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意识概念、本质、构成和形式、基本特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基本哲学理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社会意识诸形式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具体研究,对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意识的生成机制、演变态势和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该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憾,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社会意识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魏建 《东岳论丛》2023,(3):29-34+191
王富仁不仅对郭沫若做过很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文化史研究的启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学界至今没有对他的郭沫若研究做专门的评述。王富仁对郭沫若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他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郭沫若研究起到了加持和推进作用,遏制了当时郭沫若研究“滑坡”的态势;2.作为鲁迅研究的旗帜人物,他对郭沫若及其创作的客观认识,对扭转“以鲁视郭”的偏向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3.他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真正走进了郭沫若诗歌世界,对其文学史价值和历史局限都有独到的学术发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一词含义的演变记录了人类对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生活中历史变迁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而持续的反应。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引进文化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实际上是对“语言论转向”的一种反拨。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带来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文化研究不能取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现有推荐系统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指出了目前推荐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推荐系统研究的视角,即基于顾客需求模式的挖掘。论文对新的研究视角下的推荐系统研究能够提供的潜在优势,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新视角下推荐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总之,文章构建了一种新的推荐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新一代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初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 ,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其对象和学科体系对学科建设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各种观点分析 ,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并对此问题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方法与论证:经济法学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和论证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重要因素。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中存在的诸如过于任意和主观等许多问题大都与研究方法和论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围绕方法和论证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功能,在阐述了方法和论证对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正当性的影响、归纳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表现、分析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对其学术品格的影响、探讨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原因等基础上,经济法学要具备真正的学术品格,必须重视并遵守方法和论证的约束,并提出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回归科学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术史和文本研究两个角度,重评了夏济安左翼文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尽管由于时间的因素,夏济安在研究材料和理论应用上有所欠缺,但是,他的研究对1950年代两岸重振五四精神和海外学界高彰抒情传统的思潮均做出了及时的回应,并进而对台湾地区的教育空间和文化场域产生影响。夏济安还着力发掘史诗时代自我表达的可能,探讨失败的辩证法,提出了美学、政治、自我的多重对话关系,对今天的研究极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萍 《学术探索》2012,(1):152-155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近年来翻译社会学的兴起,翻译与伦理学的关系日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伦理学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翻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分支。本文对翻译伦理学进行了概括式的探讨,对其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其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以期能对翻译伦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翻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构造的洞穴隐喻对西方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该隐喻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论方面,它有助于揭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发现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在方法论方面,洞穴隐喻给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构造的洞穴隐喻对西方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该隐喻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论方面,它有助于揭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发现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在方法论方面,洞穴隐喻给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民族居住格局的蒙古族社区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究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影响。研究证实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决定了民族语言的传承环境,民族人口比例决定了民族语言传承的力量对比,而日常生活语言则直接决定着民族语言的传承状况。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始于清代,经民国、伪满、解放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后成为我国公民。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道,在开发东北边疆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患难与共,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和不可分割的关系。朝鲜族人民不断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56个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与“族群”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民族"与"族群"问题,学界争议相当激烈,而要使争鸣富有意义,学术价值得以彰显,其关键是将"民族"、"族群"放在同一学术语境下来加以理解和研讨,进而找准其本源,辩明其概念,弄清其适用范围,理顺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桂宇 《学术探索》2014,(5):36-41
历史上的傈僳族女性,曾经是随夫同上战场的女英雄,是氏族械斗中的调停者,在生产生活中也承担着家庭食物供给的重要角色,但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仍被作为家族的财产在婚姻关系的缔结中从父家转移至夫家,其婚姻自主性和家庭中的自我意识并未得到社会相应的认同。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傈僳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婚姻市场发生了改变,女性在变迁中以主动顺应之态,积极利用自身在婚姻关系中"稀缺资源"的优势,获得了婚姻和个人发展的自主权。傈僳族女性的这一转变对整个族群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谷禾 《学术探索》2007,(6):34-37
国家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联,国家制度结构下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直接影响着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国家通过开展民族工作和实施民族政策,建立公民"民族成份"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从制度上建构并确立了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着特殊的优惠政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性主要受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到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再到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特殊阶段的演变,但其中的特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贯彻这一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关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语言与文化等特殊性问题,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18.
潘先林 《学术探索》2007,2(4):95-103
本文从中国近代史学对民族史的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对近代史的研究两方面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认为近代史和民族史学科界线分明,较少交叉与对话,同时影响了两个学科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民族史视角"观点,主张从我国多民族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维 《学术探索》2003,(4):90-9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一大战略.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区域.西部大开发给西部民族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解决好民族问题,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0.
西南边疆跨境地区,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有着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人类文化资源。舞蹈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这里的遗存极为丰富。无论是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还是原始观念在舞蹈中的遗存,都充分地证明了民族舞蹈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生态文化性特征,是民族舞蹈文化构建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区域自然生态给予民族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不但可以从中探究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动态特征,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其他文化上的关联,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