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知识启蒙——《东方杂志》对近代启蒙思潮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发展历程中须臾离不开知识启蒙,在政争频仍、思想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启蒙历程中,<东方杂志>不似<新青年>等刊物一直处在思潮的风口浪尖,但它却是唯一自始至终坚持担当知识启蒙重任的刊物.以<东方杂志>为研究对象,介绍其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及第一位对<东方杂志>作出重要贡献的主编杜亚泉,分析了他的"另一种启蒙"--一方面依守传统资源,一方面又积极引进西学新知中的科学与民主,力求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之间调适折衷.这种特立独行的知识启蒙,虽然在彼时悬浮于整个启蒙思潮的轨迹,但在此时看来却在更深层次上真正做到了启迪思想和改造国民.这"另一种启蒙",在近代启蒙思潮中润物无声,其贡献却史册彪炳.  相似文献   

2.
孙玉良 《社会科学研究》2007,203(6):116-120
《启蒙辩证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启蒙不断地自我毁灭并最终倒退成了神话。这个具有冒险性的思想把尼采作为一个先驱者,即认为尼采预示了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辩证法。但是,《启蒙辩证法》最终却又把尼采看成是启蒙思想的代表,是极权主义的原型,他没有摆脱启蒙辩证法的魔咒。对此,笔者将指出,《启蒙辩证法》对尼采的模棱态度与自身的立场有关,其中也包含着对尼采的误用。  相似文献   

3.
汪杨 《学术界》2008,(1):299-301
"启蒙"一词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的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西方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黑暗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4.
从1904年6月开始,王国维向中国学界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1908年12月,他提出境界说,整合了康德、席勒等人的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向中国学界介绍了极端的和拘谨的两种浪漫主义文学.1908年,鲁迅向中国学界介绍了以拜伦为代表的奔放的浪漫主义和以施蒂纳、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极端的浪漫主义.同年,周作人向中国学界介绍了赫尔德的文学思想和欧美的新古典主义思想.之所以每一个人介绍的思想不同,是因为他们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资源并经过有意识地比较选择.可以说,通过这短短的4年时间,他们使我国文学理论界获得了自1750年至20世纪初的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从而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格局,这也是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否定或者重新阐释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之纲领——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了新文化运动之伦理变革的时代主题.<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所阐述的唯文化论之启蒙主义、全民主义之民主理念、批判儒教之反传统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核心观点,具有独特的思想史价值,堪称新文化运动之纲领.  相似文献   

6.
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权力意志论是尼采思想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思想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尼采的哲学,并了解其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启蒙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反思启蒙一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阐述了"启蒙已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从启蒙的实质、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自毁原因等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与阐释.温习智者的教诲,提高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警醒.  相似文献   

8.
<圣经>里有原罪与救赎观,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因此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需要向"神"即"上帝"进行"忏悔",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忏悔意识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并给人类以深刻的影响.卢梭在欧洲启蒙主义运动中,力主"天赋人权",呼唤自由、平等与博爱,写作<忏悔录>,把自己曾经行窃、流氓、恩将仇报等恶行隐私暴露在世人面前.卢梭以他的赤诚与坦荡,被托尔斯泰誉为"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俄国托尔斯泰感受到自己作为贵族阶层的"罪恶",创作<忏悔录>,强调"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主张"人人忏悔,去恶从善".<复活>塑造了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形象.巴金称赞托尔斯泰是"19世纪全世界的良心".德国勃兰特以"下跪总理"名扬天下,日本以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而遭到全世界的谴责和唾弃.五四时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进行"忏悔",鲁迅、巴金、曹禺、郁达夫、铁凝等作品中渗透了浓郁的"忏悔意识".这实际上是中国进步的知识人士张扬中国传统儒家"内圣"思想,即内心反省的结果,又融合了西方基督教原罪与救赎观和<忏悔录>思想精华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以<大众哲学>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对艾思奇思想的研究在不断拓展和深化.艾思奇早期思想的来源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其早期思想是源于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事件中蕴藏着的价值诉求.纵观艾思奇早期活动及其理论成果就会发现,他既是"革命之子",也是"五四之子",还是"启蒙之子".这3种精神共同构成了他早期的生命姿态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张昭兵  申欣欣 《理论界》2009,(9):141-142
以<大学>作为参照来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盗西方火种煮自己皮肉的始料不及、事与愿违的症候.如果说<大学>的启蒙是"复其初"的话,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就是"化其初"了,<大学>的"复其初"是去掉"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而"得乎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化其初"则是借用西方的主义来"替乎天".于是<大学>对人的本性的追问被西方思潮的迷雾给搁浅和中止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得不从"脑的文学"走到"口的文学"再到"身的文学",不得不从"人的文学"开始,一步步走向了"非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论语》“君子”文化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碧英 《天府新论》2009,(4):117-120
"君子"文化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论及,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在梳理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及<孟子>、<苟子>等后续材料溯源探讨<论语>中"君子"词义的文化内涵,不难看出,"君子"一词仍重其"位",是实现孔子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的代表人物,是完成孔子社会理想的历史承担者.<论语>"君子"文化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启蒙无效论与鲁迅《药》的文本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是"五四"时期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革命者夏瑜肉体被"杀"和精神被"吃"的双重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对于思想启蒙的巨大困惑.作品主题不是肯定"启蒙"而是怀疑"启蒙","人物符号"、"人血馒头"以及"枯草意象"所构成的逻辑辨证关系,将鲁迅本人的精神苦闷与绝望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3.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从社会史观的逻辑理路出发,立足于神话与启蒙的双向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视域中的工具理性、主体性原则、进步史观的批判.而"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成神话"则是该书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总体性纲领.该纲领体现了对现代性的两种态度:其一,神话已经是启蒙,表征的是对现代性的规范;其二,启蒙倒退成神话,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工业述要>凝聚着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并与<启蒙辩证法>等前文本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既渗透着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思考与批判,也融入了一个"流亡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负面看法.而在<述要>中,阿多诺通过对文化工业的商品属性、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特征、祛魅与返魅效果、操纵大众的手段等进行分析,既呼应了他以往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型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洪大容作为朝鲜北学派思想与文化的先驱者,他的<医山问答>等作品集中反映了其哲学思想、文化意识的深度与特征.他的地动说理论和宇宙时空无限性理论是在西方科学扣哲学思想尚未介绍到朝鲜的情况下提出的,它们不仅影响了朝鲜,也影响了一些中国文人,他的"华夷一也"的文化意识直接影响了朝鲜北学派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隐含作者"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恩·C.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他在后来的<隐含作者的复活:为何要操心?>一文中又旧事重提,再次论及"隐含作者"的存在.纵观其理论,我们发现:不管是他最初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还是后来再次论证的"隐含作者"的存在,其实都隐含着某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作者认为,"隐含作者"的确是存在的,但"隐含作者"存在的形式既是与真实作者互动的,也是与社会环境等共生的.本文以埃文斯、普拉斯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近日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例,探讨了"隐含作者"的真实内涵以及在其他叙事形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以孙中山思想的继任者自居,却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他在1935年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案,都流于空谈.他还在<中国经济学说>中提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抵制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具有随意性.蒋介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官僚资本,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要理解朱光潜所以在其晚年全力译介<新科学>的真正根由,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联系其一生的实际遭遇与思想背景,搞清楚维柯的<新科学>在其晚年美学生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需要还原一个事实:50年代朱光潜的学术思想转变实际上是他一生美学思想历程中的一次"断裂".而他对<新科学>前后评价的变化以及他晚年实践论美学观的变异则表明:根据<新科学>得出的"认识即实践"的结论,实质上是对其早年美学观念的重新返回.对<新科学>的译介和阐释,则是他对自己美学生涯中的"断裂"进行"缝合"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缝合"的企图恰恰彰显了他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冯至现代主义诗学带有里尔克式的智性特色,并与基督教神学及从中发育而来的存在主义相关联。他认为三个欧洲"畸人"即存在主义者基尔克郭尔、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了真正的启蒙思想。冯至认为:基尔克郭尔主张不幸、忧郁、绝不与卑污妥协的正直操守是写作的根基;作家要从感性阶段出发,达到伦理乃至宗教的阶段,才是"受苦受难真实地本着基督的精神生活"。尼采之于中国社会和文学的意义,则在于通过他所研究和揭露的嫉恨人格和心理,彻底打破那种"窒息遏杀特出之士"的平均一切的环境;而且尼采追求真正未来主义的东西,对民主和社会主义也感兴趣,其超人哲学是为了现代人的真正觉醒、获得真理,而现代艺术的本质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真正的现代主义者不是弱者而应是生活和精神的强者。而陀氏通过对人性中善与恶的辩证书写,提出了通过上帝达到自我启蒙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西方存在主义理论家的理解和解释中,冯至创建了自己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船山学刊》2005,(1):132-135
明代作家冯梦龙编辑加工出版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不仅是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宝库,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三言>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和生动形象的反映,表现了作者早期民主启蒙倾向.这些使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