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突破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认为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存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全面、党内监督制度弱化的路径制约。为扩大党内民主,消除路径依赖惯性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尝试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3个方面来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发展完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机制的创新,促进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重大意义的分析,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源泉,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实行人民民主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核心,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要着重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的制度措施,同时要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参与党内民主活动的途径、方式。  相似文献   

3.
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新形势下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做到: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重在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 ,探索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机制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建立有效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权力监督制衡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各类程序性制度等几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直接主导力量。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党内民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我们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要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改革体制机制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内监督对保护执政党权力的正常运行以及防范不正确用权意义重大,具有规范和约束权力、有效遏制腐败、积极促进和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监督相关制度、加强科学管理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着监督的结构尚需要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够、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内权力制衡,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党内权力制衡,应科学分解党内权力,切实加强集体领导;理顺党内领导体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理顺党内监督机制,确保党内专职监督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保障。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认真实行广泛的定期的党内选举制,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实行党的报告制和党内民主讨论制,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对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最初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党内权力制衡是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障党员基本权力,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政治改革新探索。考虑到执政党的多层次高耸型组织体制,从降低执政成本和提高执政效率考虑:党内权力制衡的合理取向是: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实现重大议决权从常委会向全委会的转移;提高党内监督机关的独立性,建立适当的分权制衡机制;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幅度,逐渐形成竞争性选举制度;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民主进程,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监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代会常任制是党的八大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重大改革,但这一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长期形成的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脆弱的状况尚未改变,已经严重影响了党的建设并成为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在此情况下恢复党代会常任制,建立起党代会对于各级委员会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以及相对独立的纪律检查工作体制,对扩大党内民主,理顺领导体制和权力关系,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强化党内监督,都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共产党党内长期过度集权 ,缺乏民主是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苏联共产党就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提供的历史教训是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把党的权力中心转移到党的代表大会上来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内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3.
党代会是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内民主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党代会这一根本性的制度。近年来,党代会常任制试行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制度建设优先性、广泛的制度认同性和政治效用的多样性。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已经在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力量方面取得成效,即逐步树立了党代会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在与人民民主同步发展中产生出竞争性的力量等。党代会常任制试行是党内在基层组织层面的探索,这种探索到了目前阶段需要进行调整和深化,以增强其动力、完善其机制。应在县(市)一级着手合理调整党内权力结构,在组织推动的同时,推广试行中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制度覆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党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以能力和实绩为本位改革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规范的考核考察机制,科学管理机制,庸者淘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存在的事实,高校党委领导权力是政治科学研究的范畴,有着明确的边沿界定和严格的职责划分。而作为价值意义上的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则属于政治哲学关注的领域,其内涵和特征实质上是指高校党委领导权力的优劣。本文力求从认识论的角度理清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的内涵和特征,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作一粗浅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正为一些试点中所反映出的突出的深层问题所困扰。常任制的定位不明和试点目标模糊,使其作为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试点在总体上未能突破党内权力过于集中和监督制约不力这个要害问题,是常任制迟迟难以推广的主要症结所在;党政不分的党政关系体制及其相应的领导体制,使试点中的一些重要关务难以理顺,民主原则难以落实;常任制试点面临的一些阻力和困难,使得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常任制是党内民主的突破口的认识逻辑遇到了现实挑战。这些难题如何破解,关系到常任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任务,并且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这些观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度不健全确是产生各种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制度建设对于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更加科学的制度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要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当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重点要放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制度两个方面。完善选举制度,健全决策和监督机制,推行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当务之急;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要贯彻和落实这些精神,需要深入认识和理解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公开和讨论自由原则、选举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监督和纪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的建立经过了长期探索的过程。1927年,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初步规定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基本框架。1928年,中共“六大”建立了“中央审查委员会”。1933年,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和省县监察委员会。1945年,中共“七大”决定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各地方党的监察委员会。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