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当时执政党国民党内和平民主势力与国内外反战要求相结合的产物;蒋介石在政协期间的言行与国民党代表的妥协、让步,是会议通过五项决议的重要原因,正因此,国民党蒋介石受到各方面的一致称赞。国民党顽固派撕毁政协决议,破坏民主工程,恢复独裁、专制,则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中国在政治失信于民,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曾经有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个是由国民党召集的各党派的政协会以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一个是由共产党召集的人民政协以建立新中国。人们习惯于称前者为“旧政协”,后者为“新政协”。两个政协都确立过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新中国成立40年后的今天,来研究这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别,对于了解当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经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之际,回顾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斗争,探讨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坚定方针和矢志不渝的努力,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就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我党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同美蒋反动派的斗争试作概略论述,以敬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习《决议》,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认真领会《决议》的主题,紧紧把握住这个主题。《决议》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决议的标题已经指明了,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决议》明确指出:“本决议着重解决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问题”。这个指导方针就是:“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联合政府”是抗战后期美国与国共两党三者之间交锋的一个关键问题。“联合政府”主张虽由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但却与美国抗战后期对华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国曾在国共两党之间就“联合政府”问题进行过多次探讨,并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了五点协议。事实上抗战后期也确实出现过实现“联合政府”主张的内外部环境,但最终由于蒋介石政权的极力反对和美国对华政策的霸权实质,导致了“联合政府”主张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史亦 《山西老年》2014,(10):25-25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下午政协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亲自铲土为纪念碑奠基。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主持。具体工作由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下的设计组承担。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党联合政府主张的真实性阎海涛“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是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15日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的。不久中共中央基本上用联合政府口号代替了原来的改组政府主张.对此,有学者认为,联合政府主张是为打倒国民党专...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努力。联合政府主张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的政治妥协。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妥协条件的缺失,联合政府最终未能建立。分析国共两党围绕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斗争,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以史为鉴、以政治妥协的精神进行和平谈判、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早在抗战初期即已酝酿成熟。所以直到抗战末期才公开提出,是因为以下四个条件使然:一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为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客观上造成了有利时机;二、以民盟为首的中间势力强大,为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奠定了群众基础;三、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创造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四、英美苏三大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结束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有着很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案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设计了科学的社会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宪政的纲领和相关具体方案。当时的中国存在着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独裁内战方针而未能使其转化为现实性。分析总结抗战结束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对推进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谈判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共七大的一个政治主张。中共七大提出联合政府主张既不是参加政府,也不是推翻政府,而是要通过改组后的联合政府实现各党派合作建国的愿望,使中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联合政治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发展的结果。联合政府在世界上及在印度的某些邦都有成功的实践。虽然联合政府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实践在独立后的 5 0多年里均以失败而告终。但是 ,联合政治、联合政府是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是印度目前的惟一选择和将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张治中与新疆联合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联合政府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归功于张治中为实现新疆之和平与民族团结而作出的辛劳和努力;而联合政府的破裂,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其在新疆执政之直接结果。张治中自接手新疆事务之后在治新的方针、政策等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及其决策和行为,既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面,也有维护国民党对新疆统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五十一岁抗战胜利后,茅盾积极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六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茅盾更加积极地从事和平民主革命斗争。一月,《中国作家致美国作家书》(郭沫若茅盾等十七人),《重庆文艺界慰唁昆明教授学生电》(郭沫若、茅盾等二十六人)同时发表于《中原、文艺杂志、希  相似文献   

15.
《论联合政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但由于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毛泽东对这篇文献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对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做了重要修改,因此《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献与其它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之间就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的修改,体现出了建国前后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党情报局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治压力,这也是毛泽东当时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与华莱士使华──兼析赫尔利与华莱士使华政策的异同关绍纪1943年底,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国共关系的政策作了较大调整。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关于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制订了实现中国政治统一的路线。华莱士使华揭开了美国调处国共矛盾的第一页...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实事求是象一条红线贯串在它的字里行间,它是《决议》的基轴和灵魂。《决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原则、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在认识论方面,就是要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强调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客观事  相似文献   

18.
老报人杨奇的新著《风雨同舟》,记述了1948~1949年间中共地下组织护送旅港民主群英秘密北上参加政协的事迹,是当今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最为翔实的记录。杨著称:李济深等12人代表民主党派在1948年5月5日发给毛泽东响应电报,由于辗转传递,到7月底才送到西柏坡。1948年8月1日,毛泽东亲自写了复电。而复电并无进一步的实质内容,只是要民主党派继续讨论时机、地点、召集人、参加范围等问题。而所谓时机地点,皆取决于战争进展,又岂是这些民主党派所能讨论的?那么,在西柏坡与香港电报往还之际,毛泽东对联合政府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陶世贤 《金陵瞭望》2008,(24):85-85
专委会、委员组(以下简称委组)是政协的重要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是政协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在政协工作和活动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做好政协专委会、委员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关键就是要使委组工作“精起来、专起来、新起来、活起来”,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院和黑河师范学校部分从事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共同编写的《教师工作问答》一书,八二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受到了教育界的领导同志与教师们的欢迎,现将部分来信、来稿摘登如下: 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作品 齐齐哈尔市政协副主席、原市教育局长周宗鲁同志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把教育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