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歌由于其创作主体、传播和接受方式的特点,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数字在不少苏州民歌中担负着使结构简单化的重要功能.从按照序数词排列的基数词、作为时间顺序的序数词、作为某部分符号的序数词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民歌中的数字在结构篇章、串联内容中所起的作用.数字结构是民歌常见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重庆民族分布和民歌地域分布基础上,指出重庆少数民族民歌主要由土家族民歌和苗族民歌组成。依据民歌的内容,重庆少数民族民歌在种类上主要分为古歌、劳动歌、生活歌三大类。重庆少数民族民歌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为特殊的文化系统、流域等地理环境所孕育,包含了民歌与人诗意生存的关联。从民歌的价值功能自然能够揭示保护民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晨光 《中南论坛》2009,4(3):86-92
本文应用概念逻辑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比较了我国民歌的历史与现状,认为民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不能忽视新民歌的不断出现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必须以发展、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民歌,必须以系统、整体、比较的方法去研究民歌,才能得出科学和正确的结论,才能正确地认识、定义与划分民歌。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土家族民歌中那些古怪的衬词的研究 ,发现它们是生命的标准化密码 ,是“超意义”的文化符号系统 ,所举六类衬词是土家人同巴人宗教效验世界的六种精神联系方式。它们本质上是被歌化、肢解的咒语。笔者的解释 ,释放了系统内的精神能量 ,把握了一些早先我们的理性和感觉难以把握的东西。对衬词作专门性研究 ,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5.
了解陕北民歌,建构陕北民歌中人文精神的存在系统和结构系统,要摒弃艺术的表现和直觉,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从文化学的角度思考陕北民歌人文精神的广泛性、潜在性,以及属于美学范畴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6.
《绣荷包》是中国广泛流传的民歌,其蕴含的传统意义上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来源于女红,转换为歌唱,在民歌《绣荷包》中蕴含了古典形态的情感因子。四川地区的绣荷包又有其巴蜀文化特色。本文以四川地区民歌《绣荷包》的歌词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比对,以呈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衬字、衬词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民歌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一般说来,衬字在山歌中多属补充音节的性质,而在小调中则具有较强的表达感情、塑造形象的意义,并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民歌中的衬字大多来源于感叹词和助词,常在歌词的中间或句子后面出现,起着加强语气、活跃气氛、调节节奏的作用。常用的有“哎嘿哎嘿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在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曲子是利用中国的民歌民调和创作歌曲的曲调进行再次创作的。本文以民歌《绣金匾》改编成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为例,对改编的《绣金匾》钢琴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酉阳民歌     
<正>酉阳民歌流传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据史料记载,酉阳民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己开始萌芽,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酉阳民歌优美流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三大类。歌词的创作多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酉阳民歌歌手多为普通民众,演唱活动风格多样,民歌形式多有创新。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酉阳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炎陵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体可以分为“革命民歌”“劳动民歌”“风俗民歌”“苦难民歌”“爱情民歌”和“处世民歌”6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歌词,呈现出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爱憎分明的审美特点。炎陵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由此而呈现的审美特点,是我们了解炎陵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出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浸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意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巢湖民歌,同我国所有的民族民间歌曲一样,是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并发展的.把握巢湖民歌的演唱艺术,才能真正理解巢湖民歌的精神和内涵.从巢湖民歌的演唱形式、演唱方法及方言演唱处理和润腔的使用等方面,对巢湖民歌的演唱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古老而悠久的徽州文化中,徽州民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断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徽州地区的一名音乐专业工作者,深入徽州各地开展田野调查,了解徽州民歌的生存现状和有关民间歌手的情况,并对徽州民歌的境况从历史背景和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呼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徽州民歌,使得徽州民歌永远屹立于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维系数千年的民歌,其原生态环境渐被打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现生态民歌环境正在形成。现生态民歌环境改变了民歌数千年来自存自卫、听天由命的发展势态,呈现出民歌在生成、创作、表达、传承、目的等形态上的新气质。从原生态到现生态,抓住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开放维新,勤奋不违时约,是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发声学角度,分析了湘西民歌和以之以题材而创作的优秀歌曲中的衬词。认为衬词既是一声音符号,更是一个情感符号,不同衬词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显著差异。衬词在音乐旋律中出现,可造成色彩的对比,强化音乐层次的立体感;衬词与节奏的配合,装点着起伏的旋律线条,将音乐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民歌是中华民歌中的一朵奇葩。蒙古民歌中的励志民歌唱响在内蒙古草原。内蒙古民歌中的昭乌达励志民歌,充满哲理,催人奋进。本文选取三首传唱在昭乌达草原上的励志民歌,详尽分析了歌词创作的特殊缘由、歌词的特点;并就选用的歌曲从词曲搭配到音乐艺术特点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北朝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同时对于汉代民歌,尤其是汉代北方民歌具有一定继承性,突出体现在大胆直白的风格,文本叙事性及五言体形式上。这种继承,不仅为北朝民歌在艺术成就的成功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也使中国古代民歌这门古老文学艺术散发出无限魅力,使它成为古代民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秀山民歌     
<正>秀山民歌可以溯源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秀山民歌包括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其中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突出代表。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有上千首。单是秀山花灯的歌曲,就有24大调,1000余首曲子。秀山民歌的音乐组织和演唱形式,如:节奏、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的运用都自成一格。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秀山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