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 ,我国融资规模呈现明显缩减态势。融资规模缩减 ,主要由于体制转轨与融资制度发展造成现代市场型融资制度缺位 ,产生制度转换空缺。经济体制转轨产生信贷缩萎 ,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不能有效弥补体制转轨造成的体制收缩缺口 ,扩张性财政融资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化解融资规模缩减的根本路径 ,在于融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路径是加快金融改革深化金融发展 ,建立现代市场型融资制度目标模式 ,构建微观经济融资制度基础 ,建立融资制度创新的市场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奇迹,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动态变迁过程,很容易造成路径依赖,难以顺利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轨道。因此,在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沉淀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仅需要分析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风险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需要考虑根本不确定性条件下动态转轨的适应性效率。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下,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规则,以加强根本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管理,突破经济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这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资本市场:发展的特色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福建省内的萌生和发展,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未来福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顾福建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总结资本市场发展的特色和经验,预测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有力推动福建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平青 《河北学刊》2002,22(3):59-63
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家群体的崛起,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动态成长过程。家族企业家利用并发展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维机制,通过市场的“生存检验”,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的企业家群体。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该群体日渐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地方经济的“领头羊”、资本市场的“新宠儿”和市场规则博弃的“局中人”。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资本困境一般是资本积累不足的供给缺口,而我国表现的却是既有供给缺口,又有需求缺口.这种互为矛盾却同时并存的资本双极困境,体现了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资本困境的特殊性.通过实证检验,指出我国资本双极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其次是自筹性的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7.
李哲 《学术研究》2012,(11):91-95
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使其总是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西方有效市场理论难以诠释中国特有的"国情"并解决其问题。要实现真正"公正、透明、高效"的目标,中国资本市场必须构建并完善"对称性"监管体系,通过对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整体与局部的"对称性"制度设计,形成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则平衡,使其具有稳定协调的特征,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稳健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功能逐渐增强。但是,市场成熟需要有一个内在机理的发育过程,在体制转轨的起步阶段,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孙光慧 《兰州学刊》2005,(1):133-134,97
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属于筹资市场,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实行的却是投资市场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成因,论述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由筹资市场向投资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微观基础的制度缺陷.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变迁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造成资本市场运行的扭曲,使资本市场内在机制不能有效地运作.  相似文献   

10.
论转轨时期的市场缺失与政府越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界比较重视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或政府失败的研究,其实,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市场机制发育比较成熟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对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我国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缺失和政府越位。要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更要注意对市场缺失的弥补和政府越位行为的矫治。一、市场缺失市场缺失与市场失灵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市场缺失表现为: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发育不全,非经济因素左右经济决策和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率或利益损害。而对于在市场机制运转相对成熟的时期,市场对某…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记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转轨遇到的许多困难 ,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积极稳妥地开拓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 ,对于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资本市场的开放及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协作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趋势。从当前来看 ,香港资本市场对这一过程的实现最有意义 ,可以说香港始终是我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放窗口 ,目前已有几十家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 ,在香港蓝筹股中 ,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股票盈利正在上升。一些研究表明 ,恒生指数总盈利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其发展需要经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暴露的问题最多,面临的困难最大。加之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阶段,股市的发展也深深地打上了转轨经济的烙印,使中国股市的发展面临着比其它新兴市场更尖锐、更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须依赖全体市场参予者的平等协作,共同努力。如果说存在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话,那就是减少行政性干预,减轻直至最终消除中国股市所具有的计划…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苟文均资本市场在中国的转轨经济中正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一、培育一个更富竞争性和清偿力的银行体系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维系着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自财政预算拨款,银行体系仅...  相似文献   

16.
环顾全球,市场经济是各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普遍取向.按照各国经济体制转轨之前性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转轨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转轨模式两大类型.诸如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是资本主义国家转轨模式的典型代表,它们经济建设成功的主要经验是早已全方位建立成熟的、严谨的、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根据各国在各个方面的差别,也呈现不同的转轨模式.如,英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主导型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转轨作为一个过程,其推进过程是复杂的,其制约因素也是多重的,起码包括成本与收益比较中的需求制约、各方供给力量不足的供给制约、转轨过程引致的一系列问题等的制约.具体分析包括:需求不对称、市场规模、公共物品、财政、地域、知识、文化、决策、力量博弈等多方面的制约.突破经济体制转轨的约束条件应主要依靠调动个人积极性,强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北京共识”的认识出发,认为对于发展中的转轨国家,转轨中的制度选择对转轨的绩效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各自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转轨中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条制度创新-交易成本合理化-增强生产激励-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实现增长的路径。中国在转轨中选择了宪政平滑变迁的方式,这可在短期内化解转轨的经济体制成本和政治体制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允许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参与证券业的投资活动,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变革,而允许商业银行进入基金市场是商业银行将来进入资本市场的前奏,是打通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连接渠道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目前法律许可的地位,推动基金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将来在资本市场业务进一步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军红 《理论界》2013,(7):32-34
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经济利益的内容及实现方式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深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转轨对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与拓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转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之相伴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与拓展也是随着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