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经典硅胶柱色谱预分离石油亚砜PSO为四个组份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第三个组份PSO3进行分离制备.通过大量的色谱试验,建立较好的色谱条件,把PSO3再分离成七个不同的组份,并对其中的两个组份PSO3c和PSO3e作进一步的色谱分离和纯化,最终获得较纯的亚砜组份,用作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萃取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将生物质快速裂解油分离成 4种组分 :烷烃、芳烃、极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 ;并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对水相和油相中各分离组分分别分析和鉴定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直接分离测定邻、间、对硝基氯苯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有机添加剂等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波长254 nm,分离电压10 kV,10 mmol/L磷酸二氢钠-6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8.5),3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5 mmol/Lβ-环糊精条件下,邻、间、对硝基氯苯在12 min内得到了完全分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3%、1.3%、1.4%和1.6%、3.2%、1.0%,且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0%~106%.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溴丁烷和β环糊精,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丁基化环糊精衍生物,并对其色谱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合成、色谱性能和分离机理研究是色谱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固定液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试样的分离效果.本文概述了冠醚固定液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色谱法、蒸馏、重结晶、升华等是分离提纯有机混合物常用的方法,苏丹Ⅲ与偶氮苯混合物的分离只能采用色 谱法。柱色谱是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手段。选择适宜的条件是分离成功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苏丹Ⅲ和偶氮苯分离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脲衍生物型手性色谱柱对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进行了研究 ,并对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正相色谱法的手性分离效果明显优于反相色谱法 ,适宜的流动相组成的体积比为正已烷 :二氯乙烷 :乙醇 =75:1 8:7.在拆分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固定相的 ( R) - 1 - ( α-萘基 )乙胺基部分的手性碳原子 ,另一个手性碳原子在分离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  相似文献   

8.
以莪术粗提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通过对制备分离方法和溶剂系统的筛选,采用溶剂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和正己烷-乙醚-乙醇-水,转速880 r/m in,流速1.5 mL/m in,进样量30 m g,检测波长254 nm,记录仪衰减为200,分离得到姜黄素。通过外标物的对照,1H-NMR进行结构鉴定,HPLC进行纯度分析,确定得到的物质为姜黄素,纯度为94.06%。  相似文献   

9.
以经典的纸色谱技术对染料中联苯胺类化合物分离、富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实用、方便、可靠、分析周期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单糖酯化条件对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衍生化温度、溶剂量及盐酸羟胺量对色谱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液相色谱多模式混合固定相同时具有多种分离机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通过改变两种改性基团的投料比,制备了一组经典的RP/SCX双模式混合固定相,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采用元素分析、离子交换当量测试,得到了-C18与-SO3H两种基团的比例,验证了空间位阻对-C18键合率的影响;分别在反相和离子交换模式下,考察了疏水性样品、离子样品的保留行为;并成功分离了含有6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固定相同时具有反相和离子交换色谱的双重保留机理,为此类固定相分离复杂样品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纤维材料可通过溶质与其表面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被分析物质的萃取和分离。本文综述了纤维材料作为萃取介质和固定相在色谱分析中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纤维管内固相微萃取(fiber-in-tubeSPME)技术以及不同类型纤维材料作为毛细管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多孔聚合物微球表面键联中性一缩二乙二醇制成新型亲水性液相色谱固定相,并对固定相的刚性、溶胀性、物质分离的选择性以及孔径对柱效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改性聚苯乙烯填料具有柱效高、刚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适合于芳香胺、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应用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苯水溶液进行了降解,对部分降解产物进行了萃取分离,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间产物分进行了测定.在194nm下检测到了苯酚,苯醌,甲酸,草酸和丙二酸等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上海市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C-100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2种国标分别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进行了检测,三聚氰胺出峰与其它杂质峰分离效果良好,两种国标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2%和,R分别为0.9999和0.999,线性关系良好,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水蒸汽蒸馏法对蜂胶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贵州兴仁地区蜂胶含主要成分38个,德江地区含主要成分43个。通过对不同产地蜂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蜂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配位体交换薄层色谱(PdCl2/SiO2)两步分离,从煤的索氏抽出物芳烃馏分中分离出含硫多环芳香化合物(PASH)和其他芳香组分,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FID和FPD)与色质联用仪分析了它门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新方法的发展过程当中,色谱方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得到具有一致性且可重现的分离。选取具有高重现性和良好性能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要素。对装入HPLC柱的色谱介质进行物理测试毋庸置疑也是非常重要的,该测试可以揭示HPLC柱的部分色谱特性。柱的本身特性以及如何与一个宽范围的分析物相互作用只能通过严格的色谱评估来获得。  相似文献   

19.
二维液相色谱(2D-LC)提供了合成聚合物和生物聚合物分子异质性的不同方面的信息。聚烯烃材料的2D-LC分析需要高温,但聚烯烃的高温二维液相色谱(HT-2D-LC)分析条件却未见报道。通过高温相互作用液相色谱系统(根据分析物分子化学成分的差异进行分离)和体积排阻色谱(SEC)(根据分析物分子摩尔质量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联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完整HT-2D-LC分离第一次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离子色谱(简称I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本文介绍了离子色谱的组成、分离原理和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并对离子色谱分析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