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浙”文化在原型构成要素上,具有“博纳兼容”、“经世致用”、“刚柔并济”和“开拓创新”和诗性品格特点。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两浙”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建构开放理念空间的文化场,一种耻为人后的忧患意识和心理认知方式,一种不断向外开拓进取的精神巢穴,并以其独特的开放进取的文化原型,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正在进行着从革命文化向创业文化的转型。作为创建和发展中的中国主流文化, 创业文化以“中国大工人阶级”为主体,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和核心, 以现代集体主义为基本规范。这种主流文化也是一种和平型的文化, 它要求在国内鼓励个性化发展, 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以和为上、以邻为善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移民是客家研究的主题。本文以泰宁县开善上保为例,具体探讨当地早期“历史”的创造,以及先来后到的宗族如何在民间社会的环境下共同构建地方文化。文章指出,对于民间社会的早期历史来说,族谱和口头传说实际上具有相同的意义。各姓宗族对于文化资源的创造和运用,目的都在于获得更多的权力资本以提升社会地位。地方文化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威孚  朱磊 《江淮论坛》2006,(2):190-192
人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是,要给“文化”这个使用率颇高的概念下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却非易事。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文化热的几起几落,人们对“文化”的定义的分歧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据美国文化学家A·克罗伯和C·克拉克洪统计,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学者对“文化”一词下的定义已达160多个。当然,本文不可能穷尽这160多个定义,仅试图综述一些有代表性并被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80多年文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赋予“文化自觉”以认识论的意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在文化沿着先进方向演进中具有“活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义成 《人文杂志》2002,(6):118-124
过份凸现阶级斗争的侧度 ,完全否定地缘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并非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远因 ,陕西岐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 ,堪为一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 ,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缘条件 ,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两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加拿大学者麦克菲尔提出的“电子殖民主义”为理论框架,在文化帝国主义语境下,对“电子殖民”理论进行追根溯源.通过对“电子殖民”与全球“美国化”以及资本一体化两方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电子殖民”现象,剖析了美国作为媒介巨头,如何利用自身强大的文化产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殖民从而掌控世界市场、世界贸易和自由流通消费以攫取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事实,揭示了新时期文化帝国的媒介殖民之道.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无论是“戊戌”的维新变法 ,“五四”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 ,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 ,把传统和现代对立了起来 ;文化不仅仅是“除旧立新” ,而且是“推陈出新”或“温故知新” ;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 ;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一词含义的演变记录了人类对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生活中历史变迁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而持续的反应。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引进文化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实际上是对“语言论转向”的一种反拨。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带来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文化研究不能取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络语言倾向于简单直观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平面化”、“表层化”的思维模式;网络语言盛行“大话”式言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游戏化”、“娱乐化”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2.
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与语言学、翻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学转向”、“语用学转向”与译学的“文化转向”有其发展的哲学思想,考察了翻译学的“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不足,文章试图以整合的视野,平衡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张力,探讨翻译学的本质,提出翻译学“语用学转向”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合理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意义为归宿,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重点放在主体和客体交往的主体间性上,研究动态交际中语言使用的本质,是归结两大翻译研究范式走向极端的现象,使翻译研究走向建构、理性。  相似文献   

13.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2,22(3):88-96
鲁迅及其“五四”先驱者们表面上的“全盘反传统”,实质上只是反的传统中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那些最腐朽的东西,重点是“三纲”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贞节观念及奴隶道德,而对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不但没有否定和批判,而是实际上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当时的这种“全盘反传统”与我们现在的借鉴、吸收以至弘扬传统文化实际上并不矛盾。如果没有“五四”先驱者们的这种“全盘反传统”,我们就不能建构新文化,也就不能以今天的辨别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传统文化,来借鉴和吸收它的精华,从而使我们的新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快 ,企业文化愈来愈成为凝聚人心、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密结合本单位具体实践 ,努力铸造具有独特个性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精神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学术界》2005,(2):184-189
本文把视角从企业并购的经济行为层面提升到文化行为层面 ,论述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模式和文化融合管理 ;指出文化融合模式反映企业并购重组的状况和走向 ,文化融合管理是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一种软性战略管理和长效灵魂管理 ;强调企业文化融合的成效 ,不仅伴随企业并购重组过程 ,而且以一种“文化生产力”方式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发挥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经济"发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石南 《学术研究》2006,(10):58-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文化经济”发展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突出了“文化经济”要贯彻的方法论原则和实践品格。本文着重探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文化经济”发展论探索的方法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是当代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视觉符号对语言符号的挑战已占明显优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普通高校影视课程教育中,可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的策略,来回应视觉文化革命给影视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如用理性的“语言文化”转化学生的“视觉文化积累”,用“语言文化”底蕴深厚的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视觉文化,用“语言文化”的理性去反思视觉文化,运用辩证法去分析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8.
宋厚鹏 《天府新论》2020,(1):139-148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博物馆构造了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想象。反过来,后博物馆所形成的各种展示模式,本身又是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产物。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博物馆作为一种“景观”的意义变得愈加丰富,而伴随技术的革新,后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呈现出一种“奇观”意味。通过考察博物馆展示的后现代转向,从“叙事性”的视角分析后博物馆展示的视觉图景与情境化内涵,探究以媒体展示文化的拜物教意涵,从而反思这种到处是形象和体验的景观化展示所潜含的问题。景观叙事一方面营造了“参与式”的场景,让观众可以以全部的感觉体验表征的文化;另一方面,其拜物教的意味也制造了一种错觉,即让观众在参观时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感觉或幻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政治文化与对外行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帝选民”、“山颠之城”和“民主模特”的幻像 ,使美国政府将自己的对外行为神圣化、美饰化和使命化。此外 ,孤立主义、扩张主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反共主义、霸权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自由保守主义、非国际主义等外交传统与政治思潮 ,对美国的对外行为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概而言之 ,痴幻的天定神话、独特的外交传统和衍变的政治思潮 ,使美国的对外行为具有一种理想式的冲动、交替式的变动和阶段式的波动。在美国政治文化的鼓噪下 ,阶级利益、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膨胀 ,使美国的“使命”极具危险性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文化内涵和分类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探讨,对所谓“大文化”、“小文化”的提法进行了商榷。作者在深入研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关于美学分类的论述和总结现实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文化分为四大类:造型文化;表现与再现文化;规范行为文化;探索与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