清楚的 问题,他常常只用一句话:"我不知道。" 由于他常说"我不知道"这句话,因 而有人对他开玩笑说:"是国王付给你 津贴叫你这样回答的吧?"  相似文献   

19.
正1现状学校、老师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要求学生到校后立即进行早读。然而,早读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刚开始学生声嘶力竭、喊破喉咙,渐渐地却如"骤雨初歇",到最后变得鸦雀无声;有的学生干脆变早读课为晚自习课。这样时间一长,以至于连教师也感觉早读课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了。这显然与设置早读课的初衷相距甚远。2必要性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  相似文献   

20.
《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与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模拟谈判是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模拟谈判教学方法指在教学中逼真地模拟出商务谈判人员所面临的环境,让学生像现实的商务谈判人员那样,实践如何进行商务谈判的准备、如何进行谈判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