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文艺理论批评界也出现了空前的令人炫目的活跃局面。一方面,新人、新作、新论、新方法、新领域不断涌现并引起人们关注,确是令人兴奋;另一方面,人们也渐次从某些所谓“新”中看出来,其间正在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反差”。这就是:某些人的研究中,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脱离了文艺作品、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现象的具体实际,脱离了文艺理论批评作品的接受者——广大的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胡风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们共同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艺本质观,以典型论为核心的文艺创作观,以大众性为主导的文艺方向论;但他们的文艺理论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区别:时待创作主体的态度不同,对待创作对象的态度不同,对待世界观作用的态度不同;他们文艺理论的形成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救亡与启蒙的不同侧重点,接受与继承的不同遗产源,前方与后方的不同活动圈.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得到蓬勃发展,文艺创作也相应繁荣,涌现出了大批新人新作;中年作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走向成熟;不少老作家青春焕发,推出了不少佳作。然而客观实际,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前有诸多关于文艺创作的理论问题值得思考,现提出来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一、在文艺创作中,必须突出时代主旋律。 我们任何一个作家、艺术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是具有  相似文献   

4.
一 文艺与时代结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都分。当前,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新时期,新事物茁壮成长,旧事物急遽消亡,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推动生活前进、站在时代前列的新人大量涌现。在作家、艺术家面前,一个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出现了。面对如此激奋人心的新世界,重温毛主席关于反映新的时代、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论述,提出深入生活问题,对于作家、艺术家们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光辉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了当代作家、艺术家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即使对高尔基这样伟大的作家,列宁也曾强调他“到农村或外地工厂(或前线),去观察人们怎样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在那里单靠普通的观察就能很容易地把旧事物的腐烂和新事物的萌芽区别开来。”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原理,结合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强调了文艺创作和社会生活的依存关系,指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要求作家、艺术家摆正文艺和生活的关系,文艺和人民的关系,而且从“唯一源泉”这样一个根本点上强调了文艺创作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别无他径。这个光辉思想指导了  相似文献   

5.
由“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要求而产生出来的“写中心”、“题材决定论”等文艺观点,对于数十年的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文学及文学史研究,都影响甚大,危害匪浅。它不仅使得许多作品随着所写的“中心”转移或题材的重大性消退而失去或消退艺术生命力,而且使得受此文艺观点影响而写出的理论批评文章和文学史著作对某些作品的评价失之公允,不是很快过时,便是留下欠科学的瑕疵。新时期以来,随着对这些“左”倾文艺观点拨乱反正的逐步深入,作家们都在努力进行着使创作既紧扣时代的脉搏又能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艺术探求。文艺理论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也对自己的学术领域进行全面的反思,诸如“文学批评观”、“文学批评方法”、“重写文学史”等等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就是这种思绪走向的反  相似文献   

6.
<文艺阵地>作为一个以理论批评为主体的文学期刊,在其出版的5年中先后组发了一大批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引领了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方向,在中国文坛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艺阵地>的理论批评不仅捍卫与发扬了"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原则,而且扬弃与消解了战时"旧形式"、"公式主义"等浮泛的文学创作之风.由于特殊的时代社会环境,<文艺阵地>的理论批评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 ,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在多元化拓展中 ,存在着凸显文学的个体性而疏离个体性与社会性关系的倾向 ,致使一些创作的个人化缺乏深厚的时代与社会的内涵。古今中外文艺实践一再证明 ,文艺活动是以作家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 ,而作家的审美实践绝非是孤立的、封闭的“自我”世界 ,而是主客体的内在契合、个人与社会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文艺的审美本质与社会本质的有机统一中 ,既要重视文艺主体的审美自由追求 ,充分发挥作家的主体性与独创性 ,又不可忽视个体创造反映时代的要求 ,具有社会的审美效应 ,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文化期待。因此 ,重温马克思主义文艺与人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对于从理论上确立文学的审美本质与社会本质的关系构成 ,解决创作中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深度融合 ,提高创作与批评的当代水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批评标准有显性、隐性两类。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虽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批评标准,但这些标准其实已经隐含在有关文艺建设的具体论述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倡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二是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革命倾向性;三是强调现实主义,要求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四是要求文艺表现工农大众,塑造新的形象。这些批评标准对于指导、促进当时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对照恩格斯“美学的和史学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文艺理论学科知识体现了鲜明的“面向时代”的本土性诉求,不仅在“中国问题”“中国语境”“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等知识脉络与学术研讨中凸显了鲜明的现实品格,还在“时代性”“历史性”“人民性”的召唤中体现了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价值诉求.媒介与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引发了关于文学理论边界、空间及其位置的新思考,“微时代”的微文化、微美学在扎根现实生活的反思批判中也彰显出文艺理论的先锋性与接地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各种高层次重要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则使得文艺学学科出现繁荣迹象,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开创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仅就与“意识流” 有关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就正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从久远的古希腊时代开始,文艺理论家们便对作家的创作心理进行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对欣赏者的研究则很少,即使有,也是依附于作家心理研究大题之下的副产品而已。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接受美学的产生,文艺观念发生了变化。接受美学把文艺创作看成是“审美接受与生产的过程”,文艺欣赏第一次被赋予主体的地位和意义,强调接受对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文艺欣赏,是文艺活动的终端,是实现作品客观作用与价值的最后环节,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效果,均要通过欣赏这个最后环节,通过欣赏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文艺理论和文艺,两者都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产物,人们之所以要在文艺之外再建立文艺理论,是由于人们要求对文艺活动进行认识,而此任务文艺活动本身是难以完成的,文艺理论就是提供一个旁观的视点;在文艺之外对文艺进行反思。但是,现实生活、文艺创作及文艺理论都在发展,文艺理论反思文艺的“视点”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艺理论对马克思、毛泽东文艺思想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贡献。他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精辟分析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 ,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光辉论断 ,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属于人民的本质特征 ;指出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 ,文艺创作只有面向人民 ,文艺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找到知音 ;要求文艺工作者“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 ,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将“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任务和历史使命 ,作为文艺作品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邓小平文艺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凯  孙孝峰 《学术界》2012,(3):85-91,284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在文艺性与政策性两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文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势.上个世纪末“去政治化”倾向,是对文艺长期从属于政治的“矫枉过正”,理论上的偏颇与实践上的负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新世纪以后“再政治化”以及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的呼唤,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审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艺自觉.但其对“政治”概念的诠释,显然赋予了新的时代解读.重释“政治”内涵的丰富性与开放性特征;通过重读马克思主义原典、梳理与甄别文艺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功能等;认真反思新时期以来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真正实现文艺自觉,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评论上的主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实践导向与话语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构成了它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文艺评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坚守人民立场,在现实主义批评精神的坚守与再造中,实现文艺评论“守正创新”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何轩 《云梦学刊》2009,30(3):121-123
熊元义对中国悲剧精神抗争之光的理论发现和运用,铸造了他的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在批评实践中对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作家,文艺与人物形象,文艺与读者等四种关系中的主体精神的强调.  相似文献   

18.
艾布拉姆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论家,国内学界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对其著作进行了译介,他的批评理论尤其是文艺理论“四要素”——“宇宙”、“受众”、“作品”、“艺术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遗憾的是,陈晓明先生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美国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分析》一文,对艾氏的身份定位、批评理论等关键性论述,还存在着不少可商榷的地方.因此,厘清艾氏的“身份”定位以及其批评理论之旨趣等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能够加深对艾氏批评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界进一步开展艾氏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文斌  董宏 《阴山学刊》2009,22(1):44-47,51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曾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精当的见解,他认为文艺应当“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必须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他的上述论断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种种失误,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邓小平的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伴着经济的活跃,文艺界出现了新的生机,涌现了一批有才华有个性的中青年作家、艺术家。搁笔多年的老作家、老文艺家,焕发了艺术青春。新老作家、艺术家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文艺画廊增添了异彩,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