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现状,民族民间舞的内容主要来自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流变之后,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我国专业舞蹈教学及高、中等师范艺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教学价值可以从“身”与“情”的关系,以及身体协调性、文化视野的观照、舞蹈语言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加以探讨,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朵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
中国朝鲜族舞蹈是固有朝鲜民族舞蹈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其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作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迷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音乐美学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历史梳理,论述了中国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人类的情感是表现音乐的源泉,音乐能给人们心灵以最深刻的情绪与情感变化体验;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也是其获得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电影音乐是通过影视艺术音画结合的途径使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内心情绪及情感变化,在实现自我确证的同时,也实现了画面与音乐所表达情感的相互确证。因此,这也使电影音乐的审美情感活动更易于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唱论中的“唱心说”,强调了歌唱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强调了情声并茂的美学思想。强调人身乐器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理论在今天的声乐表演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予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学贯穿着一条主体性原则 ,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言志”、“主气”、“缘情”三个阶段。其中“缘情”论历时千余年 ,成为中国诗论的主导思潮 ,由此形成中国诗学的情感本体论。这一学说强调 ,在主体诸因素的综合——“心”之中 ,情感占有根本的、核心的地位 ,抽象的思理不能脱离情感而存在 ;情感是推进想象与构思的动力 ,以情写景 ,以情造景 ,艺术形象是从属于情感的抒发的  相似文献   

6.
歌唱的呼吸问题 ,实际就是在歌唱时 ,如何吸气和运气的问题。一个歌唱者的呼吸习惯和呼吸方法越好 ,歌唱的方法就越显得美妙精巧 ,在表达人物情感时就越能得心应手 ,随情而发 ,情至声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论既强调情感的抒发,同时又以“理(礼)”来节制和规范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的特点。在诗歌的接受上,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读者不仅应该“披文入情”,而且还必须“以心会心”地加以体会,从而才能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振和默契。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对生活持悲观焦虑情绪者众多,回望我国传统文化,孔子的积极乐观精神具有启发性,值得借鉴。孔子之“乐”属于“情”的范畴,儒家之“情”有两个维度:群体之情与个体之情,孔子对个体之情论述更多。“乐”是“情”落实到现实层面的外在表现,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呈现为道德情感(孔颜乐处)、审美与道德情感的融合(曾点气象)、日常生活之感性情感(无私忧、乐观)三部分。孔子乐观是因为有坚定信念的支撑,这种信念进一步细分为“志为君子”和“尽人事以待天命”。这样的信念在今天依然不过时,即使建立其中一条,也能支撑起人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与传统民间舞蹈是自然天成的继承关系,具有生活化、世俗化的特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科依然需要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建设发展,这也是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梳理我国自近代以来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现状基础上,认为现在的学科建设以表演专业为主,存在着舞蹈理论欠缺、学生综合素质欠佳、教师学术基础薄弱、专业教育教材有限的困境。要从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由破而立,破中显立”,彰显民族民间舞的时代朝气。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西“情物关系”的研究对比中,我们发现彼此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中国是由物到情,情和物的地位是平等的;西方是由情到物,更加偏重于主体的情感。到20世纪初,在王国维反“游词”和西方表现主义的对比中,我们能在两者之间发现其共通之处,那就是“情物结合”的创作方式已经成为中西文化沟通的重要方面,从而更加明晰中西情物关系的互释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11.
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提高和深化。舞蹈是情感的“极致”,而情感的“极致”需要舞蹈表演。舞蹈与舞蹈形象塑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重视舞蹈形象的塑造,提高舞者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力,舞蹈本身才有意义,其生命力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12.
在舞蹈艺术中,音乐相对舞美、灯光对舞蹈的意义更为重要,关系最为亲密。学好音乐更能提高舞者审美能力、完善舞者的乐感。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因为音乐会影响人的情绪,而且是不分时间和空间,而舞蹈是无法离开音乐的。舞蹈的目的是在于配合音乐来传达其内心的情感,在舞蹈中能将自己的感觉最真的一面表现出来,“就舞蹈与音乐两门艺术相比较,音乐更深奥一些,音乐里有舞蹈所表现不出来的东西”(摘自戴爱莲《在首届全国芭蕾比赛总结会上的讲话》)这是因为听觉意义上的音乐总是比视觉意义上的舞蹈赋予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思想总是丰富于客观具象的;更何况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和精神,导致表达的抽象总是与想象的丰富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一、情绪感染 罗素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学生主动参与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司空图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诗品》在论述诗歌艺术美的本质和本原时,使用了“道”、“体”、“虚”等抽象的理论概念,从而对诗歌艺术的本质规律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后代以审美为中心的诗歌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明显的创意.其一,司空图“韵味”说同刘勰“余味”说和钟嵘“滋味”说侧重于作品形象本身所包含的神味不一样,更强调艺术形象和意境引起欣赏者想象后所获得的一种境界和情绪,更重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司空图对意境的推崇使他尤为重视审美情感(思)与审美想象中的艺术空间(境)融为一体。其三,司空图的美学理想、审美标准是“味外之旨”的“醇美”,而“素”“心”“情”“意”等代表主观的概念恰好说明司空图对诗人的主观在创造诗美的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孤独情绪裴登峰文学艺术是激情冲动下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表达心灵中的何种情感,其中都有渲泄某种情绪的成份并藉此来遣情达意。因为情绪当中夹杂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作品中就...  相似文献   

16.
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与身体的空间结构有很多对应的地方.这些空间结构包括“方向”“上下”和“深度”等,将身体纳入到认知研究范畴中的“具身”观念同样也论证了情绪具有空间性,情绪的空间性是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情”是舞蹈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舞蹈素养,就必须在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舞蹈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随情动、因情而舞;二要创设舞蹈教学意境、借助想象、激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其创造意识。使学生从用脚跳舞逐步向用心跳舞过渡,实现身体硬件和思想软件的有机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最能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强调了生命情调.作为人之本性的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发展的原动力,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中的爬滚训练是以舞者为核心,激发舞者内心的呼唤;让躯体伴随着音乐在地板上自由翱翔,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让思绪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表达特有的动感和最内在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情绪场"是一种能给个体以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动机或需要的客观环境.文学的特质决定文学教学更需要进行"情绪场"的构建.文学教学"情绪场"构建九法形象现情,言语激情,人际感情,环境衬情,技术设情,诵读生情,心灵悟情,以理驭情,以志冶情.  相似文献   

20.
“诗言志”与“词缘情”这两个诗学命题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志”与“情”也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人文情感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可谓既有“情”又有“志”。对于这种“情”与“志”的情感,曹雪芹将其升华。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与“志”,来分析曹雪芹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