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男子向女子求婚,称“下茶”,女方受聘茶礼,称“受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不齿. 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相似文献   

2.
品茶赏茶联     
仲芳 《人才瞭望》2012,(12):77-77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茶联是茶具像化的演变,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的享受。在高雅古朴的茶文化中,茶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夺目奇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茶联。  相似文献   

3.
茶的世界     
正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并广为流传。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文化,古文中茶这个字可追溯到3000年前,现代汉语中则称为"茶"。最近我有幸和马景恒先生一起品茶论道,他是中国茶文化的内行,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春市外国专家局的局长。在中国早期的茶文化中,人们把叶子磨成粉末状饮用。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这种饮茶方式在日本广为传播。后来,中国开始用冲泡的方式饮茶,日本依然保留了使用茶粉的  相似文献   

4.
首先,茶叶的用量是很讲究的。以一人独饮为例,高档茶2.5克为宜,中、低档茶以3至4克为宜。常言道:老茶要沏,嫩茶要泡。“沏”就是用开水直接冲茶,“泡”就是用70℃左右的开水浸茶。 茶和水的比例也有学问。一般是 3克茶叶加 200毫升水,泡3至4分钟慢慢品饮。饮茶应在喝到三分之二后,再添入开水.高级细嫩绿茶不宜盖杯盖,否则会影响茶的清爽度。 专家提示,使用保温杯泡茶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成分,保温杯的水温一直很高,茶叶浸泡在既高温又恒温的水中,香气大大减少。鞣酸、茶碱也会大量…  相似文献   

5.
“我说,让世界一边去吧,我只要我的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地下日记》中的人物如此说道。茶是一种故事,有它的讲述者和听众。它可以浪漫柔和如红茶,也可以舒缓镇静如绿茶,亦或是神秘清新如普洱茶。不同国家的人喝茶的方式以及选择茶的种类不同,但喝茶确是全球共有的爱好。中国,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的圣地,吸引了许多茶的朝圣者,这种芳香四溢的饮料把他们带到了中国。亚历山大就是这样一位茶的朝圣者。2008年,茶叶的魅力促使他来到北京,此后便一直住在这里。可是,他不在中国,而是在老挝一个名为丰沙里的地方种植茶叶。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而名茶就是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浙江)、洞庭碧螺春(江苏)、黄山毛峰(安徽)、庐山云雾  相似文献   

7.
查业 《人才瞭望》2013,(5):108-108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种茶,全国有18个省产绿茶,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的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3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周杰伦     
当夕阳余晖落尽的时候,每一个低头的游子都会想到久远的橙色的的茶的香味,那是Jay带来的《爷爷泡的茶》他对音乐的赤诚是一份纯纯的《简单爱》  相似文献   

9.
阿忆 《人才瞭望》2011,(10):70-70
一、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相传在公元前2730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按此推算,我们的祖先发现茶树和利用茶,迄今已有4700多年了。二、最早把种茶的技术和饮茶的方式传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0.
杏茶     
小时候,家里用过一个名叫杏茶的保姆,浙江诸既人。她的叫做杏茶的名字,令我很难忘。杏和茶,都是清淡与香馨的植物,同时,杏仁和茶叶,又都有丝丝的苦味和醇醇的甜味。她的模样还留在我心里,很素净的:齐耳的短发,斜挑头路,在发多的一面卡一个夹子,总是穿斜襟蓝布的衫子和带纽襻的布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种茶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英国作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与艾丽斯·麦克法兰(Iris Macfarlane)母子合著的《绿色黄金:茶叶帝国》(Green Gold:The Empire of Tea)一书中说,"一千年前,已经有数百万中国人经常饮茶"。早在公元4、5世纪,茶已经成为长江流域人们喜爱的饮品。唐朝时,喝茶习惯已传入中国大多数省份。公元780年,陆羽的《茶经》出版后,中国喝茶的人数变得更多、地域分布更广。  相似文献   

12.
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 他说:“茶壶是根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中能泡一种茶。”  相似文献   

13.
宋人喝酒,有酒博士招待。宋人喝茶,有茶博士招待。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没多时,茶到。”第二十六回:“量酒人一面筛酒,武松便不开口,且只顾吃酒。”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6,(2):87-88
对于离职的员工,聪明的态度应该是人走茶不凉。  相似文献   

15.
对于离职的员工,聪明的态度应该是人走茶不凉。  相似文献   

16.
茶趣     
郑局廷  瑾轩 《人才瞭望》2014,(7):103-106
一"商有商道,官有官品,茶有茶趣。"这是博士论文答辩后,导师周文康对蒋志峰说的。他即将到宁阳去做县委书记,导师听闻这项任命,端起茶杯,像是叮咛,又像告诫,说:"没事,喝茶。"这天晚上,蒋志峰正在家里泡茶品茶,常务副县长张晓然突然打来电话,说是青口镇河口村近百村民闯进金威建筑公司驻地,把4个小青年打成了重伤。他立马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17.
日前,绍兴县茶场的日籍专家大川宏亮先生荣获“西湖友谊奖”。 “西湖友谊奖”是省政府为进一步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表彰对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奖项。浙江省外智系统仅有5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大川宏亮则是唯一的县属单位的外籍专家。大川宏亮不仅管理好,而且技术精。他着手改造了制茶工艺流水线,把原来的半机械化生产,改造为全电脑控制的6条蒸青茶自动生产流水线,他传授了优质茶的制茶技术,加强了对茶叶栽培与管理技术,引进了日本式的科学栽培技术,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与产量,他加强了对国际…  相似文献   

18.
你到过上海老城隍庙湖心亭茶楼吗?假如你是老茶客的话,很可能你就熟识我了。我今年刚过不惑之年。干我们这一行的过去称为茶工,大概也算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吧,虽然干这一行人数甚微,至今有关部门无法将它的工种定位,也没有技术职称考核方法,但人民生活离不开它。我有幸在湖心事茶楼工作了20年,亲眼目睹了茶楼的兴衰,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结茶缘 方知“茶”无止境 1974年,我从外地返回上海,被分配到湖心亭茶楼当茶工,那时,“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古老的湖心亭茶楼是当时“扫四旧”的幸存者,偌大的上海滩数万家茶馆、茶园、茶楼关停并转,剩下的简直寥若晨星,那时的“湖心亭”是那么的陈旧,满目疮痍,人们心有余悸,不敢光临,生意清淡。只有一些老茶客独有情钟,积习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饮用都是从我国开始的,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之久。俄语中的“茶”字是一个外来词,它的发音同汉语一模一样。普遍饮茶和用茶待客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成为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据记载,俄罗斯人直到17世纪才开始尝到茶味。俄罗斯学者格·库勃利茨基写道:“茶叶是从中国并通过其边境城市恰克图引入俄国的……运茶的车队从这里开往莫斯科和彼得堡。后来又改为海运,再后来它就在我国本土安家落户了。俄国人也学会自己种茶……”关于茶叶是如何进入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20.
周俊 《人才瞭望》2017,(11):36-37
刘文新,男,汉族,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1989年,17岁的刘文新用卖鸡蛋攒下的300 元钱起步接触茶叶,从此开始了茶叶生涯. 他把茶叶当成自己的生命和事业, 二十年如一日专注做茶, 从地摊起步一直发展到现在全国茶叶的名牌企业. 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兴茶富农,树立了"复兴名茶,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 成为带领信阳茶乡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