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国际经济合作存在着政治动因和政治功能,由此决定了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主权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各种因素构成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国际政治环境系统。国际经济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何规避国际政治环境风险和有效利用国际政治环境,从而达成主体间经济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两大热点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问题是最具有“全球性”的问题 ,它的产生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 ,而经济全球化也使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必要 ,并为其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环境合作存在着的南北关系紧张、主权干涉及污染转嫁等问题 ,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阻碍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与贸易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涉及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多边环境组织、WTO、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行业组织,如国际热带林木组织,也在探讨贸易与环境问题.最近,地区或次区域合作安排中已经涉及环境与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能源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在能源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采取"孤立态度"。为全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经济安全以及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代表的能源环境安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更加活跃。能源环境安全的现状与困境深化了参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而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能源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主体在国际合作中应该对自身的环保义务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平台,进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能源企业自身标准。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犯罪对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国际环境犯罪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国际犯罪,具有其独特的犯罪构成,从事了国际环境犯罪应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国际环境犯罪的惩治对于我国政府在打击环境犯罪和参与国际合作方面的立法与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被各国所公认的、适用于国际环境法一切效力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多不同主张。虽然各国学者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不一,但是笔者认为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的原则、全球共享共管资源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并由各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中遵守。  相似文献   

7.
《巴黎协定》在国际环境条约层面明确了国际环境合作机制下的全球气候治理"自下而上"模式,并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重要性。日本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契机,通过制定施行《环境基本法》确立了国际环境合作基本理念,将该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式纳入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通过制定实施国际环境合作的政策,构建了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是以东亚为重心的三层级模式,参与主体涵盖政府及政府间组织、地方公共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日本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在东亚地区所取得的成效,能够为推进东亚区域性气候治理合作共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国际合作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诉求。西方传统国际合作精神以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合作论”主导国际合作已久,但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渐渐显现其理论和实践困境。为协调当前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国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总结国际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要义,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国际合作新精神,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作为、彰显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与国际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 ,诉诸国际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视角转移。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 ,将个体理性转化为集体理性 ,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 ,环境问题又为广泛的国际制度变迁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理性 (国际环境保护制度 )与鲜明的价值理性 ,推动着创造出符合人—社会—自然系统和谐发展的国际制度体系。作为工具理性方面 ,其影响重在制度创新 ;作为价值理性方面 ,其影响重在制度变迁。在国际制度变迁视角下 ,国际环境保护制度是价值理性有余而工具理性不足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制度和国际合作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命题。国际制度的特点内在地决定了它具有解决国际争端,协调国际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的积极作用。国际制度是指向人类未来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尽管在现实中,国际制度还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但是,这些不是否定国际制度作用的理由,而是为国际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国际社会经由国际制度实现合作进而达到和谐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的泛滥和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以联合国为主导,各主权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性艾滋病防控监测机制、发展国际综合防治体制、援助发展中国家、明确国际共同规则与共同行动。随着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中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的确立,地区性合作与全球性合作、非政府间合作与政府间合作相互渗透,国际合作中人权保护的新发展,使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得以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核恐怖主义威胁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日趋重要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与条约,确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心地位,并进行了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有益尝试,初步建立了反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框架。但这一框架仍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并且,最终解决核恐怖主义必须根除产生它的土壤,这需要经济、政治、法律合力为之。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反恐斗争中 ,必须重视国家主权原则 ,认清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核心 ,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理论基础 ;国家主权原则使反恐国际合作成为可能 ;国家主权原则使各国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就主权问题作出让渡 ,达成国际反恐斗争的各种协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国际空间合作有多样的形式.1996年联合国《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为国际空间合作确立了八项指导原则,国际合作可以为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工作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以及法律规范的支撑,故非常必要;然而在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工作中的国际合作经常受到国际政治的消极影响,既缺乏国际协定或国际习惯的规范,又没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监督执行,所以目前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的解决只能寄希望于《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指南》的制定和执行,但是该指南23关于国际合作机制的规定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鉴于此,国际社会可以在技术合作、法律合作、设立基金会、设立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委员会或国际空间合作组织等方面加强合作以促进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各国联合行动,但国际环境合作缺少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各国合作态度不一且面临诸多问题。国际环境议题需要通过知识和利益双因素综合分析合作空间,运用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各国的国家利益搭建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气候变暖案例难以达成合作的原因,以及臭氧层空洞和地中海污染两个案例如何依靠不同路径达成合作。这3个案例的比较表明: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变化共同影响国际环境合作的空间。在合作前期,较弱的知识确定性作用有限,国家合作行为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在合作中后期,逐渐明朗的知识确定性通过国际倡议压力和国内民意压力督促国家履责的作用日益明显,环境合作中资金技术机制的完善以及新技术收益和治理收益的显现,环境合作较易达成。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国的国内问题也是国际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形式很多,但最主要的合作方式还是各国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即国际行政合作。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国际行政合作的基础、合作机制现状、现行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国际行政合作机制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刑事法院的正式运作依赖于国际刑事法院与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刑事合作和司法协助。国际刑事法院刑事合作应当遵循尊重国家主权、保障人权、适用《罗马规约》原则。这些原则构成国际刑事法院刑事合作规范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并以英、美、日等国为例具体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措施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主要行为体属性决定着国际关系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在把握民族国家这一现代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所具有的进步性、阶级性、独立性和历史性的基础上,对国际合作提出了如下观点: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建立各民族协调的国际合作的必要先决条件;民族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国际合作的阶级特征;真诚、和谐的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各民族的真正独立基础之上;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将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民族国家的性质由此发生根本变革,和平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并推动民族融合,直至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