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传统中国在土地政策、税收制度、商业和市场"繁荣"方面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中国传统经济是在国家干预下发展、繁荣起来的。国家机构为维持自身的运转,所形成的各项开支和需求是拉动传统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但同时也造成下层民众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成为制约传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这就要求改变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便使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因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面对陕甘宁边区空前的经济和财政困难,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经济发展、解决财政困难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帮助边区政府和军民及其它根据地渡过了暂时困难,而且为以后根据地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边区政府和军民的具体实践作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 ,这是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因素。作者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结合云南农业经济的现状 ,试图对云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重点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在外来因素冲击下移植产生和进行的,因而近代的东西与传统的东西交错杂陈.在估价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时,不能简单地从"永恒正义"或其他某种成见出发,而应从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及地点、时间出发.本文即据此来分析云南地方财团如何以实业经营刺激传统经济结构的裂变及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各种路径对中国不同经济领域造成了威胁,这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只有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在各种层面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够在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经济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商品经济和利用价值规律以及综合发展国民经济等思想。针对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从生产关系、价值规律、国民经济几个方面探讨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局限性和当代价值及现实启示,指出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经济稳健增长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岩 《调研世界》2011,(4):61-65
德国经济当前是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亮点之一,虽然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度衰退,但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反弹,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发达经济体表现突出,这不仅得益于德国在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更得益于德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基础和模式的稳健性。德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却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长短期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本就形成了具有东西方文化内涵的经济思想体系,明治维新的繁荣和巩固促进了这一体系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西方科学技术在日本的传播,实际上也是日本对域外经济思想的吸收和消化过程。明治时期,是日本经济思想的成长时期,当时的社会也为各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目前日本正在经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大转折,当代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也继续而深刻地影响着日本。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更是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实施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产业升级、经济跨越式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等等都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探寻这一时期辽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对于研究未来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思路、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再创辽宁经济的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张培刚先生说过,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进行工业化。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显然对工业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针对中印两国的基本国情和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印度在发展信息产业方法、人才培养机制、面临问题方面给我国的启示,最后得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入世10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促进了中国的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紧密结合,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在入世前后中国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释放了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针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存在。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度很高,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的因素,也取决于国际环境。未来10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相比过去10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的任务,仍然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核心问题,从中长期发展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现在经济发展的困难,主要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国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进步明显,标志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以能源消耗翻一番实现了经济增长翻两番,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通过努力,资源约束问题可以缓解。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注重解决,“十一五”时期要把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不同于以往五年计划的地方。中国经济的壮大必然触及现在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旗帜,也要善于按照国际贸易的普遍原则,利用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两种政策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闽南三角洲 (厦门、漳州、泉州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提出了推动闽南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探索出了成功的道路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方法同样适应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时 ,邓小平历来也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 ,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政策和建议。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应对这些理论引起高度重视 ,用以指导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地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经济发展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是指中国经济从组织上、体制上、市场的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接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和风险,中国应采取措施化解阻力,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7.
楼宇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影响天津楼宇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基础设施配建、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规划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与招商引资这四个主范畴对楼宇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基础设施配建、服务体系建设是前置因素,政府规划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与招商引是强化驱动因素,但它们影响楼宇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构建楼宇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政府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平衡发展理论的认识,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机遇。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研究的理论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这也将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其他现实问题(如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等)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表现在其主导思想、经济结构与经济机制三大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上,与一般的市场经济有联系,但也有显著区别。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内容,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发展性;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坚持自己主导思想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创新与完善自身,在发展潜力、国际竞争力及担当国际责任上形成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并比较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身因素和西方影响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客观看待以“冲击一反应”模式为内容的西方中心观和从内部寻找城市发展动力的中国中心观,以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早期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对云南通商口岸开埠的原因、云南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进行重新的诠释,最后提出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并落实当前的桥头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