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是全国唯一面向56个民族招生的寄宿制民族中学。学校成立94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现有1130名学生,来自18个地区,4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肩负着父母、民族的期望。由于民族风俗不同,家庭社会影响不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从民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角度,本着尊重、理解、激励原则及时妥善地解决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它的颁布实施.不仅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喜事,国家民委副主任丹殊昂奔强调,必须充分利用实施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比族政策体系,解决好少数比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中的蒙古族高中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北京市12所中学中的蒙古族高中生为例,调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的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继承的程度,探究影响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认同感和继承程度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对导致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自身民族认同和继承程度不一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结合探究所得因素,从北京市蒙古族高中生这一小群体出发,由小至大,为大城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提出建议.希望研究能够反作用于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交流的繁荣气氛.帮助塑造新一代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3,(9):63-63
地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长江沿岸港口城市岳阳市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围绕“和谐与发展”主题,围绕“民族教育要有特色,民族学生要有特长,民族感情要有特点,民族事情要特办”的思路,切实加强民族教育,培养复合型社会应用人才。学院现有少数民族学生达1000多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有藏族、维吾尔族等23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坐落在武陵山腹地的湖北民族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土家、苗、回、侗、维吾尔、白、哈萨克等37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50%。在这样一个多民族汇集的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在恩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谱写他们团结友爱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密山市有朝鲜、满、回、蒙古等18个少数民族,人口 3.75万,占全市人口的 8.6%,其中朝鲜族有 2562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 68.3%,聚居在11个乡(镇)、31个民族村。人口较多的其他少数民族有满族9942人、回族771人,均散居在全市各乡(镇)。 近年来,密山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维护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振兴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各项民族事业的发展。 一、制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吴端 《民族论坛》2012,(9):20-21
<正>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1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任务。目前该学院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425人,涵盖38个少数民族,其中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85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305人。在新疆籍、西藏藉学生中,不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日常交流大多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山西省有53个少数民族成份共9.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0.27%。全省119个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特点。全省现有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6市22个县。除1个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是回族聚居村。有56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街道、社区。每年还有近3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山西务工经商就学。  相似文献   

9.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学习彼此的语言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不同文化和而不同并且共同发展。开展双语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通常聚居着几个民族成分。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廖明 《中国民族》2013,(7):36-39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66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全省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9.54%。辽宁省有8个民族自治县、两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市、65个民族乡。多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在推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散居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所持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再明显,却依旧作为纽带维系着各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民族语言文化的缺失以及民族自身等方面的影响,散居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上面临着保护与传承困境。本文从探讨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具体表现入手,试图寻找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认同密不可分。又因时代不同。族称、宗教、国家确认等相关因素介入,使其具备民族最本质的特征,即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3.
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族际关系的和谐。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关系。多民族国家采取民主的方式处理族际政治关系,不仅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自然引申,也是国家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题中之意,更是多民族国家创造各民族政治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建构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当代世界许多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已经倾向于承认和重视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制度保障,表现出族际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本文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政治民主化问题略做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重视民族关系的政治协调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4.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3,4(5):34-48,99-102
20世纪50年代个别省区开展族别调查,但民族识别从未列入(全国)民族工作的日程,只是个别省区对个别族体曾开展过族别调查。有关部门之所以开展族别调查,只是辨析族体,确认或恢复族称。这些新确认的民族仅占中国各民族数的W4、人口的3%(1964年统计数),因而不能认为“56个民族的来历”源于民族识别。以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的族别调查为例,其开展的族别调查是配合民族语文创制而展开。云南民族分布以北纬24。为南北界线、东经99。与东经104。为东西界线划为彝语支、壮傣语支和瓦崩语支的民族界限,新确认的少数民族是这些界线内非该语支民族或界线外的民族。僳僳族的确认与怒族的族别调查过程表明中国各少数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并非识别产生。20世纪50年代少数省区对个别族体开展调查、辨析族属、明确族称,只是对该共同体的明确,关键在于国家的确认。  相似文献   

15.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族别,人口6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02%。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8个民族。有一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1市8县)、7个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县区(原属湘西州管辖的桑植县、永定区),另外还有7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半数的县和100个民族乡。  相似文献   

16.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民族院校英语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篇通过分析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针对民族学生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则依赖于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本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探讨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族高等教育:最好最快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是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而实施的教育,是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而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高等学校(民族学院和民族大学,简称民族院校)、民族自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等几种办学形式。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也成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密山市共有21个乡(镇),231个行政村,42.3万人.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1%,其中满族9942人,回族771人,朝鲜族为2.56万人,1个朝鲜族族乡,31个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分布于各个乡(镇)。近几年来,密山市的民族工作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上级民委的指导关怀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无论是振兴民族经济,还是在发展民族教育、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民族乡条例》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奖励。1995年密山市民委被评为鸡西市民…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的在其步入大学之前的准备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从本科教育反观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方式不难发现,在教学内容、教材选取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学内容上,应对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教材方面,应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和德育内容,针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进行层次管理,使教材更具适用性.学生管理方面,应进行特色化管理和民族融通化管理,防止学生边缘化和自我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