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寺庙建筑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以平面形制为出发点,探讨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主要是吐蕃王朝时期,佛教由大唐和尼泊尔同时传入藏地,寺庙建筑作为外来建筑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受到了来自汉地、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文化发达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寺庙建筑平面形式以对印度寺庙的模仿为主;发展期主要是后弘期开始的前四五百年时间,随着佛教文化与藏地文化的融合,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雏形,就是“前堂后殿”和“前堂侧殿”形式的出现;伴随着格鲁派的发展壮大,寺庙形式趋于成熟定型,三段式的平面布局,“前堂后殿”式成为平面形制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也是喜玛拉雅地区受藏传佛教制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丹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也存在不少体现西藏制度文化影响的宗堡建筑。这些建筑除与藏式建筑基本形制和功能相似之外,不丹的藏传佛教建筑还表现出受尼泊尔宫殿建筑文化影响的本地化风格。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随着西藏与汉地交往的深入和频繁,藏传佛教在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汉地的大量兴建。以成都白岩寺为例,文章主要从藏传佛教建筑的材料选择上注重继承藏地佛教建筑的历史传统和古代优秀的建筑思想,色彩搭配上注重对佛教传统内涵的彰显,装饰艺术上突出对宗教教义弘扬等角度出发,探讨汉地藏传佛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历史实物见证,其所呈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的古代建筑上,常可以看到一些独具特色的雕饰,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加强了藏式建筑的雄伟气势。例如,在寺庙平顶上部多装饰铜质锱金的跪犀、法轮、孔雀、宝瓶;(木坚)柳墙上装饰铜制的“朗究旺堆”(表现五行的图案);庙顶上面安置锱金的佛幢;檐下线四角设自在天王、大鹏鸟及狮  相似文献   

6.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是喜玛拉雅地区建筑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其建筑既借鉴了印度建筑的风格,又有其本身独特的样式。由于历史上尼泊尔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关系和密切交往,所以,尼泊尔宗教建筑对藏传佛教文化圈建筑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吉祥多门塔为例,试图通过加德满都谷地建筑艺术对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的影响,探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与尼泊尔宗教建筑艺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佑安寺始建于大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当时全国由皇帝亲自授匾的六十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在东部蒙古有很大的影响,其盛衰折现出民族、宗教的许多内容,其主要建筑尽毁于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详尽考述了该寺的修建过程,寺庙的布局及佛事活动,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赤峰地区现正常使用和基本保护的藏传佛教寺庙有29所。赤峰市境内藏传佛教进驻历史悠久,个别寺庙可追溯至辽代。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汉式”;一种是“西藏式”;一种是“汉藏混合式”。藏传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寺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维护信众的合法权益,是赤峰市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多为佛教后宏期寺院建筑遗存,是长期在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影响下形成特别的建筑范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夯土、砌石、木作的工艺运用与特色,再从拉卜则、大经堂、佛殿、佛塔、囊欠、僧舍几种主要建筑类型的功能分析切入,较全面的论述了各建筑类型的构造、装饰工艺手法及极具地域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去黄果树观光途中,我去了一趟王若飞的故居。故居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大门临街,门檐下有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王若飞故居”五个大字。进了大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过道尽头是小巧雅致的二门,门檐下有一块横匾,上面是王若飞的手迹:“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进得二门,依次是正房、对厅房、  相似文献   

11.
佛心佛性是佛教的理论基础,人心人性是文人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通过佛心之于文学的影响,寻绎出佛学契合文心的理论支撑点及其文化使命、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佛像镜”东汉中期起源于洛阳地区 ,流行于三国至西晋初。“佛像镜”的兴盛与传播与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三国时 ,吴都武昌 (鄂城 )是其产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传人.不过,在创立这种信仰时,不排除受到当地历史上曾盛行过的摩尼教之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湛然圆澄以禅师身份参与戏剧创作,颇具匠心。其所作杂剧《鱼儿佛》,通过金婴、妻子钟氏二人在鱼蓝观音的疏导接引下速证菩提的效应,普劝世人戒杀茹斋、念佛往生。作者通过世俗社会所喜闻乐见的戏剧样式激赏晚明甚嚣尘上的净土念佛、禅净双修和戒杀放生风气。  相似文献   

15.
礼佛图是石窟造像的重要题材,既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写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万佛山义邑礼佛图在内容上、形制上、艺术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对北魏河洛地区义邑构成形态也有真实的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和他在西天净土佛教圣地中的位置以及他与《西游记》主旨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认为须菩提祖师既不是道家 ,也不是如来的化身 ,而是佛典中记载的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 ,他是佛门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作者让须菩提祖师作为悟空的师傅 ,别有深意。他与悟空的另一个师傅唐僧有相继相承的关系 :须菩提祖师教给悟空 72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本领 ,让他用“心”到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去觉悟 ,而唐僧则以慈悲为怀、不忍杀生的善念去感化悟空。这就完成了作者以佛教救世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藏族作家尕藏才旦的《首席金座活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沉重而又生动鲜活的历史之门。《首席金座活佛》所写人物数以百计,藏、回、蒙、汉各民族、各阶层不同人等陆续出场,演绎各自的悲喜人生。评论它,使我们再一次定睛瞩目充满向往的藏文明,是那样古老而鲜活、那样神奇无边而明白无误,肯定的说,我们有必要对草原文明重新探寻。  相似文献   

18.
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是清代西藏著名活佛,原籍甘肃省洮州厅卓尼土司辖区,曾任西藏摄政(1819-1844)、第七十三任甘丹赤巴和十世达赖喇嘛的正师傅,是西藏历史上权势最大、结局最为悲惨的摄政活佛。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月其被革职查办,拘禁拿问,次年(1845年)奉旨流放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国内外史学界对其最终结局、圆寂时间、圆寂地点、享年岁数及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的出生年份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表明:成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在新疆喀喇沙尔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的札萨克卓哩克图汗旗圆寂,享年69岁(1792-1860年),遗骨奉旨安葬于该旗境内的佑安寺(又称永安寺、巴伦台黄庙),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出生于成丰十一年(1861年),而非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9.
梵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辟支佛在梵净山活动时期就有“古佛道场”之谓;净土宗传入梵净山后,弥勒道场建立;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梵净山,把临济宗带到弥勒净土道场,使梵净山禅净双修盛极一时。“弥勒道场”不止一个,是因为各地与弥勒因缘甚深,古有“天下不平,弥勒出世”之说,中国古代多动荡,所以弥勒现世的地方就很多。梵净山被称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月境与禅境     
月意象超越了自然的囿限,以其澄明高远的特质在文人骚客与佛徒释子的心中构筑起一个空灵澄澈的审美境界,月境与禅境相互映衬,使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