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寅恪先生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三○年,一位中国学者创立了“敦煌学”的界说,这位创立者就是义宁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许多年以后,向达先生在论及“敦煌学一辞的原起”时回顾道:“敦煌学一辞,是陈寅恪先生立的.他为陈垣先生的敦煌劫馀录写序,始创此名.”在那篇著名的序文里,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当时正在露头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杨玉圣 《学术界》2001,(4):230-236
在程千帆先生去世一周年前夕 ,6月 2日 ,接到程先生高足莫砺锋教授的赠书《程千帆先生纪念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第一版 ) ,即手不释卷 ,一鼓作气读完 (对不少篇目还读了不止一遍 )。因为 ,这本书太吸引人了 ;这种兴奋而激动的读书滋味 ,记忆中 ,只有在读陈平原教授赠送的同样也是纪念文集的《王瑶和他的世界》时才有过。收入这本《纪念文集》的文章有 57篇 ,另有“程千帆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要”(收有 32位学者的致辞和发言 )以及挽联、挽诗、挽词、唁电唁函选录。尽管这些文章或长或短 ,作者也长幼有别 ,但对程先生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孙席珍先生随着一九八四年最后一张日历离开了我们。这样一位热情、有才华的学者辞世,令人惆怅。 我和孙先生是一九七八年才相识的。  相似文献   

4.
王希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26-130
今天,我们在南开大学举行这个追思会,追思杨生茂先生,是非常恰当的,因为杨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南开大学。杨先生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从1947年起就在南开大学任教,直到1995年退休,他九十三岁生命历程的一大半是在南开度过的。在南开的半个多世纪里,  相似文献   

5.
黄侃先生既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本文通过回顾黄侃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展示了一位早期革命学者忧国忧民、勇于献身、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本刊原学术顾问 ,中共党员 ,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 ,于 2 0 0 3年4月 2 2日上午 10时 0 5分 ,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老年性肺炎不治逝世 ,享年80岁。李慎之先生生于 192 3年 ,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无锡读中学时就听过“公民”课 ,从青年时代起 ,他就逐步对西学和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 1941年考入燕京大学攻读经济学 ,只读了三个月就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失学 ,接受了马列主义的他先后在重庆、成都颠沛流离 ,一边教书、一边宣传马列主义 ,遭到特务追捕 ,后来他终于找到党组织 ,调入重庆新华日报工作。1949年全国解放后 ,他曾经在新…  相似文献   

7.
不要“讳疾忌医”──评石人先生的“疵求”(香港)黄展骥营养学者说:吃苹果有益。阿贵吃了一个烂苹果,肚泻三天,弄至面青唇白,手抖脚颤,于是,便大骂苹果,更加大骂营养学者。孱弱之余,他找了一位黄绿冒牌医生诊治,几乎连性命也送掉了。于是,他又痛骂医生,说:...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方克立先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七五”、“八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1996年底, 方克立先生接受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一方面回顾了新儒学研究十年来的进展.另一方面就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发表了意见和看法.今将访谈的情况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以自由独立的思想人格、巨大的理论勇气、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深刻的学术思考,有力地变革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头脑的传统哲学观念,为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学子。高清海先生晚年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创造性解读与对时代精神的深入反思,形成了系统的“类哲学”思想体系,为理解当代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贡献了一个当代中国哲学家的独创性的哲学理念。理解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高清海先生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哲学遗产,已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弥足珍贵的重要财富。2014年10月13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长春召开“高清海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韩国和英国的六十多位学者会聚一堂,对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会议共收到四十多篇论文,本刊从中选取了三篇,以向这位曾经深刻重绘当代中国思想图景并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先哲表达我们真切的追思与敬意。  相似文献   

10.
读到胡阿祥先生的《夏国号考说》(载《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不能说没有收益,但其中可以讨论之处也不少。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请胡先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同仁,给以指教。一、叶玉森释“夏”何足为据《夏国号考说》以为“夏”字由蝉而来,甲骨文已见,依据是多年前叶玉森的释字。叶氏把甲骨文中头上长角、身有羽翼、身下复有虫足形的一组相近的字,说成是与蝉“逼肖”,遂疑卜辞假“蝉”为“夏”,故释为夏字。从字形上看。该组字是某一虫形无疑。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虫,学者间是有争议的。唐兰、夏禄以为“ ”,为秋虫,声与…  相似文献   

11.
“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十分赞同杨曾宪先生在《关于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中,随着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②一文的发表,特别是对《手稿》中关于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一段论述的重译与辨折,“国内学者继续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可以从此终结”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意为“终结”论打上句号的一些“盖棺论定”性结论。现求教于杨、陆两位先生和广大读者、研究者。众所周知,《1844年…  相似文献   

12.
一位日本女士何以如此钟情和痴迷吾徽州文化?作者何以尊称她为“先生”,读得郑刚文,当识其雅意。 醉卧丁香花园,享受太平湖畔的静趣;品尝花鲢美酒,兴至满嘴豪言,作者有诗人心性,也有俗世情怀。一句“豆青”,竟撮湖魂。 陆俊是砚雕艺术工作者,去年被市政府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于根雕一行颇有心得。因而,虽是“三言两语”,却也匠眼鲜明。  相似文献   

13.
为陶东风先生描画其“思想肖像”,并非一件易事。像大多数以学术为志业的学院学者一样,他的个人性情、心路历程、乃至“微言大义”,往往隐藏在学术背后,成为一种“压在纸背的心情”,不细细体会,就不能明白。陶先生一九五九年出生,童年及青少年是在“文革”中渡过的。虽然算起来,陶先生当属学者刘小枫所划分的“‘四五’一代”———“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末生长,七十至八十年代进入社会文化角色的一代”,①但“文革”对他而言,只能算是一种“政治无意识”,对他此后学术的影响是隐秘的。陶先生一九七八年进入大学,像所有“‘四五’一代”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刊载了王荫庭先生的《“社会存在”范畴释义》一文,同年第6期又刊载了何祚榕先生与王荫庭先生的商榷文章。拜读两位学界前辈的文章,颇受启发与教益,但同时又觉得两位先生的观点似有进一步探讨与磋商的地方。笔者初涉学界,特别是作为曾受教于王先生的学生,不避浅陋之嫌,谈谈对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解,以就教于王、何两位先生及学界同仁,并冀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赵俪生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讨论会综述庄春波1996年10月6日,兰州大学召开“赵俪生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讨论会”。来自甘肃省和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百余名代表到会,兰大校长李发伸的开幕辞对赵先生从事文教事业65周年的业绩给予高度评价;著名学者袁世硕代表山...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陶先生逝世的当天,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曾经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先生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政治上是不断进步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是有创见、有贡献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7.
拙作《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在《学术月刊》1993年第5期上发表以后,曾引起一些学界同仁的兴趣,该刊曾就此问题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专题讨论会。会上,有20余位学者就拙文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美学、哲学,乃至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朱立元、陈引驰、夏中义、邱明正四位专家的意见已作为论文在《学术月刊》上陆续发表。此外,并未出席这一会议的曹俊峰、徐梦秋、晓声三位先生也撰文参与了此次争鸣。从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有些学者基本上赞同笔者的意见,并力求在拙文的基础上将问题引向深入,如邱明正、徐梦秋;有些学者对李泽厚的“积淀说”和刘晓波的“突破说”也提出  相似文献   

18.
姜亮夫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他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数十载,对语言学、古典文学、史学、敦煌学、楚辞等学科,均有高深的造诣,对姜老的学术成就,国内有不少报道,实际上,他不仅是学者,还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师长。  相似文献   

19.
<正> “顾颉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7日至9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日本、香港、台湾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近90篇。与会学者对顾颉刚一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和方法等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第一,“古史辨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辨伪之学根植于清人崔述、姚际恒等人的经学考辨,导致了顾对经传的最初怀疑;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传来的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特别是历史进化论学说,直接推动了顾颉刚的疑古辨伪  相似文献   

20.
屠文淑此文登载于《兰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文章指出,北大孕育了七十年前的革命风暴,论功当首推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任北大校长期间,推行“兼容并包”“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首先明确学校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科学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