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于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传统的“传”与“变”是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前提。使传统服从现实、更新传统是解决现实与文化传统的矛盾,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途径。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文化的再创造,既不是抛弃传统,也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融汇古今,再塑现代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论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至今仍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是新文化创造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揉合并存的复杂体。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善,在以我为本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鲁迅 ,在家庭中 ,作为长子、长兄 ,在教育部 ,作为分管文化工作的官员 ,其言行大多未逾传统文化规范。作为大学教师 ,他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的“反传统”,主要表现为 :敢于赞许文学中的创新和在研究中敢于发表创见。作为作家、思想家的鲁迅 ,则激烈地“反传统”,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文化急剧转型的必需 ,是创建新文化的必需。他的“反传统”内涵 ,在社会制度、封建等级观念、政教观念方面 ,主要是“破除”;在文艺等方面 ,则主要是冲破、超越、创新 ,并非完全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拓展其思想并助于他的实践活动,其思想中既有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点,也有以传统文化建构其思想体系的特征。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的三维结构体现在能够从“因袭”传统文化与“规抚”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获”,积极主张对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和放弃不好的;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仍要学习外国长处的层面。这样的文化观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探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进而点明和合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为什么会定型为“四声”?陈寅恪先生早在 2 0世纪初就认为是由于佛经的转读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三声的影响所致。根据现存沈约关于“四声”的材料考论 ,汉语“四声”形成的真正理论依据并非外来的文化 ,而是渊源于传统文化中古老的“四象”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基础,是外国人认识中国、加强中外理解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把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结合起来,要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静少年教育和党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 ,墨翟从“兼相爱 ,交相利”的认识出发 ,提出了以“相爱”、“互利”、“平等”为原则处理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对“兼相爱 ,交相利”、“和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目前学术界兴起的国学热,有必要从辨别国学与传统文化说起,认清国学是“学”,传统文化是“文化”这一概念,并以审视、批判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西口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口”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近年来被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西口现象何以被称作文化,目前没有学者做出过明确的界定。文章通过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比较,确定了西口作为文化现象的各种因素,即西口现象符合作为一种文化所应具备的条件,并给予西口文化以确切的定义。文章作者认为西口文化是以山西右玉杀虎口为核心,军事文化为基础的,明清时期与南方主流文化相对应的、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俗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西口文化的特征,阐述了这一文化现象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异化现象,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植根于中国长期稳定的农业社会,伴随着中国农村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我国农村影响较为深远。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属干“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与广告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广告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广告人在创作策划广告时,还是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中,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广告手法的日新月异,当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有伦理争议的广告现象,而且许多已经超出了法律的管辖范畴,其中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着眼于传统文化对广告伦理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遵循与突破、传统与现代、正面与负面的广告误区与表现,主要包括:广告的失真与夸大,比较广告中的伦理,倡导性广告的伦理,针对儿童与妇女的广告伦理,媒介外溢引起的广告伦理界定等。由于伦理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和多重标准,文章认为要根据时代的变迁来适度地认识广告伦理问题,以提高华人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中国传统音乐范畴的基础上,文章对传统音乐的分期、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和西方音乐的对比,阐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文化内涵:时间型文化是传统音乐单线型旋律构成的基础;天人合一是传统音乐艺术的最高旨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于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实践的现实需要是区别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传统文化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好与坏,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建构起文化自觉前提下的“文化免疫”。从矛盾的角度而言,应辩证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是矛盾主要方面,对立性是矛盾次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应努力超越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殊性”界限,建构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的新生活样态,以此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在场”。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并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整合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术”。“术”,既有可继承的“精华”,也有必须批判的“糟粕”。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术”,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