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子兴学是清末民国潮汕女子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女性是推动女学发展的基本力量和骨干力量。潮汕女子兴学在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风俗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边互动中,获得自身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女子兴学既是潮汕社会近代化的结果,体现出鲜明的潮汕特色;又是社会变迁的动力,推动了潮汕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国潮汕女子教育的研究著作较少,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对教会女学的探讨,对潮汕地区自办女学的研究相当欠缺。选择以民国潮汕女子教育为考察对象,通过广泛收集整合有用史料,对这一时期潮汕女子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女子教育理念及实践、女子教育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从地域特点和社会性别构建的角度来展示民国潮汕女子教育。其结论是:女子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女子教育的理念和实效更是受到地方政治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女性必然存在着有别于男性群体的特征。女子教育也应当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代港澳与海外潮人对潮汕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他们在家乡兴学育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近代潮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奠定了潮汕教育事业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港澳和海外潮人对潮汕教育事业的贡献及其历史源流进行较全面的探讨,为加快新时期潮汕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潮汕地区临近海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形成了发达的渔业经济。民国时期,潮汕渔业在生产规模、水产品加工及销售上在广东省渔业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渔业科技教育、渔业规章制度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潮汕的渔业已具备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的混乱、生产技术的落后及渔民生活困苦使得渔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民国时期潮汕渔业的发展变迁反衬出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束缚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而近代以来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清末新政时期的直隶教育改革一度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创建了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而且形成了近代新教育体系。清末直隶作为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女子教育就是从这一时期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始兴办女子学堂,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禁锢。具体而言,清末直隶女子教育的创办最早来自于社会人士的积极推动,随后在直隶总督袁世凯、杨士骧、陈夔龙的推动下,各级官绅大力倡办,女子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大批女子学堂被设立,学堂数和学生数日益增多。清末直隶女学的兴办也得力于报刊媒体对新教育的积极推动。他们从女子教育的作用、直隶女学兴办情形以及刊登女子教育的论说等方面积极倡导兴办女子教育。女子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束缚,而直隶一系列女子学堂章程的设立使得女子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冯铿的姐姐冯素秋不仅家学渊源,遍读诗书,工于吟咏,有诗词稿《秋声》集二卷,而且胆略过人,曾立志要继承秋瑾的未竟事业,秘密策划革命,准备起义.后与丈夫蔡梦香一起在潮汕兴办女子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倡导女性独立自强.作为潮汕早期的革命者、教育者、女权者、女诗人,堪称一代女杰.可惜,因病未满三十而亡,诗词稿也在日寇陷潮时被毁,仅存剩句“今夜夜窗灯似豆,更无魂向此中销”.  相似文献   

7.
清道咸间的潮汕社会混乱不堪,赌博成风、械斗掳勒、盗匪横行等,文教事业比起前代衰落不少。同治七年(1868)底,方耀被当时的两广总督瑞麟调署潮州镇总兵,专门治理潮汕社会的乱象。从1868至1891年,由方耀直接或间接支持的有名的书院和义学多达27所,远远超过同时代潮汕绅士对潮汕教育的贡献。对晚清潮汕各地方志、文人文集和官方档案等文献进行了挖掘研究,旨在探讨方耀对晚清潮汕教育的贡献,及其热衷于兴办教育的原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潮汕侨乡教育实现转型,以书院衰落及新式教育兴起为考察中心,观之则发现书院日趋没落并于清末民初改制,代之以新式教育。进一步研究表明,潮汕侨乡教育转型源于洋务运动、改良主义思潮、华侨助学、科举制废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并表现出教会学校和民办学校是重要推动力、新式学校主要分布在商业发达而士绅势力较弱的城镇、新式教育地域发展失衡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代广东女子教育 ,以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女子学校为开端。广东地处中外贸易要道口 ,是基督教来华传教的前沿阵地 ,也是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开办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而教会女子教育 ,则开中国女子教育风气之先 ,促进了近代广东女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传教士作为广东女子教育的创始人则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子现代教育萌芽于“五四”时期。这一时期 ,在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鼓动下 ,一批女子深切觉悟 :欲求独立 ,必先在教育上力争男女教育平等。因此一场以女子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女界教育革命兴起 ,深刻地冲击了几千年的封建女子传统教育 ,对传统的女子教育宗旨、方针、教育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批判和改革 ,从而使女子教育发展进入了现代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性别观念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和反映,从《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收集的493封侨批中,可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寄批的海外潮人的女性观。主要有两种一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体现了海外潮人身在海外,仍传承着潮汕社会重男轻女、尊长重嫡的宗族意识;二是提倡接受教育,追求自立的女性观,说明了海外潮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女性观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2.
潮汕方言是我国保留古音古词古义等最多的方言之一。由于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难学难懂,进而影响到外地移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在潮汕地区,潮汕方言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影响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方言从总体上看,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迄今,潮汕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潮汕地区的绝对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滞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上淡化潮汕方言,实施文化包容和文化多元,这也是潮汕海洋文化应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3.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文化在近代潮汕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有力推动下,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为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理论指引,推进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给汕头文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必须确立文化兴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把汕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14.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一隅,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路径,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分析影响潮汕行政文化的环境因素,剖析当前潮汕地区所具备的行政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在新时期为推进当地发展,重塑潮汕行政文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夫茶是我国茶艺的古典流派。潮汕工夫茶传承古代工夫茶的固有精华,并历经千余年的不断积累、扬弃和发展,最终“定居”于潮汕地区,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潮汕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6.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悠久历史,形式多样的潮汕家训,继承与创新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色;伦理道德规范是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治家教子是其突出的文化功能。对于良莠并存、金沙相尘的潮汕家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之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8.
潮汕历代各种地方志记载了唐代为国死难名将张巡、许远"双忠"居然在非亲非故非殉难之地的潮汕地区享祀的现象。历任地方官员和乡贤的立庙祭祀、民间的造神呼应、文人的歌咏唱和共同把"双忠"崇拜推向高潮,形成了一股风靡潮汕地区的"双忠"崇拜之民俗文化热。  相似文献   

19.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非常普遍而极其隆重的民间节俗活动。"营老爷"习俗具有一定的愚昧迷信成分,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发宗族矛盾,潜伏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但也具有心理满足、心理慰藉、文化传承、娱乐、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等文化功能;具有增强战胜困难、敦睦乡情乡谊、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民间工艺发展等文化意义。必须加强对潮汕"营老爷"习俗研究,科学有效地促进"营老爷"习俗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以此带动整个潮汕民俗文化的创新,发挥潮汕民俗在建设文化强市、幸福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潮汕文化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融合海洋文化、外来文化为一体的特殊的地域文化。由于海洋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潮汕海洋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海洋历史文化价值,是潮汕海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新的海洋民俗文化建设的借鉴。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潮汕海洋生活习俗尤其有关海洋民俗文化的审美性文化、信仰心理情结等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潮汕海洋民俗文化,使之既保持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又能适应时代向前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新贡献,是新世纪潮汕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