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四个土地案例探索基层社会秩序的性质,并尝试对土地使用规则不能确定的原因做出解释。文章指出,在政治和法律各自的活动领域及活动原则未经区分(分化)的状况下,不存在包含确定性原则和限定性合法性声称的法律系统,而是有多种潜在的规则“等待”被社会合法化。规则被“选中”的最后结果受到执行者身份、阐释公共利益的能力以及力量对比因素的影响,但它只在一次事件中使用。这不是法治秩序,而是对‘治’的规则进行选择竞争的政治秩序。其性质在于:不是根据确定的标准辨认正当利益(是否有理的“根据原则”),而是根据力量对比取舍各种规则(是否有人的“力量原则”)。因此,土地使用规则随着利益、力量的变动而不确定。对照“法律衡量模式”,作者用“利益政治模式”表达这一社会秩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的亚太新战略实质上是为实现美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和切身利益服务的一种长期战略。其原则是政治经济并举、经济利益优先。核心考虑是维持政治军事存在以保证美国安全和地区稳定;通过经济参与和拓展自由市场范围,以分享亚洲繁荣并促进美国繁荣;同时推进民主,最终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包括利益和信仰(即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社会的进步与否取决于人类组织的成功或失败,而政治经济组织的成功与失败总是伴随着某种价值观念的兴起和衰微。理想的制度是利益和信仰二者完美结合的化合物,它不仅满足人们的自然物质需求,还将现存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深深地植入人心之中。只靠利益联结或只靠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维系的人类组织都不可能长久地健康地存在下去。前者会因为各种利益要求无法同时得到满足而陷入无休无止的社会冲突之中,后者则由于长期漠视利益的存在而丧失热情和活力。如果说改革前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政治发展中利益群体的双重效应及其制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转轨时期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 ,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和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 ,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 ,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 ,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 ,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整合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 ,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 ,以促进利益群体在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亚太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安全利益份量相对减轻,利益结构重心偏向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三是与冷战时期相比,在亚太地区扩展美式“民主”与“自由”成为美国亚太利益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克林顿政府根据变化了的亚太战略形势及自身利益结构,形成了新的亚太战略:调整大国关系,防止地区内出现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以双边关系为主,多边关系为辅,构筑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规模,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作为确保美国亚太利益的支撑点;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不是一对一的单变函数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互动关系;学术界探讨的只是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中产阶级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变规律;理性地分析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演变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政治稳定、政治发展、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社会化具有良好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民主与利益、利益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主的终极目的来说,利益满足是民主的根本动力;但从民主的产生、民主的实质和民主的活力源泉看,实际上真正对民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是利益矛盾。一定的利益差别,必然造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任何阶级、阶层或集团都希望掌握国家权力,或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影响国家权力的行使。但只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民主政治制度,才为各种利益集团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提供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条件,而且利益集团与民主政治的确密切相关,并实际威为民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当代政治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是基于社会─—建立在对抗与冲突之上的人类共同体─—最高利益,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规范,对于社会的重新组织。社会的最高利益是政治现象的运动所围绕的核心。它具有阶级性与公共性两重性质,而且是不可直现的形而上存在。为此,标榜经验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现代政治学,只能从经验材料中归纳、抽象出政治表面的共性,不能真正把握政治现实的脉搏,并在理论上陷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对立而不能自拔。政治学只有摆脱实证主义现念的束缚,将研究奠基于对现实社会的最高利益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政治现实的深层本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与国家: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延伸。国际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其形成演化至今可分为两个阶段。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变化也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这一视角,本文认为应以国际社会作为国际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国家利益应改变、充实;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具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利益多元”在中国必然导致“多党制”的观点,很难令人赞同。虽然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都由于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从而构成一个多样化的利益体系。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关系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而不同的利益体系运行方式也不会一样,所以,政治调节方式也必然不同。超阶级的政党制度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利益体系,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导致的不是多党制,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利益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国彬 《社会》2003,(12):44-47
利益群体作为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之一,它的存在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政治现象。而且,伴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以利益作为维系其纽带的利益群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社会制度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利益群体与西方的利益群体存在着相对程度上的不同,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的利益群体存在的现状和特征,重点考察我国利益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强化我国利益群体功能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发展有什么不同,是政治学家一直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说明现代化中两种普遍的政治类型:危机政治和利益政治。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展和步伐,影响、甚至决定其政治发展的总体类型。现代化是人们通过集体努力管理社会和自然的过程。政治是从总体上调节社会冲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所谓“危机”,是指那种危及现存政治制度的连续性的挑战。如果不是遇上种种危机,很可能就会导致这种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契约严守原则在保障合同交易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发生重大情势变化的特殊情况下,坚持契约严守原则有可能导致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实质不公平。对现行《合同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将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契约严守原则的例外加以确立,可以发挥其调和合同利益形式公平与实质不公平之间冲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人们普遍厌恶传统体制时期的那种空泛政治、整人政治,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政治的客观存在。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之时,我们更需要讲一点政治。讲政治有它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主要特色是:(1)四个现代化建设仍是当前最大的政治;(2)把握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更是迫在眉睫的政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作为改革基本导向的市场经济既是一种调节经济的方法,更是而且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3)政治参与的层次性,高中级干部首先要讲政治,以正确把握政策的社会主义导向,一般干部和广大劳动者同样要讲政治,主要表现为自觉地维护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以限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必须在坚持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学说,创立从宏观和总体上认识现阶段社会结构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即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和利益群体分析方法。作者从多重角度上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概念、范畴、基本原则等有关问题作了论证和分析,概括性地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基本思想作了总体描述,并对人们比较关心的经济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思想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政治上的一元论与多元性的关系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涛 《社会》2015,35(6):31-57
本文以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社会学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论法的精神》,借此澄清从现代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学科转换。一方面,孟德斯鸠借助对法的重新定义,将政治科学的视野拓宽到政府之下的社会,从而推动了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过渡;另一方面,通过澄清政府的原则与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和礼仪的关系指出,在孟德斯鸠那里,政治并不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或附属领域,而是从政治视角出发来看的整个社会,甚至还超出了社会。借此,我们希望突破当前社会学重视社会,轻视政治的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人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世界,然而社会实践却走向“家天下”的“大私”。根据被外在神化的圣贤和内部被神化的血缘关系而建立的封建专制政治为“权力私化”奠定了基础;以血缘伦理为基准、以“家-国同构”体为范式、以畸形法律为保障的权力成为古代中国掌权者的自有资本,而权力的现实效应-利益、名份又诱导着整个社会的人们崇拜和追逐权力,从而形成独特的“政治拜权教。”直至今天,以“特权”为特征的变相权力私化和政治拜权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仍在困扰着中华民族。因此,为了切实保证民主、平等、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变动、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这是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本文在描述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和分析由此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从加快改善城乡社会结构、合理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大力推进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敏敏 《探求》2006,(Z1):19
社会的转型,是一种新的利益机制建立的过程,必然会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而形成新的利益均衡模式.在新的利益均衡形成以前,社会转型会引起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和利益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利益矛盾过于激烈,和谐社会的实现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要求社会成员能够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合理份额,这里主要是指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共享,而不是要求在社会各阶层中进行利益平均分配.利益共享应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利益均衡原则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要想实现中国的社会和谐,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利益均衡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建丽 《探求》2009,(3):36-38
党外人士是指我国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新历史条件下党外人士具有广泛的阶层性和代表性,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诉求,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做好新历史条件下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引导的重心是思想意识引导,同时关注利益诉求;健全民主政治,增强党外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政治引导需要具体操作方案配合,确保政治引导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