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本质的探讨并不仅仅局限于“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说,从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意境说”、……到王国维的“境界说”,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由表层到深层探讨诗歌审美特质的过程。而对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们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从作者的角度,而是从作者和读者共同的角度去探讨诗的本体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宴饮诗反映出仁爱精神与道德理性在周代文明中成长了起来,它塑造了情感兴发的诗教传统以及即生活即宗教的儒家人本精神。在《诗经》的宴饮活动中,重在情感抒发的“乐”与重视人伦秩序的“礼”统一成为儒学的文化特质。《诗经》中情感兴发为开端的诗教精神与《易传》中忧患敬畏为开端的教化思路,共同构成了儒家的教化传统。《诗经》的礼乐精神,经过情感本体论的现代诠释,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美学之维。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文化自身所固有的特点,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传统诗歌在其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上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汉诗的最高理想在于营造某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有高旨趣、高境界的诗人,其诗歌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韵味。如此而来,诗人在其作品中如何运用和选择诗歌的意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是善于捕捉意象的老手,古汉诗中的意象比比皆是,且鲜明、生动、含蓄、蕴藉,又非常贴切。诗人无需慷慨陈辞,大声疾呼,然其种种对宇宙人生的体验已尽在其中。以意象为诗,西方是在近代浪漫主义运动接…  相似文献   

4.
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精神王卫红西方象征主义诗潮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我们认为,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相比起来,那种唯美的纯诗倾向的影响是第二位的。有人在论析20年代初期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正式发生影响的原因时...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一多对待中国古诗的态度 ,不同于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及其反对者 ,主张精神继承传统 ,技巧无妨西化。他的诗承继传统诗歌的爱国气节和维护人格独立与尊严的精神。文章将闻一多诗歌理论与古代诗论作比较研究 ,阐明闻氏诗论的渊源 ;将闻一多诗与古代同类题材诗比较 ,阐明其相通之处 ;将闻诗与李义山等人诗词的词语作比较 ,阐明闻诗在诗化语言方面所作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的《中国诗学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lop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哲助的修订版,《中国诗哲论》创作于叨年代初,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诗学精神》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个人特色十分鲜明。它在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本体论诗学这一观念,通过对历史上十位诗哲生命精神全面而具体的阐释,对这一观念作出了具体生动的阐释。同时,此书是从古代诗歌的角度结合西方学者观点所作的文化研究,在理论探索中多有创新。该书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出“自然深层的精神结构”的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历史中一切发生…  相似文献   

7.
怨政诗主要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责,<诗经>、楚辞中大量的批判性反映社情政况的篇章构成了先秦时期怨政诗的主体.在先秦怨政诗中,有平民讥刺国君、嘲讽权贵的嬉笑恕骂,其间充满了道义审判的优越感;有贵族焦虑国事、痛心朝政的严辞厉语,其间充满了命运攸关的忧愤感.先秦怨政诗毫无矫饰地表达不同阶层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确立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反映社套政治生态状况的基本模式,凸显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堆护公共价值及诉求阶层利益的社会功能,是中国古代诗歌积极干预社套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8.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9.
诗谶作为一种隐秘的诗歌类型,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始终。在诡异奇幻的形式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学批评观念,它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是作家生命形态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 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诗是令人起敬的。诗是一种带有神秘性的艺术。它的头上之所以有一层神圣的光环,是因为它真实地揭示了人类的心灵。我认为,与其说诗是生活的反映,不如说诗是人类精神的镜子。自古以来,没有哪一种艺术象诗这样与人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并且它本身也无所不在地渗透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心灵。甚至可以说,诗的历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历史,诗歌是人类的心路历程。从《荷马史诗》到波德莱尔,构成西方人心灵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向往、理想、性格和人生信条都在这里生动地体现出来,诗歌简直就是西方人的精神发展的历史。外…  相似文献   

12.
劝学诗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儒家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诗化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悠久的劝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主题归类的诗歌类型,古代劝学诗的内容和主题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劝“立志”、劝“ 苦读”和劝“ 惜时”三个核心主题。尽管部分劝学诗鼓吹、宣扬功利化的庸俗思想,对古代的读书风气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劝学诗中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主题和基调,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劝学诗对于儒家的读书、学习思想的传播、普及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读书、学习风气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阎朝隐作为科举晋升的文辞之士,其诗歌存世虽少,但以"性奇诡""善构奇"而著称于世,屡屡捉刀代笔,甚至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这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需要密不可分。在武则天与唐中宗时代的政治高压、粉饰太平和个人晋升的条件下,阎朝隐在诗歌之中借鉴了东方朔的"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来展示其存世之道,借助宴饮应制诗的"丽色靓妆,观者忘忧"来诉求其晋升之由。这也为中国古代文人在仕宦浮沉中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礼乐制度下 ,《诗》乐是作为雅乐的基本文化载体而存在的 ,尤其是浸润了礼乐文明的宴饮诗 ,更是在与燕礼相互印证的过程中凸显了礼乐文明精神。考察宴饮诗 ,必了解燕礼。在燕礼的程式、成礼的环节、礼器的运用、乐舞的编排中 ,一以贯之、分明可见的是严整的等级化的礼仪。随着礼仪逐步的制度化、系统化 ,除了强调等级制森严不可逾越这种稳定政治秩序的功利目的外 ,礼乐文明的精神也在其外在活动形式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5.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领唱人。当中国式的现代派诗人在中西交融的理想旗帜下折回到诗歌创作的“纯诗”之路时,同样接受西方文化的艾青则开创了一条将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现代诗艺与个人气质相融合的艺术之路,正是这种融合奠定了他诗歌的内在灵魂。本文从艾青继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他自觉运用西方现代诗艺为表现手法出发,探讨艾青诗歌内在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诗家申钦的诗学批评理论,在继承前人诗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他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批评,内容涉及唐诗、宋诗、明诗以及朝鲜本国诗,审美眼光独到,体现出朝鲜诗家对中国古代诗歌、朝鲜古代诗歌的鉴赏、品析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要]清代诗评家翁方纲的“肌理”说并未张扬某种诗歌风格,而是悬出了好诗的艺术标准。他偏离了作为中国古代文论、诗论基石的“知人论世”批评观,质疑了“穷而后工”说,将诗歌文本与诗人本人境遇相区隔。尽管翁方纲的“肌理”与西方新批评所说肌质(texture)所指有所不同,而其本意皆为将诗歌文本视为自足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诗之"背境"、固守文本而不及历史,而有损其阐释实践的有效性。钱锺书诗学观念的反历史气质,使之重构了传统诗、史关系,他将历史置诸文学视域内进行观察,历史因之被赋予审美的特质而失其所是。这种近乎审美本质主义的做法,使得钱锺书对围绕在诗、史关系周边的传统诗学观念发生了误解、无视乃至反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不是有金色的头发而是一个梦的结果”、从《微雨》里走出了现代“诗怪”、对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之努力3个方面提出并论述了梦、水和“苦闷的象征”是李金发诗歌创作发生的内在驱力,《微雨》经典化和李金发诗歌对时间意识的主题追求和“硬抒情”的诗歌技巧;同时,试图论述李金发在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现代化和对西方象征派进行中国化两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具有开创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南都学坛》2011,31(1):78-80
《诗经》宴饮诗开中国宴饮文学之先河。记录周代仪礼在宴饮场合中的践行,多颂德称美之内容,注重描绘宴饮中和美的人伦氛围,具有丰富的礼乐文化内涵。作者身份、描写内容、审美取向均体现出华贵的格调,具有贵族化的品格。在题材内容、教化功用、语言风格方面对于后代具有典范作用,引领了宴饮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