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后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性方针。我们只有矢志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2.
党内矛盾是指党内同志之间、组织之间、党员同组织之间存在的分歧或斗争。党内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内矛盾的基本内涵、性质特征、主要表现及其对增进党内和谐的危害,并从总结党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经验和分析当前淡化党内矛盾的现象入手,提出了化解党内矛盾增进党内和谐基本对策,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努力提高党的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党内批评的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与社会矛盾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9,(9):8-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口益加大.社会矛盾越发集中凸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异常艰巨。能否战胜当前经济危机所带来困难和挑战.是对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否取得实效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能否提高执政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重大考验。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坚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封建制思想的过程中,认为阶级社会是一个极其伪善的社会形态,要实现真正、全面地和谐共生,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马克思早期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探究,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实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哲学发展观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结出的思想硕果。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发展。它在人学思想方面,应用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学思想;在实践理论方面,应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实践合理性的思想;在矛盾学说方面应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论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并且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政府干预贫富差距扩大是必然的,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必然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开展工作,就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让改革的成果共同享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析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又充满矛盾、相互斗争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矛盾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是在批判和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是对人类社会旧有的收入分配观念的革命和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在我国目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一次创新,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的初次分配公平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五年来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回顾和评述近五年来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概况和主要理论观点,对于进一步深化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增强现实指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社会结构分化的进程展开论述。与此相联系,从社会哲学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层次和重心的不同,分析了当代市民社会作为当代社会学学科取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本源上具有时代化特性,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所决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是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准确判断"国情"和"世情",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监外执行犯的社区矫正实践中,价值介入是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价值出发点。同时,如何在客观立场上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又需要从价值中立,即客观公正立场去开展工作。本文运用迪尔凯姆社会研究方法理论,探讨了在社会公正立场与改造罪犯之间如何保持价值取向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人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界的改变。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质 ;在马克思看来 ,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要消除“自然和历史的对立”,实现“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时尚消费的文化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尚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理解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通过对消费过程中意义互动模式的构建,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得到了强调。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了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而这也是时尚消费之所以流行的独特文化心理机制和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了1947到1948年间国际社会在围绕犹太人建国问题上的立场与政策。客观评价了英国“抽身”政策的作用和美国、苏联等大国对犹太人建国的支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也作出了较为全面和公正的阐述。重温这一段历史,将会有助于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持久的和平,对以色列而言犹其如此。  相似文献   

20.
以布洛维、赖特为代表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从构筑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相结合,对“社会”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把它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他们认为,社会是经济与国家之间一个特殊的制度空间,社会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稳定的保障,社会的进步是超越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社会的构建是应对第三波市场化浪潮的根本。这些观点,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