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盟作为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其利益集团与主权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欧盟层面的利益集团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欧盟多层级的治理体系下,欧盟的利益集团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它们为了获取各自的利益会通过欧盟的一些机构如欧盟委员会、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等对其施加作用并影响其决策的过程和政策的制定,此外也会通过社会动员的方式去对欧盟决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欧盟的利益集团与主权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有不同的特点和成因。欧盟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欧盟的决策过程,主要扮演着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结果和政策反馈等重要决策。但欧盟利益集团对欧盟机构的游说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游说的方法、战略和路径。本文在阐述欧盟利益集团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其游说的战略和路径进行总结并以欧盟的商业利益集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区治理与地区一体化相互依存、相互强化.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盟构建了独特的多主体、多层级、多模式的治理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使欧盟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欧盟内部政策协调、治理效率与主权让渡等方面的发展困境.欧盟治理仍然处在不断的调整与转变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4.
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布鲁塞尔化"的独特一体化模式在"高级政治"领域建构了欧盟的集体身份.本文考察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下,欧盟集体身份的政治建构进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派的角色理论分析和比较了欧盟国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和波兰为代表的大国与小国之间、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的角色认知偏好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选择差异,指出欧盟各国在参与共同外交与安全合作中形成的时而相互合作、时而相互制衡的复杂互动是导致欧盟集体身份政治建构"布鲁塞尔化"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关税及其它传统非关税贸易措施对贸易限制作用的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渐成为阻碍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标准化是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本文基于欧盟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标准化相互关系的经济学解释框架,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市场会以技术标准的基本收益和网络外部性收益为基础选择标准,而统一的标准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基于交易成本降低、贸易创造和规模经济的商品流动效应,以及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标准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强调治理与一体化之间的相互依赖,可以提出一种欧盟治理的新路径。欧盟治理不仅被欧盟政体的新生特质所决定,同时对国家和欧洲层级上的体制形成有重大影响。欧盟治理和体制相互构建的过程可能影响到成员国体制的一体化和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善治"可能威胁到既有国家制度的治理能力和民主质量。可以一种系统的方法评定欧盟治理何时、为何是成员国一致性的绊脚石,或是跨国家一体化的跳板。欧盟治理能够开拓跨越国家边境的政治空间,但在国家层级上.欧盟治理还没有造成任何明显的解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分析,本文认为区域一体化路径选择大体经历国家作为、功能互补、组织搭建等几个相互支撑的层面。正是它们彼此间的相辅相成促进了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全球处于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欧盟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户出台了一系列能源政策、法规.去年欧盟又公布了新的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欧盟这些政策、法律、指令在一定程度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也对他国构成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贸易壁垒,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面对能源时代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新发展,中国应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及欧盟能源政策、法规和技术贸易壁垒的有关问题,积极寻找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欧盟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若干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对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主要国家农业产业化历史经验和最新动态的分析研究,指出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努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欧盟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基石,民主、科学、规范、高效管理的农业合作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载体,农业与非农产业相互渗透、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这些经验对中国农业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壮大和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利益集团越来越多的介入并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利益集团政策学即研究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动机、行为及其结果.利益集团政策学的研究一般从制度分析、利益分析、主体分析、过程分析和结果分析五个方面展开.利益集团政策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认识并将利益集团对中国政策的影响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防止其绑架中国公共政策,以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