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吉林地区各教育和医疗服务单位更是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二者看似互不相关,实质却紧密相连,教育单位更加注重文化传播、医疗单位更加注重文化引入,教育以文化为产品传播给文化承载者,文化承载者将文化引入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2.
所谓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3.
在前进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无论是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形成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政府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纳入我国今后发展的总章程中,由此表明我国的文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建设文化强国,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并发扬光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必然承担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这一重任。本文在明确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分析当前高校承担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索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习进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并写入党章。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古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瑰宝,熠熠五千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石和创新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林昆勇  赵铁  朱少雄 《城市》2014,(11):9-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体制创新和开放交流在文化建  相似文献   

7.
胡彬  王媛媛  仲崇阳 《城市观察》2021,74(4):145-156
江南地区的城市发展构成了江南文化兴起、演进与繁荣的历史动力,并且后者的影响力因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形成而不断扩大.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以文化品质彰显城市个性的总体导向下,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在应对竞争中需注重大都市战略空间迭代中的文化作用,在"地方空间"的层面依托根植性的文化创新助推内生增长,以此增强在"流动空间"运行体系中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这意味着,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将面临文化发展与区域路径的深度融合趋势.江南文化的创新价值最终体现为"城市—区域—国家"的多层次品牌塑造能力,特别是从文化创造力到文化凝聚力的提升过程,涉及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的深层次推进问题.因此,以江南文化为基底的文化品牌建设,应被视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文化发展与创新、区域软实力基础设施建构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边庆良  肖煜  张萌 《城市》2012,(11):65-6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宣传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关键场所,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文化财富,一直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层面上,融合说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把二者相融合有充足的原因、广泛的可能性和十足的必要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永平 《城市观察》2014,(5):159-166
加快推进广州创新文化建设,是广州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举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继续加大科技硬件投入的同时,把科技软件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文化自信根植于我们党和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拥护与认同。同时,加强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加强文化自信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从创新和改革方面入手,加快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建设,立足长远,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目标。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入手,分析当前发展文化自信的几大阻力因素,并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5):20-21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充分肯定文化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文化建设明显加强的基础上.从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点部署。这一要求和部署,是中央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大报告上胡锦涛总书记讲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我党已经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宇  ;黄渊基 《现代妇女》2014,(12):345-346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种资本掠夺的新形态——“文化全球化”。文化生存作为前提和条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建设公共文化意味着从根本的文化基因上实现国家、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正遭遇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从文化安全层面上来看,一方面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控制和渗透,另一方面是我国相对弱势文化的反控制和反渗透。想使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得到维护,建立积极的数字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行公共数字文化行业的适度市场准入原则,创新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应当成为中国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文化安全策略的重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15.
陈义军 《职业时空》2008,4(2):47-48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新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和运用,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不再是针对文化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强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十分关键。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竞争。强化人的公民国家意识,也是实现人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1世纪中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社区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中的地位正日显突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本文将提出对社区文化发展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崔熠峰 《现代交际》2012,(12):113-114
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世界的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多元文化的必然趋势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和冲击.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顺利融合、在融合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楚歌 《老年人》2008,(1):7-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同。分析“红歌”热的原因,使我们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了深刻反思,也得到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