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决策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必须深入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客观规律。一、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既要重视开展政治斗争,更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 ,对于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以经受执政的考验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重温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仍然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对于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强化执政意识 ,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未雨绸缪 ,建国伊始毛泽东及时地向全党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这是毛泽东建党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特色。当革命胜利的曙光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时候 ,作为一位杰出的大战略家 ,毛泽东就已将他的视线投向了党执政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跳出“其…  相似文献   

4.
薄岩 《理论界》2007,(12):27-28
执政能力建设是始终贯穿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深刻思考。重温毛泽东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党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他提出的一系列原则、措施和制度等许多关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对今天执政党的建设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卫裕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和科学理论,及时地解决了如何巩固和加强执政党领导地位的问题,其中特别提出了要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来保证党稳定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维护和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怎样正确有效地发挥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是党面临的又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理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科学体系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确立了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如何建设这样一个执政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早在1945年,他就明确指出,共产党要通过民主监督的途径加强党的建设,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建国以后,毛泽东更是把民主监督当作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方法,他在修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时,曾明确指出加强民主监督,克服党内缺点和错误的三条途径。这是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独特理论贡献。30多年过去了,我们党的队伍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途径的论述,现在读起来是多么亲切,其意义多么重大而又深远。 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毛泽东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巩固政权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紧跟时代,提出了一系列与过去革命党不同,也区别于列宁、毛泽东传统执政思想的新论断和新观点;采取有力举措,逐步实现从传统执政党向马克思主义现代执政党的跨越和转变。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伟大工程中,铭刻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优良作风锻造了牢不可破的党群关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随着中国革命局势的胜利发展,我们党即将掌握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党中央和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经受住执政考验是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然而和平年代,太平盛世,一个政党最需要警惕的是腐败、享乐之习一点点侵蚀我们的优良作风,现实中党内一些干部确有许多不良风气。执政党清醒的权力认知,使党必须再度聚焦作风建设来凝聚中国人们的力量。在新时期、新阶段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作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从而夯实执政之基、获得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毛泽东把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原则,如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工农业发展关系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思想极富理论价值。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对当前执政党建设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执政党地位使我们党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党是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因而执政党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相统一的,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因而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勤政为民作风;领导就是服务,因而执政党应学会做好转型期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毕岩  刘长新 《理论界》2006,3(4):25-26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成为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中国建立后,他反复强调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建设党,阐述了一系列观点,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直是党中央领导层的主要决策人之一。是我们党第二代的坚强核心。他不仅是我军最高统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他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方针,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对党的建设起了决定性作用。对  相似文献   

16.
一、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的新课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 ,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破解的一个新课题。首先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意识新觉醒的必然结果。执政党意识是指执政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执政党这个前提和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党执政以后 ,其执政意识较长时间仍在停留在非执政党阶段。党的十六大科学地判断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明确指出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果辉 《南方论刊》2010,(2):37-40
“学习型政党”概念是由我们党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强化执政基础的的必然选择,是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战略设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政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韩振峰 《学术论坛》2013,36(4):39-42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执政党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提升到全党"务必"保持的党的优良作风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党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我党的经验教训 ,系统阐述了执政党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重要性 ,提出要健全党的一系列制度。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20.
周伟 《理论界》2007,1(10):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