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国民族艺术之林,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盘根错节,很难将其机械地区分开来.晋北民歌、陕北民歌神韵朴实、优美,演唱或高亢、雄宏、气势磅礴,或凄婉悠长、耐人寻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原生态的晋北、陕北民歌都面临挑战,都在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国民族艺术之林,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盘根错节,很难将其机械地区分开来。晋北民歌、陕北民歌神韵朴实、优美,演唱或高亢、雄宏、气势磅礴,或凄婉悠长、耐人寻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原生态的晋北、陕北民歌都面临挑战,都在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经典民歌《黄四姐》,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俏皮的对唱形式,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生动情节,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土家族民歌中的艺术奇葩,属于世界100首经典民歌之一。  相似文献   

6.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7,8(4):61-67,118-121
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出了彝族音乐文化的深刻痕迹与属性.本文通过对近100首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收集与整理,着重探讨火把节民歌的音乐形态特点,包括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法旋线、节拍节奏、唱词特点、演唱形式等.总结出火把节民歌在其音乐形态上的独特之处,展现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珍贵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 ,体例相同 ,词曲相近 ,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 ,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 ,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 ,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 ,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 ,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 ,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民族论坛》2006,(7):26-27
“陕北”多年来几乎成了原始、野性、热烈、淳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那狂放不羁、辽远动听的信天游。但是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共生之地,还有另外一种让人不得不说的音乐形式——榆林小曲,因为它是陕北文化的另一种表达,表现了陕北人性格中柔软的一面。(一)榆林小曲是江南小曲和陕北民歌的混血儿。清代,榆林是整个陕北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榆林做官的多是江南人,他们直接将江南小曲带到了这个塞外名城。这中间两个人贡献最大。一个是浙江人谭吉璁,康熙年间榆林同知,他带来的是江南韶乐。谭吉璁是个文人,喜欢艺术,有点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桑植39个乡镇(场),马合口白族乡的民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聪慧英勇灵秀的马合口白族儿女用一首首民歌表达爱憎,传递信念。歌是民族的心声,更是民族文明的见证。走近桑植县马合口白族民歌,你会触摸到一个民族的心跳,会感知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其实,在马合口白族人心中,民歌不是用口唱的,是从心中哼出来的。一首首民歌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祖先、对家园生生不息的思念。孔子曰:"礼崩乐坏。"在桑植、在马合口,正是一首首好的歌曲,彰显着桑植白族人乐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能够来到祖国首都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能够在这样隆重的大会上谈谈自己的心里话,真是过去作梦也没有想到的。我们藏族人民中有这样一首民歌:  相似文献   

13.
陕北拼布门帘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既可以传达地域文化,又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特征。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在了解陕北拼布门帘图案与色彩的基础上,对该地域拼布门帘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陕北拼布门帘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多种面料及制作工艺的艺术表现方法,将陕北传统拼布门帘在现代设计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的民歌内蒙古自治区素有“歌海”的誉称。蒙古族的民歌主要分为长调民歌和短凋民歌。长调民歌多流行于广大牧区,在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以及艺术魁力至今不衰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即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所创作...  相似文献   

15.
蒙古贞短调民歌是蒙古族民间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但在全球化、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复合挑战与立体碰撞之下遭遇发展危机,面临传承困境.蒙古贞短调民歌的当代境遇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问题的缩影,而"千灯互照,光光相映""互守尊严,万象共生"的民族生态观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具有重要启示.在环境与主体的互动中实现民歌文化艺术传承的文化自觉,在美美与共、 重叠共识中探索多种传承方式的互补与互动,在文化互助、 相互学习中搭建民歌文化艺术传承的平台,凸显民间艺术灵韵、 促进多族文化共生,是让蒙古贞短调民歌焕发艺术魅力、 重现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动态     
《中国民族》2013,(3):74-74
《甘南藏族民歌集》正式出版发行 日前,《甘南藏旅民歌集》正式出版。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部门分成两个采风小组深入到县区村庄。对甘南藏族民歌进行全面收集。五年多时间一共收集了一千多首民歌.最终有780多首原创民歌被筛选出来.歌词全部用藏文记录并谱了曲。甘南藏族民歌结束“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有了确切的文字、视频记载。(甘肃省民委)  相似文献   

17.
当今,许多室内设计师正努力探索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性,然而,这些创新最终还必须依靠优秀传统文化来支撑。陕北窑洞作为历史的承载者,蕴藏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探究它的艺术价值,并努力把它的延续下来。本研究旨在利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收集有关陕北窑洞的相关材料,总结其中的经典元素,探索陕北窑洞的生态特征、文化意义、装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陕北窑洞的魅力所在。经过系统的研究,深入挖掘窑洞的各种元素的价值,以便在当下的审美环境中,利用这些资源来融入到室内设计作品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室内空间,也为现代人们提供设计和生活的灵感。  相似文献   

18.
陕北文化一直是以简洁、素朴、热烈为主,主要传达出陕北人民刚健、顽强、质朴的审美观。本文主要是从表演形式和艺术内容两方面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现代语境含义和陕北民俗文化与审美,分析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困境,探究未来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广西那坡壮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交际娱乐等等民俗活动对那坡壮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的中国文艺界,“原生态”是一个光灿灿的名词。通过央视舞台和各种不同的媒体,我们听到了从大地深处传出的美妙声音。悠扬婉转的蒙古族长调、神奇动人的侗族大歌、苍凉高亢的陕北民歌、石破天惊的云南民歌海菜腔……正是一代代原生态歌者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执著坚守,才让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