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经济犯罪死刑问题法学界多年争论的焦点问题。以一体论配刑理论为根据,选取刑法的正当性为立论基点认为,经济犯罪不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犯罪也日益严重,立法机关希望通过死刑的适用来遏制经济犯罪。但事与愿违,死刑的适用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违背了刑罚的目的和罪刑均衡原则。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应当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经济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附加适用财产刑。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不同于一般普通犯罪,其采用的刑事政策的基点也有所不同。在以适度化为基准的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视野中,现行经济犯罪在刑罚适用方面应作出相应调整。本文从刑罚观、历史观的角度进行考察,对经济犯罪死刑适用展开评析,并对经济犯罪是否适用死刑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死刑问题是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结构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伴随《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对13种经济犯罪死刑的取消,贪贿罪死刑存废问题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贪贿罪配置死刑不符合刑罚理念,是一种扭曲的民意观,更难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规,因此,对这一敏感和棘手之议题,贪贿罪的死刑废除即可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关于取消贪污受贿罪死刑的提议引发了社会大范围的争论,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关注。文章回顾了犯罪学史上各个学派对死刑存废的争论和限制或废除死刑的相关国际条约,从贪污受贿罪与一般经济犯罪"四要件"的区别、贪污受贿罪侵犯的法益、死刑的功能等法理学角度和现代民主政治宪政的要求、权责相一致的要求等政治学角度论证了贪污受贿罪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基于心理学的期望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贪污受贿罪死刑存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而反对贪污受贿罪死刑的废除。现阶段我国贪污受贿罪死刑中存在的问题是不严格执行死刑带来的犯罪行为与惩罚之间必定性的缺失,应提高死刑判决标准并严格执行死刑判决。  相似文献   

6.
死刑废除思想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的废除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国际潮流。中国无疑也要顺应这种国际形势。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社会治安形势等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目前还不能立即废除,但应当对其适用性进行必要的限制。在立法方面,要废除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的死刑;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减少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死刑的数量。在司法方面,要从严解释死刑的适用范围;正确理解死刑的适用条件;严格执行死刑复核程序;改革死刑的执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货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实际谈到妨害国家货币罪在新形势下的主要特点,并与国外刑事立法及国内有关其他经济犯罪立法相比较指出,增设妨害国家货币罪死刑,是完善刑法、打击犯罪以及实现法制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古典学派内部死刑观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古典学派内部对死刑的态度,可分为两派:保存论和废除论。贝卡利亚、边沁基于社会契约论和功利论,认为死刑存在许多弊端和坏的特性,极力主张废除死刑。费尔巴哈、康德、黑格尔等人,基于心理强制论、等量报应论和等价报应论,认为死刑有其特有的有益性或功效,主张死刑存在是合理的。但其具体观点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死刑改革无疑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中国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经历了哲学层面、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层面的争论后,最终回归刑法学本身,目前在"限制"死刑的范围内达成共识。限制死刑论希冀通过借助"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同时逐步实现废除死刑。而未来存废双方在涉及严重腐败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民意等方面将继续存在不可避免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死刑问题尤其是死刑存废问题,已成为中国刑事领域的热门话题,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基于我国司法条件、司法特点、诉讼文化、诉讼传统、历史背景、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但我国应从完善死刑制度着手,以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真正做到“少杀、慎杀”,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问题被提上日程,学界对此有不同观点,本文主张我国今后仍然应当积极应用单行刑法的方式规定经济犯罪,但以刑法典集中规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由于立法上死刑复核程序内容的空洞化和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最高院在死刑复核程序的实际运作中突显了诸多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行死刑复核模式的“行政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本文试图从“诉讼化”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提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刑法采用了刑法典集合模式,意味着在中国并不存在独立意义的经济刑法。刑法第三章虽然常常被理解为狭义的系统的经济刑法,但实际上其内容体现出与刑法其他章节整体上的罪刑分配关系,也因此导致对所谓经济犯罪刑罚过重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刑法的混合模式下,以刑罚分配的量级为参照系可以看出,意在危险禁止与风险控制的公共政策思路占据首要的地位,其次基于政府管理与调控的指导干预型经济政策成为立法的基本导向,最后才是体现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与调节的保护服务型经济刑法。在这种结构下,早日全面废除经济犯罪罪名的死刑的理想,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6月6日在京召开全国电话会议,进一步部署狠抓查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任建新要求,近期要加大对贪污贿赂、金融诈骗、走私等严重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要认真查处大案要案,把反腐败斗争向前推进一步。 据介绍,今年1至4月份,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9万多起,其中贪污贿赂案件1.2万起,内有万元以上大案6173起;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9836起,其中万元以上大案2591起,判决7130人,其中判死刑、无期徒刑102人,判处副部级干部1人、厅局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35人。 任建新指出,今年下半年,政法部门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速查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他说,要把贪污贿赂、金融诈骗、走私等犯罪案件作为集中查处的重点;把党政领导机关、司法部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刑罚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正确把握和实施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及经济犯罪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刑罚思想中有关先教后刑、执法必严、慎用死刑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 ,对今天我国的以法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的犯罪形式和新兴犯罪形态,本文以新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新规定为基点,并注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经济犯罪相比较,从宏观角度,采用归纳法,不新型经济犯罪的基本种类,主要特点,形成原因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死刑又称生命刑、极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新刑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仍然规定了死刑。如何认识死刑,是刑法理论工作者、司法实际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旧刑法的比较谈一下对死刑的认识,以求教于刑法学界的同仁。无论是新、旧(旧刑法是指1979年刑法以及此后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补充规定)刑法都是从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来现定死刑的。因此,要正确理解死刑,需结合这两部分的内容加以分析、总结。一总则对死刑问题的规定1.新、旧刑法现定的相同之处。新旧刑法对死刑问题的规定有以下相同之处:①…  相似文献   

18.
死刑存废之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倍受人们关注.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国家曾经流行一时的一种国家权力来源学说曾经被普遍用来解释刑罚权的来源.洛克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积极主张者,但由于两者对于自然状态的理解不同导致他们对死刑的观点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大量详实数据的分析,对经济犯罪的现状、成因、对策等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提出了建国以来经济犯罪活动三次犯罪高峰的观点。作者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防治的”;经济犯罪的产生与社会环境及各种相关因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还对经济犯罪的隐案同经济犯罪产生的关系,以及个体犯罪心理等基本方面作了详尽探讨,并提出了防治方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死刑执行在我国经历了由单一枪决到枪决与注射并存的发展演变,本文通过对两种执行方式的优劣比对以及对我国目前死刑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死刑执行制度提出完善建议,其意能够对我国死刑执行的改革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