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概念、特点、入侵途径等内容的评述,结合风景名胜区中外来入侵植物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的管理对策,认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和环境影响及其原因;指出了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损失概况,并提出了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现状及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我国应如何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本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有关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着重针对其中的不足和盲点,从法律层面发掘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外来入侵物种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在乐业县也有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其中以紫茎泽兰最为严重。外来物种对乐业的旅游业和自然遗产的申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引起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必须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明确入侵物种种类、分布、机制,评价入侵物种带来的生态危害,研究控制对策和具体技术,选用其中一种方法或者综合利用几种方法进行防除,这些方法包括人工、机械、化学、生物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避难所、干扰调节、水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是外来杂草、引种失败的外来海洋生物、随船舶压舱水带来的外来有害赤潮生物.以统计数据、典型案例报道为主要信息源,在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外来入侵物种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等重要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为693.389 5亿元/a.其中,外来湖泊杂草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95.60%,外来滩涂杂草的占2.05%,外来赤潮物种的占2.35%.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有关动物方面的生物安全问题作了探讨.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到环境生物、农业和人类的健康这三方面.生物安全的外来威胁来自外来有害生物、生态入侵和外来转基因生物,通过对这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交通工具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威胁各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外来物种入侵严重,而目前相关立法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借鉴国际上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经验.完善我国与物种入侵相关的法律制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巨大成胁,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对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包括加强立法、促进合作、加大投入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等多种举措在内的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提高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和意识,逐步完善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防范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活动日益加剧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我国的一些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立法应贯彻风险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1.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为50637.40hm^2,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山脉、沟壑、湖泊、溪流、沼泽、湿地,为珍稀和地方性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栖息地。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包括一些珍稀和濒危物种。除了自然资源外,这一地区还拥有许多名胜古迹。在遗产资源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整合,指出了本区的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诸如人类活动、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旅游发展压力等。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来自污染、筑路、森林火灾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威胁将会增加。其他潜在的问题还包括气候变化、酸雨、温室效应、泥石流和水资源危机。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包括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文化景观保护、生态旅游规划等的建立和实施,以促进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该文通过对衡水湖现存的自然、人文景观的考察,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方面,分析了衡水湖的生态旅游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物种入侵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的又一风险因素;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理论对生态环境法益进行价值面检验,可以得出对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是一种真实的必须而非杞人忧天式的幻境的结论;对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的犯罪构成模式设计是危险犯与实害犯并用,建立在统计科学概率论基础上的疫学因果关是破解生态犯罪刑法因果关系的合理选择,这是对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存在面解析;"最小危害"原则、"人格者"理论与"比例性"原则为刑法规制外来物种入侵行为存在的自由保障与安全维护之间矛盾的疑问提供了妥帖的解释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对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并对其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城市园林植物种类近百种,而园林绿地中应用的乡土植物种类仅40种,乡土植物种类不多,外来物种却占有较大比例。在对榆林地区野外植物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10种乔木、10种灌木和5中草本乡土植物,并对其特性及园林用途做了介绍,以期为今后榆林市园林绿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应对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我国应当借鉴美、日等国家的有益经验,及时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立法,健全完善由外来物种的分类管理、风险评估、引进和放生许可、监测预警、应急反应等组成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应当修改《侵权责任法》,将生态破坏侵权纳入统一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修改《刑法》,创设破坏生态罪的新罪名。此外,还应推进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专司生态保育工作的生态部,并在其下设立生物多样性管理局,实现对生物入侵应对事宜的统一监管。从理论上看,研究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调整机理,不仅有助于理解关于环境法可以调整“人-自然”关系之“调整论”的可贵之处,还有利于揭示“自然体权利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极端观点的谬误所在,进而修正和完善环境法“调整论”。  相似文献   

16.
污染物种进入异地后,能否着生成灾,不仅与其生物属性和着生地的生态环境有关,还与相关民族文化运行的后果有关联。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在耦合运行中会出现偏离性、错置性和代偿性三类生态位空缺,从而成为污染物种攻击的软肋。本文通过田野点的观察分析证明,这些地区的污染物种成灾,都是在上述三类生态位空缺点上着生滋蔓的后果。因此,我们只要堵住因民族文化运行而导致的三类生态位空缺,就能摧毁污染物种着生的"温床",就能以最小的代价高效控制污染物种引发的灾变。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了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改革目标。应当从定义、目标和地理空间范围等角度明晰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从实质而非形式视角界定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地位。以法律体系理论审视被列入立法计划的《国家公园法》立法,应当在法律体系中规划立法、在法律体系中明确法律部门归属、在法律体系中协整相关单行法的内在关联性。应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地法》为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保障,立法重点包括将《自然保护地法》界定为自然保护地领域的基本法和政策法、确立自然保护地类型划分的法定标准、厘清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地位与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开始对发展进行反思.人类发展有五个基本矛盾,除技术矛盾、资源矛盾、环境矛盾外,还有物的功能高速进化与人的道德缓慢进步的矛盾、国家的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矛盾的实质是生存与发展的冲突,并导致人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不断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